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7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5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The systems approach permits us to analyze national security as a cluster of interconnected elements, in which the environmental dimension appear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aspects: environmental security per se and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 on the overall status of a nation's security. It is argued here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serve as both the main objective and the principal criterion of environmental security in a social system. Indices of these two factors are used in this article as indicators of the state of this type of security. They confirm that vast areas of Russia, the Ukraine, and Central Asia (especially the Aral Sea reg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presenting a substantial risk to local people and even producing global impacts on both natural and man-made systems.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destabilize national security are also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that impact social systems directly and negatively (mainly natural disasters) and technological and sociopolitical agents that cause indirect impacts, in both war and peace time, as well as in the civil and military sectors of the economy. Development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are used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that such impacts may have on the status of national security.  相似文献   
202.
城市水环境安全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水环境安全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我国城市水环境持续恶化,城市居民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限制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环境现状以及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即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塌陷和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城市防洪安全性差等,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加强水污染控制。促进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采用3S技术(GIS、GPS、RS)进行水质监测,重点做好水源地的水质保护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对地下水实行限量开采和人工回灌;采取节水措施,进行雨水和中水利用;加强城市防洪;开展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改革水环境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203.
资源安全及其基本属性与研究框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国内外对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但系统研究此问题还是近年的事情。在此,对资源安全问题的由来、基本属性、研究框架等进行系统论述。认为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具有数量、质量、结构、均衡和价格等方面的含义;并对资源安全按过程、主体和类别等进行了分类;提出应树立开放、动态、持续和系统的资源安全观;资源安全研究应主要包括资源安全概念与属性、资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国家资源安全态势、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4.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中国环境保护发展进程中首次提出的新观点,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的需要;是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应急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是现代化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国际形象的需要;是国家环境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5.
以“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杞麓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59,生态安全以较低安全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36.33%,中度安全和不安全次之,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3.36%和22.53%,高度安全面积最少,仅占17.77%.较低安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此外,以天然林地、重要水库和湖泊缓冲区100m以内区域作为生态源,选取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土地覆盖类型、距水体距离、距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等8个阻力因子,结合MCR模型与GIS的cost-distance分析模块,生成最小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划分5个阻力等级;依据累积阻力值频率变化特点及生态服务功能,确定了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农业耕作区和人类活动区共5个生态功能区.杞麓湖流域生态源总面积为126.87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74%,生态源在面积、数量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呈四周连片集中,中部分散破碎的分布格局,生态廊道呈四周连续紧凑,中部分散破碎的空间格局.生态节点的空间阻力值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生态节点累积阻力比较大,位于流域景观累计阻力值最大区,对生态流的流通安全性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结合GIS的Hydrology模块,构建了由生态源与19个生态节点、23条生态廊道共同组成的具有结构性的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高原湖泊流域研究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6.
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生物安全问题,特别是由于转基因作物所产生的基因污染,严重威胁着非转基因作物的野生种质资源,如何保护作物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免受基因污染,已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转基因作物在我省种埴将会对地产大豆的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7.
通过分析锚杆的锈蚀作用机理,了解锚杆锈蚀对锚喷支护安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说明,以砂浆锚杆为主体的锚喷支护安全能满足永久支护的要求,且锚杆支护与喷射混凝土支护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但锚喷支护不当的施工可能引起锚喷支护的永久性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8.
吴维平 《交通环保》2004,25(2):27-31
就“SOLAS公约修正案”和“ISPS规则”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对“SOLAS公约”履约和建立中国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体系提出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9.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屈波  谢世友  邹红 《生态环境》2004,13(1):146-148
具体分析了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得出该地区超载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37.4%,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结论。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库区立体管理模式;建立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倡导各产业在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所对应的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  相似文献   
210.
中国已相继出台诸如《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严峻的能源形势使得一部能源领域的基本法的制定成为迫切需要.美国《能源政策法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能源法》的构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中国要制定《能源法》首先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对《能源法》进行科学定位.能源安全观作为一种基本理念对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的《能源法》来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个基本理念将对《能源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理性建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