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2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516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912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Following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need for businesses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rase ‘carbon footprint’. Widely used definitions are considered before the authors offer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 of how the term should be used.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tributio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SMEs) make to the economy and their level of influence in stimulating change within organisations. The experience of an outreach team from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a UK university is used which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deliver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rojects funded principally through the 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 Case studies are use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bespoke carbon footprints for SMEs from an initiative delivered by the outreach team. Limitations of current carbon footprints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is higher education‐industry knowledge exchange mechanism around three main themes of scope, the assessment method and conversion factors. Evidence and discussions are presented that conclude with the presentation of some solutions based on the work undertaken with SMEs and a discussion on the merits of the two principally used methodologies: life‐cycle analysis and economic input–output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992.
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要素的分析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路,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结合企业实际和其它煤炭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安全管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物"保"人"、以"环境"影响"人"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火灾频发暴露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剖析近来我国火灾事故频发的原因,以上海"11·15"火灾事故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事件灾害过程和行为特征。结果提示:事件过程所暴露的风险管理疏失;安全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准备欠缺和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现象,凸显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系统脆弱性。系统脆弱性可能是导致"11·15"火灾事故发生与成灾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系统脆弱性存在实质是公共安全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建议应从制度化建设入手,注意克服系统脆弱性,以加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4.
在石油化工领域,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泄漏燃烧爆炸,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电信通讯网络,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以监测探头、无线接收发模块、监控主计算机三部分构建一套安全预警监控系统。在化工厂或危险源区域的危险点,设置多处监测节点,接受信息传输到无线接收发模块,进行模糊化计算、推理,判断后输出结果到监控主计算机,监控主计算机向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工作人员等发出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995.
液压爬模在泰州大桥南塔施工中的安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压爬模具备自动爬升、操作简便、作业人员少、施工效率高、外观质量好等优点,其施工工艺和技术也比较成熟,在不少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爬模的操作平台和爬升系统为一整体,液压驱动装置能实现整体均匀爬升,其安全性能有了明显提高。但液压爬模结构复杂且体积庞大,其安装、调位和脱模以及模板的收分等操作和使用环节的安全风险很大,容易出现模板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是施工中安全控制的重点。泰州大桥南塔工程引进了液压自动爬模系统来进行塔身浇注施工,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将以泰州大桥南塔工程为背景,对液压爬模在塔柱施工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安全性能思想的设计方法是石化行业平面布局安全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对这种设计方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事故场景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指令性规范中各级别平面布局安全设计的依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各级别布局设计中主要的安全考虑和大致的安全间距范围,并对目前安全考虑中存在的模糊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导致其存在的原因主要为"事故场景考虑不同"和"‘相互影响’的含义不同";由此,结合事故伤害理论,对石化行业常见的9种19类常见事故场景的后果分析估算,得到了各事故场景对目标设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范围,并以之为依据,分析给出了各级别布局安全设计中适合考虑的事故场景及适当的安全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97.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离心泵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探讨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离心泵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根据离心泵系统的结构、实际运行情况、常见故障模型及历史故障数据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矩阵权重值,确定单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利用上述评价结果,可以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出离心泵的安全等级。此外,应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软件开发工具和Matlab数学软件编制评价程序,提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8.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剧增,及时、正确地掌握和评判施工现场安全状况是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公路施工领域安全评判涉及的因素很多,模糊性大、动态变化复杂是最显著的特性,因素之间互相作用使结果可变性很大,如何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法可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但由于该法使用的评语常带有模糊性,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常是专家凭经验给出,从而影响评判结果的客观性。而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可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可以减少评价中因主观性所带来的弊端,使评价结果更可信。本文在研究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评价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出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状况,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基于OPC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控制网接入上层管理网难和各个安全监控系统互不兼容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OPC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各种工控设备配有的OPC服务器,与矿井下各安全监控分站建立通讯关系,并遵循统一的OPC协议,将采集的井下实时状况数据整合到SQL Server2005关系数据库中,借助工业以太网上传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平台,经过数据分析和图表显示,可以快捷直观地了解井下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网页W eb在整个煤矿企业内部办公网络中进行发布,让安全信息得到全矿的分享。这里以煤矿注浆监测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利用OPC技术实现上层网与终端注浆监控网通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和职业危害严重,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合理的安全投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企业现有安全投资状况进行评价是合理进行安全投资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资评价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石化企业安全投资状况的动态评价模型,为安全投资状况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以某石油化工企业为例,通过对该企业2006-2009年这四年安全投资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并预测出2010年该企业的安全投资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将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理论用于石化企业安全投资状况的动态评价与预测,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为企业科学合理地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