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354篇
综合类   1885篇
基础理论   492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141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底泥疏浚对湖泊沉积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淡水沉积物质量基准和微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疏浚前后五里湖沉积物提取液和全底泥沉积物的生态毒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后,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物的总体含量均显著降低,但是铬、铅和镍的含量仍然分布在阈值效应低值(TEL)和可能效应水平值(PEL)之间的灰色区域,仍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疏浚后1个月,沉积物提取液中发光菌发光试验的EC50值降低约50%,毒性增加近1倍;与疏浚前相比,全底泥沉积物的细菌毒性试验的EC50值降低11%~30%;全底泥月芽藻毒性试验的EC50值也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32.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快速释放实验,研究了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个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TP)与其释放的可溶性总磷(DTP)在春、夏两季显著相关并且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春、夏两季DOP与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形态间转化较秋、冬两季更为活跃.藻型湖区沉积物的总氮(TN)多为夏季减少,而清洁型湖区则为夏季大幅增加;沉积物释放的NH4+-N以夏、冬两季居多,夏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释放的NO3--N夏季大幅度增加,冬季较少.清洁型湖区夏季沉积物的TN及其释放的NH4+-N、NO3--N显著高于藻型湖区.  相似文献   
933.
在工程调试中发现了问题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将射流器作了改制 ,并改变安装方法 ,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34.
潮滩沉积物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滩是一个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条件复杂多变的场所,重金属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有着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笔者意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指出该领域中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5.
多级生态塘/湿地系统底泥中磷的归趋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多级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不同单元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释放规律,考察了季节和泥龄对磷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系统前端到后端,钙磷在底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的比重逐渐减少;3~6月是底泥磷的集中释放期,主要释放单元为复合兼性塘,释放形态为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绝大多数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在泥龄为 1.3 年时都释放到水体中.钙磷和铁磷是底泥中磷的主要贮存方式.  相似文献   
936.
苯及其取代物与对硝基苯胺在沉积物上的竞争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沉积物-水体系中苯及其单取代化合物甲苯、氯苯、硝基苯、苯酚、苯胺和苯甲酸(作为共溶质)与对硝基苯胺(作为主溶质)之间的竞争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相对浓度下,易与沉积物有机质形成氢键的共溶质竞争能力强于不易形成氢键的共溶质;共溶质对主溶质吸附的竞争效应主要发生在表面吸附部分,对分配部分影响不大;有机化合物在单溶质体系中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程度与其在多溶质体系中作为共溶质时的竞争能力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7.
人工底泥对除草剂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tompSC(有效成分为二甲戊灵)和Hora FloSC(有效成分为异丙隆)2种除草剂为供试药剂,以栅藻(Sencedesmus subspicatus)为非目标生物,建立了一种在水/底泥系统内检测农药生物有效性的方法.除草剂在该系统内的吸附程度比预测的低.除草剂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其极性,亲脂性的二甲戊灵被人工底泥强烈吸附,因而对水藻的生物有效性低.此外生物有效性还可能与水中是否存在可溶性有机碳(DOC)有关.  相似文献   
938.
昆承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及营养元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昆承湖9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中营养元素(TN,TP和TOC)和重金属元素(Pb,Cu,Zn,Cd和Cr)的垂向分布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都表现为随沉积深度而降低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TOC与TN的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的沉积与生物有机物的沉积相伴随.重金属元素(Pb,Cu,Zn,Cd和Cr)含量均与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作用影响较为明显.碳氮比分析表明,昆承湖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有着明显的双重来源. 对沉积物进行环境评价发现,昆承湖沉积物有机污染较轻,仍处于较清洁状态至尚清洁范畴.地积累指数评价显示,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沉积物表层,主要污染元素为Zn,而Cd和Cr基本属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39.
淮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GC-ECD对淮河江苏段表层沉积物中16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w(OCPs)为8.88~16.22 ng/g;组分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六六六类(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农药的来源可能与早期土壤的残留或大气远距离输送有关,滴滴涕类(DDTs)污染除了来自早期土壤残留外,近期可能有新的含DDTs农药成分的物质输入;相关性分析揭示总有机碳(TOC)是影响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的重要原因;与国内不同地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相比,淮河江苏段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中等;与淡水水域沉积物质量标准对照发现,其对水生底栖生物危害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40.
River inputs influence trophodynamic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ve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on the influence of continental inputs on the benthic trophic state and early diagenesis of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we collected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NW Adriatic Sea at three stations located at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Po River.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four period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river outflows and analysed for chloropigment content (chlorophyll-a and phaeopygments), protein, carbohydrate and lipid concentrations, prokaryote abundance and aminopeptidase activity. Sediments of the NW Adriatic Sea displayed high organic loads, tightly coupled with the outflow dynamics of the Po River. A major flooding event was responsible of an enhanced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on the sea bottom. The resulting increased nutrient load in the sediment impaired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processe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the enhanced trophic state of marine coastal sediments subjected to riverine inputs are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increased nutrient inputs, but that they may be amplified by impaired degrad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