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3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国产海水淡化装置铝黄铜换热管腐蚀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产万吨级LT-MED装置铝黄铜换热管的腐蚀情况。方法通过对设备现场调研和腐蚀产物分析,对换热管的腐蚀类型和腐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腐蚀的危害性进行判断。结果铝黄铜换热管在凝结水侧发生全面腐蚀和点蚀,在海水侧主要发生轻微脱锌腐蚀。结论铝黄铜换热管在凝结水中腐蚀率很低,其全面腐蚀可以接受。换热管在凝结水侧的点蚀轻微,可对其进行定期检测。铝黄铜在海水侧的脱锌腐蚀轻微,可以忽略。换热管腐蚀程度轻微,不影响水质和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92.
针对泄漏事故频发的埋地成品油管道,搭建埋地成品油管道泄漏试验平台,以柴油为输送介质开展试验。通过试验获得,管道泄漏量及泄漏强度随输油压力和泄漏孔面积增大而逐步增加,在输油压力较小时,泄漏孔位置对管道泄漏量及泄漏强度有影响,但随着输油压力的逐步增加,泄漏孔位置对泄漏量及泄漏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同时根据伯努利方程推导得出埋地成品油管道泄漏强度模型,将试验参数代入模型,对比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用于指导埋地成品油管道泄漏事故的定量风险评价及处理。  相似文献   
393.
为了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和能耗,对海水淡化的集成工艺进行相应研究。海水淡化集成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不同海水淡化工艺的集成,二是能源和海水淡化的集成。首先介绍了海水淡化工艺的相关集成技术,包括热法与热法集成、膜法与膜法集成、热法与膜法集成、预处理工艺与海水淡化的集成工艺;其次介绍了各种新能源与海水淡化耦合方式、代表工程及研究现状,最后对海水淡化集成技术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94.
为研究辽东湾海水中PAHs(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状况,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对辽东湾及其海上石油开发活动密集区表层海水样品中16种PAHs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风险商值法对辽东湾海水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及其海上石油开发活动密集区海水中ρ(∑PAHs)平均值5月和6月明显高于8月,其中ρ(Nap)(Nap为萘)最高,为20.6~288.5 ng/L;其次为ρ(Phe)(Phe为菲),为19.2~59.5 ng/L.表层海水中PAHs均属于轻度-中度污染,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西南部海域、辽河口和大辽河口附近海域以及金州湾和普兰店湾附近海域,海水中低分子量芳烃占主导优势;异构体比值分析表明,辽东湾海水中PAHs存在石油来源;BbF(苯并[b]荧蒽)为高风险PAHs单体,高分子量芳烃对生态风险贡献最大,贡献百分比为50%~82%.研究显示,辽东湾海域及其海上石油开发活动密集区均属于中等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95.
目的研究在海水中暴露的铜试样溶出的铜离子对邻近铝合金腐蚀的影响。方法采用海水暴露试验方法。结果在青岛和厦门海水中获得了4种铝合金在铜试样邻近暴露1年的腐蚀结果。结论在海水中暴露的铜试样溶出的铜离子使邻近海水的铜离子浓度升高。对在试验期间没发生局部腐蚀的LF3M,180YS和LC4CS(BL),铜试样溶出的铜离子对其腐蚀没影响。对在试验期间发生点蚀和缝隙腐蚀的铝合金LD2CS,铜试样溶出的铜离子显著加速了它的腐蚀。  相似文献   
396.
典型不锈钢在淡化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316L和2205在淡化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并研究水处理药剂对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试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扫描电镜等方法。结果在淡化海水中,316L临界点蚀温度为42.7℃,加入药剂后为70.2℃;2205的临界点蚀温度大于85℃。2205耐缝隙腐蚀性能明显好于316L,药剂对2205也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316L和2205在50℃淡化海水中具有高应力腐蚀抗力。结论 316L不适合直接在淡化海水中应用,但适合在加入药剂的淡化海水中使用;2205适合在淡化海水中应用。  相似文献   
397.
为提高包埋厌氧氨氧化菌材料的机械稳定性,通过实验对包埋原材料组合进行筛选并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海水对材料性能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材料配比为聚乙烯醇(PVA 125 g·L-1)-海藻酸钠(SA 20 g·L-1)-活性炭(40 g·L-1),固化时间为18 h.添加海水优化后,由于霍夫迈斯特效应,胶珠内部孔径较大且分布不均,机械稳定性和生物容纳量明显高于淡水组,根据拉曼光谱解析表明添加海水后胶珠中-OH可更大程度与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利用活化后的包埋菌处理含海水污水,经过21 d的运行NH4+-N去除率达到90%左右,化学计量比△NH4+-N:△NO2--N:△NO3--N稳定在1:(1.04±0.1):(0.17±0.02),自第21 d开始静止运行至第46 d后负荷提升1倍,氨氮去除率和化学计量比无明显波动,总氮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总氮去除负荷为0.2kg·(m3·d)-1.  相似文献   
398.
脱硫石粉贮存库气化装置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火电厂脱硫石粉贮存库运行过程中散装机出料口下料缓慢,进气母管及气化槽体中进粉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造对策,石粉贮存库气,石粉贮存气化装置改造后运行效果良好,以60t罐车为例,石粉的装车为例,石粉的装车时间同原来的30min减少到15min.  相似文献   
399.
燃煤电厂输灰管道结垢问题影响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设计研制一种输灰管道清垢器实现不停机除垢,避免传统酸洗对管道的腐蚀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设计过程中应用三维CAD建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关键部件校验分析,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清垢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00.
In early 1980 an extension agent was assigned to the rural municipality of Bangui, Ilocos Norte, Philippines to work on development projects – in particula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pply of safe water for drinking and sanitation. After many months of visiting spring sites and meeting with community leaders, a small part of the municipality was selected to build a gravity fed piped water system. Although the system took many months to plan, identify funding and construct, the 600 community members were ultimately rewarded with house to house connections that enabled them to achieve per capita water consumption levels above the minimum levels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f course, money was critical to ensure the project’s success, but many other factors played an equally critical role. For instance, without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unwavering support of the community leadership the project would not have survived the initial planning stage. Also, the extension agent played a critical role by acting as a conduit between funding agencies, the Bureau of Public Works and the community. The primary lesson to be learned from this experience is that the suc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s is largely driven by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community, technical support, financial support, and agents of change such as extension agents. If any of these ingredients had been lacking, the project result would likely have been far diffe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