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4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5237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24篇
综合类   1042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504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工程抗震提供精确的设计依据,提供科学合理的地震动参数,提出科学合理的设防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破坏性地震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有效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含大量微生物菌群的土壤中筛选出了具有产絮效果的Y5菌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Y5菌液的絮凝率得出 :菌液絮凝性能是其中 3种复合菌株共同作用的结果 ;培养基初始pH值在 5 .0~ 9.0的范围内时 ,Y5菌液的生长量及其上清液的絮凝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防震减灾文化的组成、创建动力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次提出了防震减灾文化的概念,并对创建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和如何创建、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防震减灾文化的组成、创建动力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次提出了防震减灾文化的概念,并对创建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和如何创建、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商品房日益增多。然而,商品房的抗震设防现状却令人不容乐观。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商品房抗震安全监管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旨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东太湖渔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谷孝鸿  王晓蓉  胡维平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0):702-704,711
东太湖网围养殖始于1984.至今养殖面积达3200hm^2。占东太湖面积的24%以上。网围养殖的盲目发展带来了湖泊的水质污染.沼泽化等环境问题。为保护东太湖水域环境。必须明确湖泊功能定位。减少湖泊污染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调控.合理放养。完善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针对东太湖水生植被退化的趋势。应恢复和加强对优质水生植被的保护。促进湖泊生物多样性。恢复其良性生态。  相似文献   
17.
论述危险废弃物的危害性,分析全省目前危险废弃物处置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导下的化学--绿色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人类文明发展到绿色文明阶段时所产生的化学思想方法与传统化学思想方法的差别,分析了作为绿色文明积极实践者的绿色化学的产生背景以及从原材料、反应历程、分离技术、产品和包装方面与传统方法的差别,指山了今后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work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glucose feeding on the ligninolytic enzyme production of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in a nitrogen-limited (C/N ratio is 56/8.8 mmol/L) medium. Several sets of shaking flask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 g/L glucose feed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culture (24 h after the inoculation) simulated both fungal biomass growth and enzyme production. The manganese peroxidase (MnP) activity was 2.5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produced in cultures without glucose feeding. Furthermore, the glucose feeding mode in fed-batch culture was also investigated. Compared to cultures with glucose feeding every 48 h, cultures with glucose feeding of 1.5 g/L (final concentration) every 24 h produced more enzymes. The peak and total yield of MnP activity were 2.7 and 3 times greater compared to the contrast culture, respectively, and the enzyme was kept stable for 4 days with an activity of over 200 U/L.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se Circumstantiae, 2007, 27(3): 363–368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乙烯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通过本质安全的设计和合理化操作,主要从高压脱丙烷塔、碳二前加氢、前冷系统、脱乙烷塔、甲烷化、乙烯精馏塔、丙烯精馏塔、脱丁烷塔等方面对乙烯装置可能出现的偏离正常操作情况做了详细的阐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