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027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197篇
环保管理   293篇
综合类   3040篇
基础理论   329篇
污染及防治   959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61.
活化温度对SCAC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污泥-玉米芯活性炭(SCAC)制备过程中,活化温度对副产物(热解气和热解油)生成规律的影响。热解气和热解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SCAC的产量逐渐降低,热解气与热解油的产量则随之增多。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气的主要成分均为H2和CO2,热解气中H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CO2则相应降低。此外,热解气中CH4的含量也会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而略有提高,说明较高的活化温度更有利于热解气的资源利用。热解油组分较为复杂,每个温度条件下的液态产物都包括上百种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苯类,酚类,腈类,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酸,酰胺,酯类,甾体,醇,酮以及其他类共14大类型,其中以有机酸、腈类和甾体类有机物含量居多。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有机酸和多环芳烃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当活化温度升高至650℃以上时,甾体类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2.
对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次灵敏线测定污水和电镀污泥中高含量的锌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锌浓度50.0~600.0mg/L之间,溶液锌含量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661x-0.0007,相关系数γ=0.9998。方法检出限为25.0mg/L,相对标准误差(RSD)<2.96%,加标回收率为92.5%~105%,与标准法的相对误差<2.76%。  相似文献   
163.
以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流化床污泥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化床污泥干燥器流化情况的好坏分析,在确定其它变量(流化风量、给料分配器转速、料层压差、运行负荷等)不变的情况下,对床料颗粒度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实验,总结颗粒度的工艺参数对流化情况的运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了流化床污泥干燥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4.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沉重负担,污泥减量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在隐性生长、代谢解偶联、微型动物捕食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在水处理方面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同时探讨了各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5.
CASS是SBR的一种改进型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特别是小城镇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CASS工艺在广东某镇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应用情况,主要包括CASS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设计要点。对运行效果和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总结,并对工艺的运行和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厂在处理规模为1万m^3/d条件下,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CASS工艺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6.
可识别性研究是参数估计的第一步。对目前应用于活性污泥模型参数实际可识别性研究的三种方法进行了综述,根据模型的复杂程度以及所要研究的参数数量,研究者可选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7.
针对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油泥成分复杂、严重污染周边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采用三相离心分离工艺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最佳条件。添加分离剂能够改善油泥分离性能,提高油泥温度能够改善油泥流动效果,摸索出油泥离心分离的最佳时间和离心速率,并对分离后的三相物质进行物性检测。该工艺处理含油污泥可以有效的回收原油,处理后固相减量75%,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8.
高碳氮负荷下同时脱氮除碳好氧颗粒污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永贵  黄钧  杨华 《环境科学》2011,32(11):3405-3411
在4 L反应器中,以补加葡萄糖和硫酸铵的猪场废水为基质,不接种活性污泥,加入粉末状活性炭对废水土著微生物进行预固定.通过批次进水并控制运行条件(逐渐提高COD、NH 4+-N负荷、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曝气量)培养同时脱氮除碳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该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碳功能及对高碳氮负荷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成熟好氧颗粒污泥为土黄色不规则球状,粒径为0.5~3.5 mm.COD和NH 4+-N负荷分别在4.80~12.6 kg.(m3.d)-1和0.217~0.503 kg.(m3.d)-1时,好氧颗粒污泥对COD的去除率〉94%,对NH 4+-N的去除率〉98%.当COD和NH 4+-N负荷分别提高至15.70 kg.(m3.d)-1和0.723kg.(m3.d)-1并运行4 d后,反应器内絮体激增,颗粒沉降变差并开始破碎,NH 4+-N去除率下降至81.6%.排出部分污泥并降低负荷继续运行,颗粒污泥的NH 4+-N去除率可迅速恢复至98%以上.本研究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时脱氮除碳功能,可以耐受高COD和NH 4+-N负荷的双重冲击.  相似文献   
169.
pH和DO对好氧颗粒污泥去除高氨氮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使用SBR成功培养的结构紧密、外形规则,具有良好脱氮性能的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并探讨pH和DO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人工模拟废水,以蔗糖作为唯一碳源,NH4Cl为氮源,将进水NH4+-N浓度由300 mg/L逐步提高至900 mg/L,相应的NH4+-N负荷由0.6 kg/(m3.d)提高至1.8 kg/(m3.d),考察pH和DO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器pH为8.0,曝气量为75 L/h时,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的效果最好,氨氮去处率分别为96.70%9、2.33%。由于运行过程中每隔15 min监测每个反应器pH值,使其维持在各自pH值7.0±0.1范围内。这种酸碱度环境对异养菌等微生物并没有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在各pH条件下,COD去除的所需时间和去除率基本没有差别。在不同的DO下,COD在初始的60 min里降解速度有明显区别。曝气量为150 L/h时,COD的降解速度最快,但是曝气量过大颗粒污泥内部厌氧区被压缩,因此选择最佳的曝气量为75 L/h。  相似文献   
170.
文章对絮凝剂FM-1的储存稳定性以及絮凝活性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之中,加之储存稳定性较差的特点,为絮凝剂FM-2的制备提供了前提。絮凝剂FM-2的最佳絮凝率高达99.21%,其储存时间较长,30 d内其絮凝率可保持在90%以上;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加热温度从70℃升高到100℃,其絮凝率均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