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紫外线 (UV -B)辐射增强条件下与自然光下生长的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特性以及对UV -B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自然光下生长的玉米种子相比 ,UV -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在连续两年UV -B强度增加条件下 ,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指标受高强度UV -B影响的程度显著下降。在连续两年UV -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的玉米种子萌发的幼苗叶片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在自然光下生长的玉米种子萌发的幼苗 ,这可能是在UV -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对UV -B辐射增强产生适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生产中的幼苗培育技术,试验证明,流水速度和洗刷压力是幼苗培育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指标如下:在采苗结束时,(1)流水,应采取附苗后静水、24h后微流水(表层流速5cm/s以下)、72h后正常流水;(2)洗刷,在孢子体生长到8~16列c时开始以0.5kg/cm2的压力洗刷,以后随着孢子体的生长及附着力的提高逐渐增加洗刷强度和次数.结果显示,这样的措施可使配子体附着率达到80%以上、幼苗健壮、出苗质量达到国家一类帘标准,使克隆采苗自8~16列c期间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常规孢子体采苗后的生长发育速度快20d.另外,还统计分析了克隆育苗和孢子体育苗两种大孢子体的主要经济性状,并从遗传角度证明前者种群变异程度明显小于后者.表6参16  相似文献   
14.
Seedling emergence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a meadow brown soil using five plant species ( i. e., Chinese cabbage, green onion, tomato, turnip and wheat) to determine the phytotoxicity of phenanthrene, pyrene and their mixtures. The soil was amended with up to 1000mg/kg soil of phenanthrene or 600 mg/kg soil of pyrene. Seedling emergence and root growth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oot elongation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seedling emergence. Root lengt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enanthrene or pyrene concentrations(p≤0.05). Phenanthrene was more phytotoxic than pyrene. The 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concentration(LOAEC) was 10mg/kg for phenanthrene when tested with green onion, and 50mg/kg for pyrene when tested with wheat. Among the five species, wheat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When amended jointly at or below their respective LOAEC,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produced a synergistic toxic effect.  相似文献   
15.
镉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镉对四种作物的某些影响.玉米和西葫幼苗生长受镉抑制明显,根内POD同工酶谱带比对照减少.旱萝卜幼苗生长虽也受抑,但根内POD没有变化.沙窝青萝卜和西葫幼苗根内COD同工酶谱带也比对照减少,这似乎也与镉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2种形态稀土在水稻幼苗体内的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La、Gd、Y轻、中、重稀土离子和稀土-EDTA配合物2种不同形态稀土元素的根、茎叶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水稻的根及茎叶对稀土元素的培养液叶中的稀土含量呈正相关;稀土的离子形态为根利用的有效形态,其在水稻幼苗中的分布为根〉茎叶,当以稀土-EDTA配合态存在时,其在根部富集明显低于离子态,在茎叶中富集则显著增大,显示出稀土-EDTA配合态为植物茎叶利用的有效形态。  相似文献   
17.
La对Cd伤害大豆幼苗的生态生理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盆载法研究了Cd对大豆幼苗的伤害及La对Cd伤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500mg/L CdCl2严重抑制大豆幼苗的代谢与生长,叶面喷布30mg/LLaCl3一次,能缓解Cd毒造成的伤害。实验证明,这与La能增加大豆幼苗光合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与植株体内Cd含量、维持TTC还原力等多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潮土、水稻土、砂姜黑土、石灰土上植物根际土壤和根中分离了86株磷细菌,通过NBRIP液体摇瓶培养3 d,培养液水溶磷质量浓度为4.2~387.3 mg.L^-1,水溶磷质量浓度与培养液pH呈显著负相关(r^2=0.621 6)。筛选出3株磷细菌进行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株磷细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量和吸磷量与对照(处理4)相比无显著差异,2株磷细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量和吸磷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干物质量增加了19.6%~37.5%,吸磷量增加了22.7%~40.2%,其中编号为HCW115解磷菌株的效果相当于施用无机磷(P)10 mg.kg^-1处理。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对小麦高盐毒害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盐敏感品种中国春、农大85021和抗盐品种冬68、茶淀红等4个品种小麦(TriticumaestivumL.)为材料,研究盐分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水杨酸对盐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水杨酸能够相对提高盐分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的数量、速度和质量;提高幼苗根和叶内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强其渗透调节能力,同时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盐分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缓解盐害,提高小麦抗盐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境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定点取样与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德宏州陇川县不同生境薇甘菊入侵地区的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种子库萌发后的植物鉴定结果,橡胶林、林地、灌丛、草地和河岸边这5种生境共统计到40种植物,隶属18科.不同生境薇甘菊入侵群落的物种组成、种子萌发特性与空间分布及其幼苗库存在明显差异,橡胶林、林地、灌丛、草地和河岸边的薇甘菊种子密度分别为75、109、165、124和53粒·m-2,且各生境间差异显著(P<0.05).室内萌发试验表明,薇甘菊土壤种子库萌发时间持续8周,其中第3~5周的萌发速度最快;土壤垂直方向上,0~2、>2~5、>5~10 cm深度土层薇甘菊种子分别占0~10 cm土层种子总数的81%、17%和2%.野外薇甘菊土壤幼苗库萌发时间持续6个月(5-10月),其中6-8月萌发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