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7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5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51.
针对当前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黔北发电总厂为例,提出以发电企业落实文化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构筑火力发电企业安全防御机制,为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52.
基于生态足迹的香格里拉县生态安全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格里拉县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地区的核心部分,其生态安全备受世人关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香格里拉县2002~2008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县人均生态足迹从0.549ghm2上升到0.717 ghm2,年均增加4.37%;生态承载力从0.768 8 ghm2下降到0.621 7 ghm2,年均下降2.73%。根据生态压力指数分析,2002~2004年属于生态较安全期,2005~2007年属于生态稍不安全期,从2008年起生态盈余成为生态赤字进入较不安全期。运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了2009~2013年生态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预测从2011年起已进入生态很不安全期,到2013年已接近生态极不安全期。说明生态安全恶化有加速的趋势,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本研究为香格里拉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并实证了生态足迹模型在高山峡谷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3.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今后我国农业应付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动因研究状况,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7年在江苏省高邮市、兴化市两地4个村随机抽取的142个农户家庭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当今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上的行为。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相应的土地面积。发现家庭保障水平越高的农户转出其土地的可能性越大、转出地面积也越多。农业劳动力越多的农户则转入土地的可能性越大,与之相反非农劳动力较多的农户则转出的土地较多。农户家庭保障水平低下和非农就业机会的限制可能是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4.
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1995~2007年生态足迹,并分析甘孜州的生态安全状况。甘孜州人均生态足迹从1995年的1.480467hm2增加到2007年的1.766288 hm2,以耕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5年的5.646667 hm2减少到2007年的5.328501 hm2,减幅较小,生态承载力结构具有不对称性,以林地与草地为主;人均生态盈余从1995年的4.1662hm2减少到2007年的3.562213hm2,林地人均生态盈余基本稳定在5.0 hm2左右,是甘孜州人均生态盈余的主要贡献者;生态压力指数在0.280852~0.350215波动,生态占用指数在0.528738~0.718585波动,生态协调性指数在1.875003~2.327831波动。结果表明甘孜州生态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955.
黄淮海地区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资源是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核算对于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平衡地区粮食生产任务促进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系统的核算方法.本文根据虚拟水和虚拟土理论,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构建了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核算方法体系,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真实存在且可以量化,黄淮海地区各省市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存在差异,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省的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总量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并提出了建立粮食安全补贴完善粮食安全价值实现途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6.
A database of global agricultural primary production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estimate its energy content. The portion of crops available for food and biofuel after postharvest losses was evaluated.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agriculture and plant growth were studied, to ensure sustainable scenarios regarding use of residues. The available energy contents for the world and EU27 was found to be 7,200–9,300 and 430 TWh, respectively, to be compared with food requirements of 7,100 and 530 TWh. Clearly, very little, or nothing, remains for biofuel from agricultural primary crops. However, by using residues and bioorganic waste, it was found that biofuel production could theoretically replace one-fourth of the global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for transport. The expansion potential for global agriculture is limited by availability of land, water, and energy. A future decrease in supply of fossil energy and ongoing land degradation will thus cause difficulties for increased biofuel production from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957.
介绍了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中H2S中毒和CO2窒息、沼气(甲烷)爆炸、腐蚀、结垢、气柜置换以及检修中需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958.
付修勇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8):741-743,75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2008年我国的GDP下滑至8%.金融危机的缓释和经济恢复需要大量政府资金的投入,更需要资源与环境等要素的支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任何行为都不应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如何避免因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极大破坏而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的影响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金融危机发生之前(2006年)德州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测评,针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出保证德州市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9.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正由静态的现状评价转向动态的预测和预警评价。以ArcGIS为工具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及组件式开发技术进行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的二次开发;设计系统模型、系统功能并研制相应的功能模块。通过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生态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过程模拟,实现对区域生态安全的智能化评价,为决策者进行区域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该系统应用于洞庭湖实验区生态安全评价,得出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等评价结果,表明系统具备良好的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960.
Fast L 《Disasters》2007,31(2):130-154
This paper reports on research conducted on the insecurity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s) between 1999 and 2002, with the goal of contributing to the debate on the reasons why NGO actors are targets of violence in conflict settings. The research involved the collection of data from three countries-Angola, Ecuador and Sierra Leone-and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s of insecurity, contex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GOs. Four risk factors appear to heighten the degree of insecurity that NGOs face: (1) carrying out multiple types of activities and providing material aid; (2)'operationality'(that is, implementing programmes and activities); (3) working with both sides of the conflict; and (4) integrating into the local commun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adopted for the researc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bient and situational insecurity and the findings related to risk factors. It concludes with a summary of the study's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