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生物炭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功能材料因其在污水处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而受到极大关注.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及微孔分析对不同温度(200、300、400、500和600℃)条件下制备的木屑和麦秆生物炭进行特性表征,并采用制备的生物炭净化石油污染土壤,分别考察了污染物性质、生物质原料和热解温度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增高,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增加,极性降低,微孔结构逐渐发育,表面积增大.加入生物炭33 d后,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及其组分烷烃的浓度比对照略有降低,而PAHs浓度下降显著.随着热解温度升高,2种生物炭对PAHs的吸附强度均逐渐增大,芳香度增高、表面积增大是强吸附的主要原因.2种生物炭在400℃及以下温度制备时对PAHs的吸附强度为:木屑生物炭>麦秆生物炭;而400℃以上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吸附强度则相反,即麦秆生物炭>木屑生物炭,说明生物炭原料对其吸附强度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2.
利用装有压电陶瓷弯曲元的双向振动三轴仪对饱和黄土进行了循环荷载试验,并根据静力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模量发展规律建立了基于哈定方程的拟合曲线;将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剪模量与静力固结下的动剪模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根据轴向应变的发展规律,确定了以上2种条件下动剪模量产生差异的原因:试样结构性破坏,土颗粒重排列,土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振动过程中的暂停对试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暂停时间很短,可以忽略这种影响。在振动结束后,对试样在原压力下重新进行固结,结果表明,固结完成后,试样的动剪模量增大,且增大幅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变小。  相似文献   
73.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石油烃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种类、石油烃降解酶、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74.
夏季受东南季风、湖流等因素影响,太湖蓝藻向西北部水域集聚,该区域平均藻密度可高达1×109个/L以上,其中蓝藻集中堆积的近湖岸区域藻类密度更高,蓝藻在不同生命阶段释放的藻源性VOCs的成分谱和产生量有较大差异,其中烯烃和有机胺反应活性较强。蓝藻水华高发期太湖西岸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约为常州市区的3.3倍,日变化趋势符合蓝藻代谢规律。太湖西部蓝藻水华、湖西区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和臭氧污染程度时空变化规律表明:太湖西部(宜兴)是整个流域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臭氧污染的形成与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75.
环境中总石油烃的气相色谱分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总石油烃划分为挥发性汽油类(C6~C10)、可萃取柴油和重油类(C10~C40)两部分,分别建立了通过吹扫捕集、液液萃取和超声溶剂萃取分离富集,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环境水体和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分析方法。以汽油、柴油、润滑油标准溶液进行外标校正,以色谱出峰总面积进行定量。汽油类(C6~C10)的检出限分别为0.04mg/L和0.42mg/kg,柴油和重油类(C10~C40)的检出限分别为0.06mg/L和4.9mg/kg。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76.
非甲烷总烃测定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应用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非甲烷总烃不同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在实际环境监测分析中非甲烷总烃测定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对色谱条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发现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以甲烷计更接近实际监测情况,并验证了HJ/T 38—1999和HJ 604—2011方法中2种总烃标准曲线绘制方法的等效性,但在实际环境监测中HJ 604—2011方法操作更加简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基于FID响应值的非甲烷总烃不能准确全面反映空气有机污染程度,可能会掩盖空气中某些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77.
在Biot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Fourier-Bessel级数展开法,通过对含有衬砌洞室的局部场地进行波场分析,得到饱和土半空间中圆柱形衬砌洞室对平面SV波的散射问题的解析解。经验证,本文得到的解可以退化为半空间单相介质的情况。通过与已有的单相弹性介质半空间中圆柱形衬砌洞室对平面SV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此解的正确性。在解析解的基础上,数值计算给出洞口动应力集中放大系数,分析了入射频率和孔洞埋深对柱面上的应力集中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Monitoring aromatic hydrocarbon biodegradation by functional marker gen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requires tools for obtaining dir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biodegradation of specific contaminants. The potential of functional gene array analysis to monitor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functional marker genes as indicators of contaminant biodegradation was investigated. A prototype functional gene array was developed for targeting key functions in the biodegradation of naphthalene, toluene and xylenes. Internal standard probe based normalization was introduced to facilitate comparison across multiple samples. Coupled with one-colour hybridization, the signal normalization improved the consistency among replicate hybridizations resulting in better discrimination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target DNA. During the naphthalene biodegradation in a PAH-contaminated soil slurry microcosm, the normalized hybridization signals in naphthalene catabolic gene prob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mount of naphthalene-degradation gen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14CO2. Gene arrays provide efficient means for monitoring of contaminant biodegrad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以赤水工作区石油地质条件作为油气遥感信息关系分析的基础 ,依据烃类微渗漏理论及油气遥感信息 ,分析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油气藏和油气遥感异常之间的相应关系 ,用构造控油理论重点研究了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对比分析多源信息 ,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对研究赤水工作区构造圈闭的形成与发展极为有利 ,可为圈出有可能的油气远景区和赤水油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镜质组反射率是广泛使用的成熟度参数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温度和时间是控制镜质组反射率的主要因素 ,而压力对反射率的影响人们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模拟实验和地质实例中压力对镜质组反射率和烃类生成影响的不同观点。介绍了过压造成镜质组反射率延尺的两个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