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678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278篇
综合类   1454篇
基础理论   522篇
污染及防治   219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The positive effect of natural compared to urban environment on human restoration and well-being has been proved in various studies. To go one step further in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nvironments, we question if this positive effect is consistent in different natural conditions namely wild and tended urban forests. In an experimental field setting,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walk through wild or tended forests for 30 min. Multidimensional scales in a pre-post-treatment-setting measured well-being. Results indicate a stronger change in “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in the tended forest condition. Well-being factors “activation” and “arousal” changed after solitary walks, too. However,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s, indicating a stronger infl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than the forest condition wild and tended on these well-being factors. Perceived attractiveness of the natural area did not effect the change in well-being, thus questioning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attractiveness and the effect on well-being suggested in prior research. Furthermore, more and less fatigued persons did not profit differently concerning well-being changes. The results give important advice to design natural areas serving restoration and public health, especially for people liv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992.
张晗  董秉直 《四川环境》2011,30(3):104-108
如何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等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纳滤膜由于其较高的去除率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纳滤膜去除这些物质的分离机理较为复杂,有时并不明确,给实验带来较大困难。文章总结了纳滤膜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典型应用及其三种分离机理——筛分作用、电荷作用、吸附作用,并对去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加以总结。为今后纳滤膜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王军  张旭 《四川环境》2011,30(2):47-52
基于室内建筑污染源散发特性与汇效应机制分析,给出了建筑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综合散发量的计算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材料内部扩散系数、气固界面分离系数和材料厚度对室内VOCs综合散发量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近似稳定阶段室内VOCs综合散发量会随源材料内部扩散系数的增大而升高,而随源材料气固界面分离系数和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以源材料内部扩散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室内汇表面三类参数的增大均会使室内VOCs综合散发量降低;此外,在相同的环境参数条件下,室内VOCs综合散发量会因室内汇效应的存在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矿井现有防突措施的不足,介绍了水力冲孔技术的设备、工艺流程及现场试验情况.研究表明,在大倾角薄煤层应用水力冲孔技术,可有效地消除激发突出的应力,大幅度地释放煤体中的瓦斯,能明显提高瓦斯的抽采效果,很好地起到了综合防突的作用,且石门揭煤周期缩短为2个月.  相似文献   
995.
综合考虑热辐射、爆炸冲击波和爆炸碎片引发不同类型目标装置的连锁破坏效应,建立了基于连锁效应的化工储罐区火灾爆炸定量风险评价流程.结合实例分析,证明了装置之间的连锁效应已经成为影响装置本身及区域整体风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量化行人对导向标志的认知作用,不仅有助于分析疏散过程中导向标志对行人疏散的影响,也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行人对导向标志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引入人员密集场所行人疏散过程建模中,利用元胞自动机提出基于导向标志可见域的行人疏散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实现,并以商场超市作为模拟场景算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导向标志的设置有助于减少行人总体疏散时间、个体疏散时间和行人平均疏散距离,提升整体疏散性能。导向标志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对于疏散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以碱性植物小藜为研究对象,在威海市高区玛珈山上提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土壤,分别测定能够描述土壤性质数据,通过比较实验组、对照组以及培养组中土壤颗粒关于空气体积、贮水能力、有机质含量、pH值之间的不同,分析得出盐生植物小藜对盐碱土具有修复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在海边盐碱地上种植小藜的意义,为其他盐生植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是当前大学德育的重要问题。运用传播学理论模型,从信源特征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德育的有关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途径,旨在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另一种思考角度,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999.
洪水径流系数是表征降雨径流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以往对径流系数的尺度效应基本上是在坡面或者小流域上进行观测或试验。通过统计滦河流域6个中大尺度子流域汛期的暴雨洪水过程,计算了各场暴雨洪水的径流系数,发现径流系数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并分析了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结果表明,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单位面积地下径流出流能力及下渗都能引起径流系数的尺度效应。认识径流系数的尺度效应,对于研制开发不同尺度的、具有物理机制的流域水文模型,防洪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大清河水系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对洪水径流过程产生了影响。选择大清河水系紫荆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基础上,采用1988年和1996年两期土地利用图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除林地和灌木林面积减少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利用1984-1996年实测降雨径流资料对SWAT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对两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使紫荆关流域的年径流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