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3篇 |
免费 | 2331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0篇 |
废物处理 | 65篇 |
环保管理 | 783篇 |
综合类 | 3884篇 |
基础理论 | 657篇 |
污染及防治 | 468篇 |
评价与监测 | 484篇 |
社会与环境 | 129篇 |
灾害及防治 | 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6篇 |
2024年 | 246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392篇 |
2021年 | 363篇 |
2020年 | 355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243篇 |
2017年 | 240篇 |
2016年 | 256篇 |
2015年 | 307篇 |
2014年 | 317篇 |
2013年 | 312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250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273.
闽江干一支流众多水利工程的建成和运营,显著地影响和改变了闽江干一支流河流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的时空状态,导致其纳污量(强度)、稀释扩散净化能力、水化学成分和水体质量等水文环境参数发生变化,引起水文环境灾(危)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概述了闽江干一支流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程度和时空状态及其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关系,同时以水口水... 相似文献
274.
275.
基于监控系统综合集成的思想,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监控技术规范、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章、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从监控指标体系、监控布点范围及监控技术筛选三方面建立化学工业园区中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技术体系. 结果表明: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指标体系主要从企业内部及企业周边敏感受体两方面进行构建;监控范围从重大环境风险源本体、缓冲区及环境敏感受体三方面确定;监控技术筛选时考虑了环境风险源的状态、监控技术方法的实用性和环境风险源/受体属性. 以上海闵行区化学工业园区为例,经调研统计,该化学工业园区共有重大风险源87个,其中罐区60个、排放口12个,其余分散在库房、生产场所等处. 根据化学工业园区企业内部风险设施及周围敏感受体的监控指标、监控范围及常用监控技术,制定了以罐区、排放口的特征风险物质为指标,以储罐的温度、压力、图像视频、液位及排放口特征风险物质浓度的传感器监控技术为主的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276.
基于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BSBR)工艺,对模拟城市污水中的磷酸盐进行高效去除、回收.实验在探究不同蓄磷量和碳源对反应器效能、磷回收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者的共同作用对厌氧释磷速率和释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低碳源投加(仅厌氧投加200mg·L-1)和低磷进水(10 mg·L-1)工况下,磷回收液浓度随着蓄磷量增加而增大,磷回收液浓度最高可达到225.5 mg·L-1,蓄磷量可达159.6mg·g-1;同时探究了磷回收液浓度与平均磷回收效率间的关系,在以(6±1)d为回收周期的循环下,磷富集液浓度达到(106.6±10)mg·L-1,此时平均磷回收效率为78.62%±2.3%;而且提高3.6倍蓄磷量可提高1.9倍释磷量,较之4倍碳源投加量时的1.79倍释磷量更为高效.因此,本反应器能基于更低碳源投加量获取高浓度磷回收液,从而为未来废水处理厂中磷的回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7.
近年来我国各类典型固定源排放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的水平已经明显降低,然而固定源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的排放水平却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研究不同类型固定源CPM的排放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和控制固定源颗粒物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美国EPA Method 202搭建了一套CPM的采样装置,对5个不同固定源排放的CPM进行了采样.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燃煤电厂、一个烧结厂和两个垃圾焚烧厂中,CPM的排放浓度分别为 7.65、26.00、28.89、6.82和5.53 mg·m-3,无机组分在CPM中的占比分别为69%、62%、43%、62%和71%.其中SO42-是燃煤电厂和烧结厂排放CPM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占总离子的67%以上.Cl-是垃圾焚烧厂排放CPM中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占总离子的37%以上.K、Ca、Na、Fe、Mg和Al等元素在各类固定源CPM排放的总元素中占比较高,大约在80%以上.此外,在燃煤电厂和烧结厂排放CPM中的未知组分比例大约在20%以上,说明现阶段我们对CPM组成成分的研究还有限,未来应当继续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78.
农村沼气作为一种特殊的清洁能源,在沈阳市农村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沼气工程在北方地区应用的阐述,力图推动北方农村沼气在农业源减排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9.
王全林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9(7):25-28
详细描述了原油在海洋中存在的形态及对溢油事故的处置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原油的特性、气象水文条件等叙述了如何选择溢油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280.
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作为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中间产物,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有着复杂的来源,既能通过多种自然或人为源直接排放,也可由诸多挥发性有机物二次氧化生成。由于排放及其前体物浓度与组成存在差异,乙二醛及甲基乙二醛的浓度与来源特征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均有所不同,从而使其环境效应也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围绕乙二醛与甲基乙二醛的污染特征及环境效应,综述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来源特征,并总结分析其在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讨论和分析未来关于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