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24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81.
棘洪滩水库的源水是水库流场变化的主要动力,风力状况也是影响棘洪滩水库流场况变化的重要因素,当水库处于非调水期,风力状况的作用尤为明显。本论文整理了棘洪滩水库1989-2008年20年间气象资料,统计得出水库年际和四个季度的风向、风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棘洪滩水库常年盛行风向是南风和西北风。春季和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和秋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通过sMs软件建立的水质模型可以验证,不同的风向与风力大小对水库流场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2.
基于1970-2020年青藏高原区域及其附近154个气象站点的风速风向观测数据,采用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年平均和季节平均近地面风速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区域1970-2020年年均风速在0.6-4.2m/s之间,青藏高原主体年均风速较高,高原周边地区风速较低;(2)青藏高原区域1970-2020年间近地面风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呈极显著增加趋势;(3)青藏高原区域1970-2020年间近地面风速春季最大,冬、夏次之,秋季最小,不同季节平均风速均是高原主体大于高原周边,4个季节的平均风速均呈极显著降低趋势,春季平均风速降低的速率最大;(4)大气环流驱动力的减弱可能是青藏高原区域地面风速呈减弱趋势的主导性因素.青藏高原近地面风速显著的变化特征可为青藏高原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农林生态系统开发与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图5参46)  相似文献   
183.
为探究风门开闭动态过程对矿井风流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风门开启角度对于巷道内流场变化及测点风速波动的影响及其规律,结合实验验证测点风速波动规律,并分析风门开启角度与第1次峰值出现时间、异常风速波动时长、风速波动幅值3个波动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风门开启后,风门所在巷道及其关联巷道流场产生剧烈波动;风门关闭后,波动影响也不会立即消失;风门开闭动态过程中,所有测点的风速皆呈现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的波动规律,随后进入震荡过程,最后震荡逐渐减小至正常风速波动范围内,其中风门所在巷道的测点风速会在震荡过程中产生风速方向反转现象;经对比分析,风门前的测点风速波动特征更好反映风门开启角度,二者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4.
金属用水性隔热防腐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作为成膜物质,配合多种防锈颜填料,以空心玻璃微珠为隔热填料,制备出了集防腐隔热于一体的单组分水性防腐隔热涂料。采用常规性能测试、隔热能力测试、电化学测试技术、扫描电镜观察对涂层进行了性能测试及表征,确定涂料配方PVC值为30%,空心微珠的添加量为8%时,涂料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5.
This brief pilot study implements a camera‐based laser scanning system that potentially offers a viable,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 and LiDAR equipment. We adapted a low‐cost laser ranging system (SICK LSM111) to acquire area scans of the channel and bed for a temporarily diverted stream. The 5 m × 2 m study area was scanned at a 4 mm point spacing which resulted in a point cloud density of 5,600 points/m2. A local maxima search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the point cloud and a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stream bed was extracted. The 84th and 90th percentiles of this distribution,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to characterize channel roughness, were 90 mm and 109 mm, respectively. Our example shows the system can resolve both large‐scale geometry (e.g., bed slope and channel width) and small‐scale roughness elements (e.g., grain sizes between about 30 and 255 mm) in an exposed stream channel thereby providing a resolution adequate for the estimation of ecohydraulic roughness parameters such as Manning's n. While more work is necessary to refine our specific field‐deployable system's design, these initial results are promising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working on a limited or fixed budget. This opens up a realm of laser scanning applications and monitoring strategies for water resources that may not have been possible previously due to cost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TLS systems.  相似文献   
186.
为探究煤的孔裂隙结构分形特征,以贵州富煤区4个煤层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扫描电镜和低温液氮实验综合表征煤样的孔裂隙发育程度及连通性,应用Photoshop,Image-Pro-Plus图像处理技术对煤的SEM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及主要参数提取;结合小岛法计算煤样的孔裂隙分形维数值,并与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实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扫描电镜和低温液氮实验发现,4个煤层的孔裂隙连通性优先顺序依次为六盘水煤田3#煤层>黔北煤田9#煤层>黔北煤田8#煤层>织纳煤田8#煤层;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并结合小岛法对实验煤样的孔裂隙分形维数进行计算,各实验煤层分形维数由小到大依次为六盘水煤田3#煤层<黔北煤田9#煤层<黔北煤田8#煤层<织纳煤田8#煤层,该分形维数排序所反馈的煤样孔裂隙发育程度及连通性信息与前述2个实验结果相互印证,表明数字图像技术与小岛法分形相结合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煤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87.
介绍LED产品常见的失效分析手段,主要包含外观检查、电性能测试、X-Ray透视检查、开封检查、金相切片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几种方法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88.
采用计算机摄像跟踪技术,以正常水体中斑马鱼的行为变化为基础,比较突发性氯化镉和敌敌畏污染胁迫下斑马鱼的个体行为(游动速度、深度、转弯次数和加速度)和鱼群行为(平均距离和分散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在两种污染物突发性胁迫下,行为反应快速且敏感,游动行为响应与污染物种类和暴露时间直接相关;两种不同类型的污染胁迫...  相似文献   
189.
SBR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其关键的机械设备之一就是旋转式滗水器。通过分析旋转式滗水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推导出堰口与驱动装置间的数学关系式,并运用列举法采样滗水过程中的运行数据。根据实际运行的经验对采样的数据进行整合,介绍利用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实现匀速滗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0.
为提供煤尘爆炸事故预防和缓解所需的科学依据,对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所用试验装置,其主要部分为直径0.3 m的圆形管道与断面边长为80 mm的方形管道对接形成的一个长2 m的爆炸腔体。在其中共进行9次煤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煤尘爆炸火焰传播具有速度快,波动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火焰区长度远大于扬尘区长度,最大火焰速度和传播距离与煤尘量均不存在正比例关系,但存在一个特定的煤尘质量浓度。在这个特定质量浓度处,最大火焰速度达到最大值。当煤尘质量浓度大于这个特定质量浓度时,火焰传播速度曲线整体下降,暂时缺氧被认为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