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0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3686篇
安全科学   291篇
废物处理   337篇
环保管理   1313篇
综合类   7079篇
基础理论   285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134篇
评价与监测   652篇
社会与环境   574篇
灾害及防治   17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861篇
  2012年   757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02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557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527篇
  1995年   428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33篇
  197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N、P、Fe、Mn四种物质对亚历山大藻LC3生长的影响,比较无机营养盐及微量金属元素对亚历山大藻LC3增殖影响的大小顺序,结果显示无机N对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882—2646μmol/L浓度时LC3生长较好,2646μmol/L下生长速率略快。无机P对亚历山大藻LC3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一定浓度的P对LC3的生长有促进作用。Fe及Mn对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分别在3.5μg/L的Fe浓度下及18—36gg/L的Mn浓度下藻可获得较快的生长速率。四种元素对亚历山大藻LC3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各元素对生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P〉Mn〉N〉Fe。  相似文献   
962.
讨论一种微波、毫米波电磁材料特性和参数宽频带测量方法——自由空间法。给出了该测量方法的测试原理和基于国产AV3630幅相接收机为基础的测试系统构成及系统扩频方法,论述了自由空间测试法需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63.
目前关于淡水湖泊冰盖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研究还鲜见报道.为阐明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以及其与冰盖盐度、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通过野外采样、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冰封期乌梁素海冰盖中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状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相关性分析探求微塑料在冰盖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盐度、叶绿...  相似文献   
964.
随着浙江"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化,宁波作为浙江"五水共治"的中坚力量,始终把"五水共治"作为全市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突破重点。自1999年进行清淤后,月湖水质得到短期改善,然而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措施,并没有让月湖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对月湖进行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针对性地处理水污染问题,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5.
合成了β-环糊精(β-CD)与偶氮染料酸性红GR(ARGR)的包结物,并采用红外光谱仪对ARGR、β-CD及β-CD与ARGR的包结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β-CD与ARGR的包结物的特征峰的峰形和强度与β-CD相似,但峰位有明显的偏移,说明ARGR进入了β-CD空腔与β-CD发生了分子识别作用。采用TiO2作为催化剂,研究了β-CD分子识别后ARGR的光催化降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ARGR质量浓度为20.0 mg/L、β-CD浓度为1.8×10-5 mol/L、体系pH为4.0、TiO2加入量为1.0 g/L、光催化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经β-CD分子识别后ARGR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66.
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十四五"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治污,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施一批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67.
Information on population sizes and trends of threatened species is essential for their conservation, but obtaining reliable estimates can be challenging. We devised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size obtained from capture–recapture studies for species with low capture and recapture probabilities and short seasonal activity, illustrated with population data of an elusive grasshopper (Prionotropis rhodanica). We used data from 5 capture–recapture studies to identify method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capture and recapture probabilities and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size. In a simulation, we used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capture and recapture probability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studies to identify the minimum number of sampling occasions needed to obtain unbiased and robust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siz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optimized the capture–recapture design, implemented it in 2 additional studies, and compared their precision with those of the nonoptimized studies. Additionally, we simulated scenarios based on thresholds of population size in criteria C and D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Red Lis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size for elusive species can reliably inform red-list assessments. Identifying parameters that affect capture and recapture probabilities (for the grasshopper time since emergence of first adults) and optimizing field protocols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reduced study effort (−6% to −27% sampling occasions) and provided more precise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size (reduc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ompared with nonoptimized studies.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size from the scenarios based on the IUCN thresholds were mostly unbiased and robust (only the combination of very small populations and little study effort produced unreliable estimates), suggesting capture–recapture can be considered reliable for informing red-list assessments. Although capture–recapture remains difficult and costly for elusive species, our optimization procedure can help determine efficient protocols to increase data quality and minimize monitoring effort.  相似文献   
968.
应用3S技术研究了太湖底质与水质总磷(TP)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水华频次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太湖底质TP年均值在433~537 mg/kg波动,水质TP年均值从0.064 mg/L上升至0.087 mg/L。从空间分布来看,底质TP、水质TP和水华频次均呈现“西高东低”的规律,太湖西部区尤其是竺山湖区是需要开展治理的重点区域。3年间,太湖西部区水质TP上升,而底质TP与入湖河流TP下降,说明内源磷污染是太湖西部区水质TP升高的主要原因,须加强科学清淤。  相似文献   
969.
于2018年—2019年在鄱阳湖区周边选取4个县(区)10个村庄的典型门塘开展浮游藻类采样调查。研究共鉴定出藻类6门83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全年范围为7.30×104个/L~2.78×1011个/L,年均值为1.4×1010个/L,其中夏季细胞密度最大,冬季细胞密度最小;优势种主要有小环藻、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卵形隐藻等,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演替,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藻类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49,丰富度指数(M)年均值为1.92,全年水体生物学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970.
苯酚和酚类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的主要环境污染物,如焦化厂、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等,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对环境保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富集驯化,从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及降解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PH-3菌为假单胞杆菌;菌株最佳的降解条件pH=7.0,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in,最高耐盐度为3%,在接种量为5%,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600 mg/L,菌株12 h内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