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747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20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考察了pH值、搅拌时间、Mg∶N和N∶P摩尔比对鸟粪石化学沉淀法(MAP)去除垃圾渗滤液中低浓度氨氮的影响,使用Design Expert 7.1.3进行3水平4因素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实验,并通过二次多项式拟合和参数优化,得到:当pH为10,搅拌时间为30 min,Mg∶N摩尔比为1.41,N∶P摩尔比为1.34时,氨氮去除率(Y1)可以达到最大值71.2%,体系中的残留PO34--P浓度(Y2)趋近于零,达到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的排放标准。此外,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表明大部分沉淀物质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972.
针对实验室所得垃圾渗滤液专用铁镁铝复合絮凝剂配方进行了批量扩大化生产,设计开发了中试专用絮凝反应设备,在垃圾填埋现场进行了絮凝中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搅拌速度为170 r/min,最佳投药量为20%,COD去除率大于50%,BOD去除率大于30%,渗滤液可生化性由0.4提高到0.65,色度去除率约70%~80%,重金属去除率大于80%,优于同类常规市售絮凝剂聚铁、聚铝、聚铝铁;垃圾渗滤液处理专用絮凝反应器能满足设计开发要求,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紧凑、多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方便移动适于现场实验等特点;为适应渗滤液絮凝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泡沫、影响固液分离效果的特点,专用絮凝反应器固液分离部分的细部尺寸应进一步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973.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污泥培养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启动,研究不同浓度老龄(13年)垃圾渗滤液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通过保持进水COD浓度不变、逐步缩短HRT从而提高容积负荷到20 g COD/(L.d)的方法,可以培育出直径为1~3 mm颗粒污泥,最终产气量稳定在60~70 L/d,甲烷含量在50%~70%之间,COD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污泥层最底部MLSS为50 g/L。逐步提高进水中渗滤液的含量考察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进水为100%渗滤液时日产气量为500 mL/d、COD去除率仅为10%,表明渗滤液中多为难降解性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974.
聚合氯化铝与粉末活性炭联合强化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对垃圾渗滤液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原水COD为4 100 mg/L、浊度为147 NTU、UV254为20的条件下,粉末活性炭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加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去除率,PAC投加量为0.6 g/L时,投加0.6 g/L粉末活性炭,COD的去除率由21.6%提高到29.1%,UV254去除率由29.8%提高到39.9%,剩余浊度由138 NTU降到133 NTU。该强化混凝过程使原水中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显著,PAC投加量为0.6 g/L时,投加0.6 g/L粉末活性炭,在分子量小于1 kDa的范围内,UV254去除率由2.9%上升为10%。  相似文献   
975.
采用电Fenton联用电絮凝工艺处理晚期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研究最佳工艺处理条件,并考察处理前后出水的理化指标及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电极电解体系中分别以铸铁为阴阳电极、甘汞为参比电极,操作电压1V、2mLH2O2和pH =3时,300 mL渗滤液经电Fenton工艺处理60 min后,出水COD去除效率接近90%,其余指标亦显著改善,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仍显示一定毒性;之后在操作电压1V和溶液近中性时,联用电絮凝工艺继续处理30min,出水COD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斑马鱼胚胎凝结率、孵化率、心包水肿和脊柱畸形发生率均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结合理化分析与生物毒性评价,证实2种电化学工艺联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76.
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过程颗粒污泥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流式厌氧反应器为例,研究了渗滤液厌氧处理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阶段,颗粒污泥粒径由0.96 mm增长至1.06 mm,MLVSS/MLSS大于0.76,污泥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高污泥负荷有利于0.90 mm颗粒污泥生长,0.60~0.90 mm污泥颗粒生长过程中结构不稳定,易发生解体。厌氧颗粒污泥生长过程中,粒径较大的颗粒污泥的孔隙结构较为疏松,它对污泥的活性产生影响。随着孔隙率增大,污泥沉降速度由0.88 cm/s升至0.97cm/s。颗粒污泥表层与内部微生物分布不同,表层微生物以球菌为主,各微生物种群间紧密联系,颗粒污泥内部以短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977.
垃圾渗滤液的膜滤浓缩液盐度高,腐殖质含量大,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处理处置。借助于电化学在高盐度废水中的氧化能力,对膜滤浓缩液的电解条件和电解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在电压10V、pH=6、极板间距2cm的最佳电解条件下,COD、TN、TP质量浓度可分别从4 160、280.2、8.1mg/L下降到1 279、84.6、1.9mg/L,去除率分别为69.3%、69.8%、76.5%。此时膜滤浓缩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被降解为小分子物质,而类胡敏酸物质分解为低腐殖化、低缩合度有机物,出水BOD5/COD从0.054升高到0.106,提高了96.3%,为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8.
传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长期以来存在酸化阶段过长和能源回收利用率低等同题.上层垃圾好氧处理可有效实现垃圾快速降解与集中甲烷化.为探究好氧处理阶段不同曝气频率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运行效果的影响,设置厌氧生物反应器A1作为对照,曝气频率不同的上层曝气式生物反应器C1和C2为实验组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上层垃圾好氧处理可有效改善填埋柱内高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累积现象,缩短酸化阶段,促进甲烷化环境建立.至曝气结束,C1和C2填埋柱内渗滤液COD低于30 000 mg/L,VFA浓度降也降低到10 000 mg/L以下.好氧处理阶段,增大曝气频率可提高填埋垃圾对渗滤液pH的缓冲作用,扩大甲烷化面积,促进高浓度甲烷化过程的快速发生.与C1相比,曝气频率较高的C2反应器提前15 d达到pH为7的预处理要求,曝气阶段氨氮浓度经历先上后下,填埋柱日产甲烷量700 mL,约为C1产气能力的2倍.但考虑到实际氧气利用率与经济性能问题,曝气频率的选择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979.
利用由微孔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制成的工业级膜组件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进行支撑气膜法脱除研究,考察了泡沫分离.石灰絮凝等预处理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表面张力及COD值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物料因素和操作因素对膜传质性能的影响,并对该工艺的长期操作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技术不仅可显著提高垃圾渗滤液的表面张力,还可大大降低其色度和COD值。当进料流量为100L/h、进料氨氮浓度为1000~3000mg/L、硫酸吸收液流量为200L/h、硫酸浓度为6%~10%、温度为20~30℃时,支撑气膜过程(两级膜组件串联)可有效脱除垃圾渗滤液中99%以上的氨氮,同时得到含10%~15%硫酸铵的水溶液作为副产品。工业级支撑气膜组件在连续运行的2个月内保持了良好的传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980.
在半干旱地区,利用腾发盖层代替传统盖层,在相同的防渗效果下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设计过度造成的浪费。以兰州地区为例,实验测试得到兰州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求得田间持水量和萎蔫含水量;结合兰州地区2007—2008年气象资料,利用Hydrus-1D软件,模拟了透过盖层的降水入渗量,分析了黄土盖层替代传统盖层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31 cm厚的黄土盖层理论上可以满足阻止降水入渗的要求,与传统盖层相比,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