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71.
This paper is aim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eoples' preference for adaptation against the impacts of sea level rise (SLR). A total of 285 respondents from three coastal villages in Bangladesh are randomly interviewed using a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First, employ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daptation preferences of people are identified. These factors are related to “demographic and social aspects”, “wealth and economic standing”, “past coping and adaptive behaviour”, “climat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nd “spatial aspect” of life. What is common in these factors is their ability to influence peoples' vulnerability. Finally, the b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s employed to comput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se factors to predict the respondents' preference for adaptation in situ over retreat or vice versa. Model findings are robust for two scenarios of SLR, i.e. 2050–2075 (LR χ 2?=?133.65, pseudo-R 2?=?0.53, p?<?0.001) and 2080–2100 (LR χ 2?=?282.61, pseudo-R 2?=?0.85, p?<?0.001).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o avoid relocation of substantial number of people initiative for encouraging adaptation in situ must be taken along side establishment of safe shelter, community radio service and campaign for raising climate awareness.  相似文献   
72.
为了改善重大件船舶在大风浪条件下航行的安全性,保证船舶、船员、重大件货物安全到港,在查阅大量文献、咨询专家并结合实际经验后,构建了重大件船舶大风浪安全指标体系。首次将DEMATEL-ANP(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网络分析法)方法引入大风浪安全领域,建立了重大件船舶大风浪航行安全的DEMATEL-ANP结构。通过DEMATEL方法计算了指标间综合影响矩阵,并绘制因果图对各指标进行分类。借助综合影响矩阵和重大件船舶大风浪安全指标体系,通过ANP方法梳理网络结构并计算了混合权重。确定了对安全影响较大的指标,并对其进行管控。通过与AHP方法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更加合理、客观地考虑了指标间的相互影响,提出的DEMATEL-ANP结构合理、可行,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大风浪安全领域,对保证船舶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A sintering technology for preparing porous materials from sea bottom sediments was developed for use in water purific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methods for converting the sea bottom sediments dredged from Ago Bay into value-added recycled products. The sintered products fabricated at 400℃ were found to be very effective adsorbents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相似文献   
74.
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分析区域地表污染物流失风险与入海通量的关系,构建了海岸带农业总氮(TN)和总磷(TP)面源污染排海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包含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等耕地类的TN和TP面源污染排海系数,验证表明输出系数估算结果较好.研究区耕地的TN和TP排海系数分别为18.33 kg·(hm2·a)-1和1.02 kg·(hm2·a)-1,在夏季面源污染负荷较高.子流域尺度较大的耕地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主要位于支脉河、广利河和小岛河管控区域.TN和TP总负荷较大的行政区主要位于北部黄河口镇和永安镇;较大的单位面积负荷在西南部.因此,需要关注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效应,同时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从子流域和行政单元的角度制定综合性面源污染防控策略,陆海统筹治理海域污染.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模式(BOOM)发展的必要性和特点,该方式可使国家、火电厂、脱硫公司三方受益。文章还介绍了烟气海水脱硫在国内外的技术进展,列举了火电厂烟气海水脱硫采用BOOM模式的实例。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不锈钢在西太平洋海域深海环境中的腐蚀规律。方法 采用深海高效串型试验装置对304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在西太平洋深海环境中进行深海实海腐蚀试验,分析不锈钢的腐蚀形貌、腐蚀速率和点蚀深度规律等,研究2种不锈钢在500、800、1 200、2 000 m海深下的腐蚀规律。结果 304不锈钢与316L不锈钢腐蚀质量损失主要由缝隙腐蚀引起,316L不锈钢的腐蚀程度总体上低于304不锈钢,304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低于0.4 mm/a,316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低于0.25 μm/a。深海环境中,304不锈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α-Fe2O3、γ-FeOOH、γ-Fe2O3,316L不锈钢的腐蚀产物主要是α-FeOOH、γ-FeOOH、γ-Fe2O3。结论304不锈钢和316L不锈钢在西太深海环境中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缝隙的形成,降低其发生缝隙腐蚀和点蚀的概率。  相似文献   
77.
