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57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80篇
综合类   773篇
基础理论   179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为研究我国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成特征,利用八级撞击式采样器在夏、秋季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利用离子色谱测定Na~+、Ca~(2+)、NH_4~+、K~+、Mg~(2+)、F~-、Cl~-、NO_3~-和SO_4~(2-)共9种离子的浓度,利用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监测颗粒物中硝酸盐的实时浓度.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郑州市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70. 9±52. 1)μg·m~(-3),其中监测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NO_3~- SO_4~(2-) NH_4~+ Ca~(2+) Na~+ Cl~- Mg~(2+) K~+ F~-、NO_3~-、SO_4~(2-)和NH_4~+占总水溶性离子的质量分数为79. 9%;无论在秋季或夏季SO_4~(2-)主要集中在≤1. 1μm粒径段上,而NO_3~-主要集中在0. 65~3. 3μm粒径段上. NO_3~-和SO_4~(2-)夏季和秋季均呈双峰分布,主要分布于细粒子中; NH_4~+夏季呈双峰分布,秋季呈单峰分布,表现出季节变化.郑州市夏季臭氧污染严重,O_3与NO_3~-明显地"错峰"现象,表示大气中存在光化学反应;秋季颗粒物污染严重,采样期间[NO_3~-]/[SO_4~(2-)]的比值远大于0. 5,移动源成为颗粒物重要的来源.夏季NOR、SOR峰值在1. 1~2. 1μm粒径段上,秋季两者峰值在0. 65~1. 1μm粒径段上;夏季硫的气-粒转化大于氮的转化,而秋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2.
采用Co(Ⅱ)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有机染料,主要评估了Co(Ⅱ)/PAA体系的氧化性能并考察不同因素对酸性橙(AO7)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Co(Ⅱ)/PAA体系能有效脱色有机染料,其氧化能力与Co(Ⅱ)/PMS体系相当并优于Fenton体系. AO7的脱色效果随PAA和Co(Ⅱ)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Co(Ⅱ)]_0为0.01 mmol·L~(-1)、[PAA]_0/[AO7]_0为4/1时,反应60 min可使92%的AO7脱色.弱酸或中性的环境有利于AO7的脱色,存在Cl-和HA时不利于AO7的脱色.采用抑制剂抗坏血酸、叔丁醇、甲醇等实验方法,推测Co(Ⅱ)/PAA体系中产生的CH_3COO·和CH_3COOO·是对AO7起主要降解作用的自由基.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该自由基主要攻击AO7分子中的偶氮键及萘环结构,从而达到AO7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73.
选取西北干旱区吉兰泰盐湖盆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重金属Cr6+、As、Hg,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地质统计学插值绘图揭示盐湖盆地地下水中Cr6+、As、Hg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解析地下水中Cr6+、As、Hg的污染及健康风险状况,以统计相关检验进行Cr6+、As和Hg的源分析.结果表明:盐湖盆地地下水中普遍含有Cr6+、As、Hg,Cr6+在盐湖上游及东北部含量较高,As在西南台地含量较高,Hg在西北部巴音乌拉山出现高值区域,其分布与变化受到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Cr6+、As出现局部区域超标,超标率分别为8.45%和2.82%;Cr6+主要超标区域在盐湖西南侧呈条块状分布,并在盐湖附近Cr6+含量较高;As以点状超标,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盐湖盆地地下水87.3%处于安全清洁状态,仅5.6%轻度污染出现在西南部,不存在中度和重度污染;通过饮用水途径的化学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值远高于非化学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值,西南部图格力高勒沟谷区域化学致癌物Cr6+超过了US EPA最大可接受风险,但整个盐湖盆地Cr6+的平均健康风险值低于US EPA最大可接受风险;As和Hg均低于US EPA最大可接受风险;盐湖盆地总致癌风险特征与Cr6+基本一致,Cr6+平均健康风险占总致癌风险贡献率的89%;Cr6+超标原因包括盐湖盆地高锰酸盐指数偏高,促使Cr3+氧化成为Cr6+,As与Cr存在一定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4.
