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2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bstract: Hydrothermal vents are deep‐sea ecosystems that are almost exclusively known and explored by scientists rather than the general public. Continuing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ising from study of hydrothermal vents are concommitant with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scientific cruises visiting and sampling vent ecosystems. Through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we assessed the scientific value of hydrothermal vents relative to two of the most well‐studied marine ecosystems, coral reefs and seagrass beds. Scientific literature on hydrothermal vents is abundant, of high impact,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and is comparable in these regards with literature on coral reefs and seagrass beds. Scientists may affect hydrothermal vents because their activities are intense and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oncentrated in these small systems. The potential for undesirable effects from scientific enterprise motivated the creation of a code of conduct for environmentally and scientifically benign use of hydrothermal vents for research. We surveyed scientists worldwide engaged in deep‐sea research and found that scientists were aware of the code of conduct and thought it was relevant to conservation, but they did not feel informed or confident about the respect other researchers have for the code. Although this code may serve as a reminder of scientist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conservation of particular vents (e.g., closures to human activity, specific human management) may effectively ensure sustainable use of vent ecosystems for al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32.
科技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河南为例,对科技资源的存量动态变化、配置效率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2年。河南科技资源存在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是。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在这个期间。科技资源开发对河南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1%,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资源开发对河南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建议河南继续加快科技资源的积累;重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特别重视大幅度提高对R&D的投入。  相似文献   
33.
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上的严重反差,其主要原因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经济学不同流派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评析,认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经济发展成本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围绕这一理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主张要把制度的激励与约束以及政策的引导纳入可持续发展经济途径研究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34.
清洁生产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分析了清洁生产的物流基础、价值基础、经济基础,并与末端治理对比,从而论证了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5.
针对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当状态函数无法显式表达且传统计算方法求解复杂问题困难时,提出一种基于ABAQUS和粒子群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基于ABAQUS的强度折减方法计算所选随机变量对应的安全系数,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数据拟合功能,建立模型并映射出安全系数和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构造响应面功能函数;利用蒙特卡罗生成的大量随机样本代入功能函数得到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而计算边坡的失稳概率和可靠度指标来反映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文方法计算效率更高、误差更小,适合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6.
区域生态安全:概念及评价理论基础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在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区域内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对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并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能够不断得到改善的状态。指出生态安全评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评价理论基础涉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时空论和系统工程论等;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两者具有内涵和目标的一致性;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目的就是平衡人类的自然资源利用与生存环境质量需求的矛盾,保证生态系统在持续安全的状态下提供服务;应用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补充和完善生态安全评价。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强调研究对象的时空性和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多学科整合能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37.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霞  郑习健 《生态环境》2005,14(3):447-448
概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为它是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为根本特征;它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和谐与统一。这种新的理念应该转化成为政府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38.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不仅具有灾害学中所描述的关于自然灾害的一般特性,而且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从自然灾害的属性、特点、基本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灾害学为森林火灾分区分类施治理论提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和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简称千烟洲站)的历代科研工作者从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到农业科技攻关示范,再到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一步一个台阶,不仅为红壤丘陵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论文以千烟洲站的发展为主线,对南方山区生态环境观测成果与发展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40.
环境保护档案是环境状况的历史记录,是环境保护成果及科技信息的载体。在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的今天,环境保护部门要充分发挥环保档案的信息潜能,变被动的、低档次、知识审查服务,为积极主动的、高层次、超前的知识配送服务,为政府及时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