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390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59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ABSTRACT: Improved sampling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pebble‐count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s used for stream studies in gravel‐bed streams. However, pebble counts are prone to operator errors introduced through subjective particle selection, serial correlation, and inaccurate particle‐size measurements. Errors in particle‐size measurements can be minimized by using a gravel template. Operator influence on particle selection can be minimized by using a sampling frame, 60 by 60 cm, in which sampling points are identified by the cross points of thin elastic bands. Serial correlation can be minimized by adjusting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cross points and setting it equal to the dominant large particle size (=D95). In a field test in a cobble‐bed stream, the sampling fram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produced slightly coarser size distribu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cobble range, than the traditional heel‐to‐toe walk that selects particles with a blind touch at the tip of the boot. The sampling frame produced more similar sampling results between two operators than heel‐to‐toe walk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ampling methods is attributed to an unbiased selection of fine and coarse particles when using the sampling frame.  相似文献   
172.
ABSTRACT: A procedure using a simple, empirically‐based model that makes efficient use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designing a ground water monitoring well network. A moving plume is described by siting wells in a sequential manner, relying upon two‐dimensional concentr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previously installed wells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s of future wells. Data sets from two well known, densely monitored natural gradient tracer studies were used to test the procedure. Plumes defined by all information in the original network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defined by reduced networks designed by the new procedure. The new procedure tracked the plumes using only a portion of that information. The new procedure could have reduced the number of wells in the original tests by about 50 percent without appreciable loss of plume information as measured by plume location and extent and by tracer mass.  相似文献   
173.
笔者自行开发并研制了低空(<1 km)分层降水和云水采集系统,该系统成功地应用于福建省厦门市和贵州省贵阳市酸性降水来源和成因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探讨酸性降水来源和成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航空测量,目前国内外的类似研究中没有使用该系统进行样品采集的先例,因此该系统的开发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4.
大气气溶胶中有机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物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细颗粒中,可占其干重的10%~70%。由于有机气溶胶的健康及气候效应,有机物的组成、源分布、颗粒行为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有机物成分的鉴别和定量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分析中,就目前有机气溶胶的采样、有机成分提取、分离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5.
有机硫恶臭物质采样和分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继宗  王立  胡玢 《环境科学》1993,14(5):27-31
本研究以二甲二硫醚和甲硫醇为代表对有机硫恶臭物质的采样浓缩,热解析和GC,GC/MS的色谱分离,定性鉴定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技术研究。与此同时研制开发了恶臭污染监测的系列配套装置-采样管,微型采样泵,热解析色谱进行装置和标准气体物质发生装置。经筛选确认,国产GDXE105采样管可对DMDS和CH3SH实现直接常温采样浓缩,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00%和60%。GC/FPD对二种硫化物的检出下限分别  相似文献   
176.
被动式采样器在大区域大气VOC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VOC被动式采样器监测了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浓度。通过岛上设置的80个VOC采样点对苯,甲苯,对、邻、间二甲苯(Benzene、Toluene、o-xylene、m,p-xylene,BTX)数次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其被动采样器中BTX回收率>95%,BTX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6.28%,采样和分析方法准确。得到的污染物分布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塞浦路斯岛实际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77.
沉积物间隙水的几种制备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素美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1999,18(2):66-71,78
间隙水的制备对研究沉积和中物质的动力学非常重要。间隙水的制备方法有离心法、压榨法、渗析法、吸气引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本文对这些方法分别进行了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78.
气态挥发性有机物(VOCs)引起的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因而对其监测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罐采样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技术在VOCs气态污染物测定中的应用逐步受到关注。对罐采样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罐采样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空气、室内空气、废气中VOCs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9.
石油修井作业机钢丝绳断裂失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修井作业机钢丝绳断裂失效给人身安全和设备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我们分析了钢丝绳断裂机理,对采样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钢丝绳断裂的直接原因是在用钢丝绳在断裂前的脆性断丝数远远超过标准规定的报废要求,即该绳"带病工作",承载力严重降低,在过大的解卡载荷下,剩余钢丝不足以承受工作载荷,而导致断裂。笔者建议在今后的修井作业过程中,定期对钢丝绳和轮槽进行检查,及时更换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钢丝绳、轮槽;钢丝绳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润滑方法进行维护;在钢丝绳保存和转运期间,避免对钢丝绳造成损伤影响使用寿命;对于轮式修井机改用钢芯钢丝绳,避免结构破坏;鉴于卷筒旋向,今后应改用右捻钢丝绳。在修井作业过程中,解卡作业严禁超负荷施工。  相似文献   
180.
采样设计是土壤有机碳研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论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抽样样本代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点布设效率,结果表明:1)高塬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4 km,网格布点法较随机布点法和联合单元布点法效率分别提高64.3%和31.8%;2)平原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2 km,网格布点较随机布点和联合单元布点效率分别提高64.8%和128.8%;3)丘陵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联合单元布点法,样点布设密度为1个/1 314 hm2,联合单元布点较随机布点和网格布点效率分别提高205.8%和2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