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3篇 |
免费 | 734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3篇 |
废物处理 | 30篇 |
环保管理 | 228篇 |
综合类 | 1337篇 |
基础理论 | 370篇 |
污染及防治 | 165篇 |
评价与监测 | 147篇 |
社会与环境 | 194篇 |
灾害及防治 | 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139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158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工业密集区域具有复杂的排放特征,是目前排放清单建立的难点之一.以上海市宝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了工业密集区域的精细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通过整合多套现有的污染源数据库,对排放量估算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各污染物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运用现场勘查和GPS定位对排放口进行定位,以弥补数据库中定位数据的缺失,并提高排放口定位数据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工业区污染排放特征不同于一般区域,建议在小尺度排放清单的研制中需要特别关注.同时探索了在小尺度区域建立精细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将为大尺度排放清单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观测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52 m高度范围内的臭氧浓度和相关气象条件,研究了西安市长安区O_3浓度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规律,探究O_3浓度与NOx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相关性,为客观地掌握西安市长安区O_3污染特征提供参考和依据。观测结果表明:(1)西安市长安区52 m高度范围内夏季的臭氧浓度比冬季高,大约是冬季浓度2倍。冬季和夏季的臭氧浓度昼夜变化趋向大致相同,将变化特点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04:00?—?08:00、10:00?—?20:00和22:00?—次日02:00,呈现一高一低的阶段变化。(2)西安市长安区夏季与冬季臭氧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各有2种类型。夏季第1种类型出现在08:00?—?18:00,其变化特点是臭氧浓度在1?—?16 m、19?—?28 m、31?—?52 m高度分别随着高度增加而呈现递增、递减再递增的变化规律。冬季08:00?—?18:00出现第1种类型,在1?—?16 m、19?—?37 m、40?—?52 m高度臭氧浓度也随着高度增加而呈现递增、递减再递增的变化规律。夏季与冬季20:00?—?次日06:00均出现第2种类型,臭氧浓度在1?—?16 m、19?—?52 m高度随高度增加而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规律。(3)西安市长安区夏季与冬季臭氧浓度与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氮氧化物浓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气压的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993.
994.
流域上游来水是水库的重要补给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决定下游受纳水库的生态系统状态和功能,研究入库来水营养盐的时间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新安江水库安徽辖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7—2016年期间流域入库水质的变化特征,探讨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入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CODMn和透明度表现为下降趋势,TN、TP、NH3-N呈明显上升趋势,来水营养水平上升,但叶绿素a呈下降趋势。流域降水带来的水文情势的变化对来水水质起重要作用,来水中N、P营养盐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同流域降水过程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5.5%,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22 μg/m3,重度酸雨污染城市清零,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86.3%,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9.5%,自然生态质量总体为优。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0百分点,PM2.5年均质量浓度下降29.0%,降水pH均值上升0.36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下降12.9百分点。与2016年相比,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上升6.9百分点,重度污染比例下降8.5百分点,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上升9.1百分点,城市声环境总体稳定,自然生态质量稳中向好。但大气O3尚未进入下降通道,个别河段仍存在重度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基础较薄弱。在协同减污降碳新形势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仍面临较大挑战。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蒸散包括植被蒸腾、土壤蒸发、冠层截留蒸发三个组分,在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基于Priestley-Taylor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Model (PT-JPL)模型,估算温带针阔混交林、人工常绿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三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003-2008年蒸散(组分);在模拟结果基础上揭示了蒸散(组分)的季节变异规律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①PT-JPL模型在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蒸散及其组分估算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②蒸散(组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规律差异较小,但主控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温带针阔混交林蒸散和植被蒸腾季节变异主要由净辐射和增强植被指数(EVI)共同控制,而亚热带人工常绿针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受净辐射影响;EVI和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土壤蒸发季节变异的主控因子,截留蒸发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VPD影响。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并探讨了这种变化特征的原因.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表灰尘中PAHs累积水平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AHs总量和组分均表现出冬季含量高于夏季的特征.冬季样品中PAHs含量为9 176~32?573 ng·g-1,平均值为20 648 ng·g-1;而夏季PAHs含量为6?875~27?766 ng·g-1,平均值仅为14?098 ng·g-1.PAHs组分也表现出相似特征,冬季含量为50(二氢苊)~3 162 ng·g-1 (茚并[1,2,3-c,d ]芘),夏季含量为3(苊)~1 485 ng·g-1 (茚并[1,2,3-c,d ]芘).各个功能区地表灰尘PAHs含量的差异明显.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工业区(31 163 ng·g-1)、商业区(24 932 ng·g-1)和交通要道(18 815 ng·g-1),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885 ng·g-1)和绿地(8 036 ng·g-1);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公园(7 942 ng·g-1),最高值出现在交通要道(14 528 ng·g-1)、工业区(14 247 ng·g-1)和商业区(11 523 ng·g-1).所有功能区样品中PAHs组分含量呈现出按环数或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大城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季节变化与功能区差异与其来源密切相关,也受到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以研究区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基于水文水质资料和文献数据的方法确定输出系数取值,估算了密云水库上游潮河和白河流域平水年(2000年)和丰水年(2010年)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通过对降雨和地形的表征,改进的模型降低了估算误差,总氮、总磷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模拟误差均降低20%以上,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情况.2总氮、总磷负荷量在平水年和丰水年分别为7505.28 t、997.88 t和10022.1 t、1075.6 t,总氮负荷量随降雨径流量的增加而有显著增大,但总磷负荷增加不大,反映出总氮负荷量在不同水文年份中变化显著.3来自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总氮、总磷负荷量占总负荷的85%以上.总磷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污染源,占70%以上,2000年与2010年比例变化不大;总氮污染,在2000年主要来自于农村生活,占当年污染负荷总量的31.44%,而2010年主要来自禽类养殖,占当年污染负荷总量的27.27%,反映出10年间经济发展导致主要污染源发生变化.4污染高风险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东高西低,局部集中,分布不均,靠近水体\",密云县、赤城县以及丰宁县等人口密度较大、以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要产业的地区为污染负荷总量较高的区县. 相似文献
999.
Fuzzy similarity measures, which are used to judge the closeness of two fuzzy sets, are presented to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Haihe River. Based on 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s the weights, four fuzzy similarity measures (including Lattice similarity measure, Hamming similarity measure, Euclidean similarity measure and the max-min similarity measure) are used to classify the 299 samples into the proper water quality standard ranks.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istance discriminant methods. The calculation of two traditional distance discriminant methods (both Euclidean distance and absolute value distance) is also based on the use of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s the weights. Without the Lattice similarity measure, for this method loses some information, the correct assignment of samples classified into the same water quality ranks is 75.92% with the other three similarity measures and two distance discriminant methods. This result show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ive methods. Only considering the three similarity measures, there were only 1.01% of the samples that did not classify to the same ranks,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ratio of the two distance discriminant methods was 5.69%. The results of 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show that more than 88% of the samples are classified to the proper ranks,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similarity measures are suitable to evaluat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Haihe River.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