张毓秀  于兴娜  刘偲嘉  安俊琳  张程 《环境科学》2020,41(11):4803-4812
为探究南京江北新区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于2013~2014年进行了分级颗粒物样品的采集,开展了颗粒物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细粒径段的9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在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而粗粒径段冬季最高.冬季颗粒物中[NO3-]/[SO42-]在粗粒径段最低;春、夏和秋季其粒径分布趋势一致.水溶性离子均呈双峰型分布,4个季节的NO3-均在0.65~1.1 μm出现峰值;夏秋季细粒径段的SO42-于0.43~0.65 μm出现峰值,冬季峰值位置向更粗粒子的方向移动;而Na+和Cl-主要存在于粗粒子中.由阴阳离子电荷当量表明,大气粗、细粒子分别呈碱性和弱碱性.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主要存在于细粒径段,均呈双峰型分布;秋冬季细粒径段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远高于春夏季.由比值判断法进一步表明,南京江北新区颗粒物中的碳质组分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相似文献   
175.
水中Cu~(2+)、Ni~(2+)与腐殖酸、膨润土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研究了Cu2+、Ni2+与腐殖酸以及膨润土与腐殖酸的共存吸附剂的相互作用,考察了相互作用时间、初始pH、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初始pH对Cu2+、Ni2+的去除率影响很大,pH在中性范围附近Cu2+、Ni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最大.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Cu2+、Ni2+在腐殖酸及共存吸附剂上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吸附速率模型,并得到Cu2+在腐殖酸及共存吸附剂上吸附的活化能Ea分别为17.01和38.49 kJ.mol-1,Ni2+在腐殖酸及共存吸附剂上吸附的活化能Ea分别为15.15和13.35 kJ.mol-1,表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Cu2+、Ni2+在腐殖酸及共存吸附剂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得到的ΔH0、ΔS0和ΔG0表明金属离子在腐殖酸及共存吸附剂上的吸附是一个吸热、熵增、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6.
夏季广州城区细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25.5±10.9)μg·m-3和(22.7±10.5)μg·m-3,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47.9±4.3)%和(49.3±4.3)%.SO42-占PM2.5和PM1.0中质量浓度百分比最高,分别为(25.8±4.0)%和(27.5±4.5)%.较高的温度和O3浓度有利于SO24-的生成,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NO3-的生成.PM2.5和PM1.0中亲水性较强的SO42-、NH4+和NO3-对散射系数和能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7.
随着高耗水农业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加上持续的干旱,唐海县地下水长期处于超采状态,引起上覆咸水侵染地下淡水。分析1989—1998与2008年深层地下水氯离子浓度变化、1981—2007年咸水顶板埋深变化以及全县工农业布局,将唐海县划分为咸(海)水入侵的高度敏感区、较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并进一步提出遏制咸(海)水入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8.
蛭石吸附及解吸锌离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蛭石对锌离子的吸附解吸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对锌离子吸附解吸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蛭石对Zn^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8h左右接近平衡。随着锌离子浓度的增加,蛭石的吸附量也在逐渐增加,当锌离子浓度达到400mg/L时,吸附量趋于平稳。在完成吸附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过滤和取上清液的方法解吸,实验证明静置平衡后,取出上清液50ml,再加入50ml解吸剂的方法解吸效果较好;解吸时间在0h到12h,蛭石的解吸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且达到1.070mg/g;在12h到48h内,解吸量基本没有增加,其中在24h时达到最大解吸量1.074mg/g。不同的解吸剂对蛭石解吸锌离子影响效果不同:蒸馏水不能使锌离子解吸;K^+的影响作用相对于Na^+更明显,随着两种阳离子浓度的增加,蛭石的解吸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9.
介绍国内外道桥病害受害情况,指出融雪剂的大量使用是造成道桥病害及路边植被枯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除雪管理、提倡使用环保型融雪剂及机械除雪与融雪剂组合使用的措施,从而减轻融雪剂对道桥和植被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0.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上海市嘉定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9种水溶性离子(SO42-、NO3-、NH4+、K+、Na+、Cl-、Ca2+、Mg2+、F-)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SO42-、NO3-和NH4+含量很高,占9种离子总和的65%~81%.颗粒物的C/A值平均为1.08,说明颗粒物呈中性,略偏碱,这可能与缺少碳酸根等的测定有关.1.5μm颗粒物中的离子占所有粒径段离子的52%~87%,表明离子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中.NH4+、K+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0.95μm的颗粒段;SO42-、NO3-、Ca2+、Cl-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95μm和3.0~7.2μm的粒径段,其中SO42-、NO3-的较高峰出现在0.95μm的细颗粒段,Ca2+的较高峰出现在3.0μm的颗粒段,Cl-则两峰高度相当;既有双峰分布又有单峰分布的离子是Na+、Mg2+和F-,3种离子的较高峰出现在3.0μm的颗粒段.离子粒径分布与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离子的形成机制和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