海平面上升和氮负荷增加是入海河流河口面临的两个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揭示河口潮滩沼泽湿地CO2垂直通量对二者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对于科学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河口潮滩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蓝碳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闽江河口鳝鱼滩中潮滩短叶茳芏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原位实施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实验处理近1年后,在2019年冬季各月的大潮日白天涨潮前、平潮期及落潮后3个阶段,运用透明静态箱(或遮光布遮光)+Li-6800光合作用仪对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净CO2交换(NEE)和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与对照处理相比,冬季尺度3种处理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NEE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ER无显著变化;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下,短叶茳芏湿地ER均显著增加.模拟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情景下,短叶茳芏湿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未考虑甲烷排放的情景下,即使在冬季,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及二者交互作用将可能增加亚热带河口潮滩半咸水沼泽湿地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78.
通过改进WRF-CMAQ模型中非均相反应模块,定量研究了2017年夏季和冬季海盐与含氮气体非均相反应对我国山东沿海地区大气O3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海盐气溶胶非均相反应后,山东沿海地区夏季O3小时浓度增加了0.2×10-9~6.6×10-9(0.5%~15.5%),冬季增加了0.8×10-9~15.3×10-9(1.7%~27.4%),ClNO2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增加了100×10-12~250×10-12,300×10-12~650×10-12;夏季O3浓度增加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而冬季O3的增加则覆盖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表明海盐非均相反应对冬季O3的影响强度及范围均明显高于夏季.海盐非均相反应引起的O3浓度增加主要发生在日间,特别是8:00~16:00.该反应对渤海及南黄海大气O3浓度也有影响,且在这些海域生成的O3可通过4条传输路径影响山东沿海地区,甚至可影响到济南、菏泽等山东中西部地区(距离山东东部海岸线~350km);海洋大气中O3的传输可造成山东东部沿海O3浓度升高0.2×10-9~15.3×10-9,山东中西部O3升高0.3×10-9~6.2×10-9.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比研究铜合金、紫铜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具有代表性的港口海水环境中的污损、腐蚀行为.方法 依据GB 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和GB/T 5776—200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试验方法》,通过实海挂片研究ZQMnD12-8-3-2、铜镍合金B10/B30和紫铜T2在我国典型海域青岛港口、舟山港口、三亚港口的生物污损与腐蚀状况.结果 铜镍合金B10、B30和紫铜T2在三海域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污损生物附着的性能,其中紫铜抑制污损生物附着的性能最为突出,但其腐蚀严重,腐蚀速率为3.97×10–2~8.48×10–2 mm/a;铸造青铜ZQMnD12-8-3-2虽然含铜量略高于铜镍合金B30,但由于其腐蚀产物易附着于材料表面,其污损抑制性能较差.结论 铜镍合金B10、B30和紫铜T2均有抑制污损生物附着的性能,但受不同海域环境因素和材料表面腐蚀产物致密性的影响有所差异.受泥沙水质影响,舟山港口内铜合金的腐蚀速率较高,腐蚀显著,三亚港口内紫铜的腐蚀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T2铜在不同飞溅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方法通过对T2铜在三亚热带海水飞溅区进行0.5、1、2 a三个周期的环境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腐蚀产物形貌、物相进行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带锈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T2铜在堤岸飞溅区和堤岸内飞溅区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飞溅区,不同周期T2铜的腐蚀产物为表面较薄的氧化层,且存在分层现象,主要由外层疏松的绿色Cu2(OH)3Cl和内层致密的棕色Cu_2O组成。不同试验周期,两处飞溅区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都较为平整,堤岸飞溅区腐蚀产物层的平均厚度大于堤岸内飞溅区,腐蚀形貌均为均匀腐蚀。两处飞溅区锈层均由Cu_2O和Cu2(OH)3Cl相构成,堤岸飞溅区锈层主要为Cu_2O和Cu2(OH)3Cl相,堤岸内飞溅区锈层主要为Cu_2O相,存在少量Cu2(OH)3Cl相。结论在同一试验地点进行飞溅试验,由于飞溅条件不同,2a内铜的腐蚀速率、腐蚀产物等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