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94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ing phytoplankton patterns can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However, it is generally not easy to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given their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To elucid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in a eutrophic shallow lake, Taihu Lake, relative long-term data set of biotic and abiotic parameter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lake were conducted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in seasonal periodi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ter temperature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played governing roles in phytoplankton dynamics in most seasons (i.e. temperature in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TP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B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presen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However, a complex interplay was found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nitrogen consider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occurring between them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conversely negative ones in summer. As the predatory factor, zooplankton presented significant grazing-pressure on phytoplankton biomass during summer in view of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e season. Significant feedback effects of phytoplankton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ed in summer and autumn in view tha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qed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H, Trans (transparency of water) and DO.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seasonal periodicity, which improves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roles of biotic and abiotic variables upon phytoplankton variability, and hence, advances management methods for eutrophic lakes.  相似文献   
142.
王红丽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6):1603-1611
光化学污染导致的高浓度臭氧(O3)是上海面临的重要大气污染问题.本研究分别选取了市区(徐汇)、城郊(青浦)和郊区(南汇)3个典型地区在夏季光化学污染易发季节开展了O3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观测,结合光化学箱模型研究探讨了O3生成的主控污染物.研究表明,不同地区O3污染呈现较强的同步性,日最大浓度也比较接近;但南汇郊区由于受机动车排放影响较小,NOx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地区,导致该地区O3浓度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缓,夜间O3浓度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大气VOCs浓度较高时,往往伴随高浓度的O3;3个地区VOCs浓度和组成差异明显,就VOCs浓度而言,徐汇青浦南汇;浓度贡献最主要的物种为甲苯、C2~C3的烷烃和烯烃、丙酮以及辛烷;而C7~C10芳香烃、C3~C4的烯烃、异戊二烯以及乙醛是上海大气臭氧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VOCs类物质.3个地区O3的生成主要受人为排放的二甲苯类和C3~C4烯烃类物质控制;对于徐汇,只控制NOx会导致O3浓度升高,而南汇郊区O3的生成对NOx排放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3.
近年来,碳纳米管(CNTs)的产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大,提高了其释放到环境中的可能性.尽管碳纳米管的水生生态毒性有所报道,但对两栖动物胚胎的发育毒性研究仍比较少.本研究采用分阶段暴露的方式,以热带爪蛙胚胎的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畸形类型、心率、体长等作为毒性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浓度多壁碳纳米管(25、50 mg·L-1)对爪蛙胚胎发育的胚胎毒性与敏感窗口.结果显示,多壁碳纳米管可导致爪蛙胚胎死亡率升高,孵化率降低,但对其心率、体长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产生的畸形类型包括心腔水肿、脊索弯曲、泄殖腔畸形、眼睛畸形等,其中,心腔水肿占的比例最大为28.7%.另外,根据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等指标综合评价爪蛙胚胎对多壁碳纳米管的敏感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原肠胚期、囊胚期、神经胚期、尾芽期.研究表明,浓度为25 mg·L-1和50 mg·L-1的多壁碳纳米管对热带爪蛙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胚胎卵膜粘附碳纳米管有间接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评价碳纳米管对水生生物胚胎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4.
何洋  陈戈  陈智寅 《四川环境》2021,40(1):143-150
以四川省某高速公路沿线的居民噪声投诉案件为例,开展了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及既有声屏障措施效果调查分析,并采用文献调研及Cadna/A软件建模计算的方法,分别从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敏感建筑物三个层次进行了敏感点降噪措施改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营运单位解决实际噪声扰民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过程及方法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45.
为快速、高效地对应急物资进行合理的调度,综合考虑突发事件发生后,以最少配送车辆数目及配送通路为目标,构建1套完整的应急配送车辆调度模型,使得应急物资能在各需求点要求的时间窗内完成配送;利用Matlab进行编码设计求解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设计考虑时间窗影响的应急物资优化调度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既能实现以最少车辆数配送的交通协同方案;又可减少应急物资配送的车辆成本,满足时间窗要求,使整个应急物流体系更加敏捷可靠。  相似文献   
146.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质控,特别是异常数据的精准判别是准确分析大气污染成因的重要前提.目前对于异常值的判别主要基于人工经验,这对于快速有效地从海量环境数据中剔除异常值进而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巨大挑战.结合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波动特点,本文基于滑动窗口机制和统计学指标分别构建了滑动四分位、滑动四分位差距及滑动标准差等异常值快速判别方法,然后利用含有异常值的清洁天和污染天常规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时间序列数据对3种异常值判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估,从而得到不同污染物异常值判别的最优方法及相关参数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清洁天还是污染天,滑动四分位法对PM2.5、PM10、SO2、NO2、CO和O3浓度时间序列异常值的判别效果均最优.其中,清洁天最优滑动窗口长度范围分别为10~16、14~16、12~16、38~40、6~38和...  相似文献   
147.
综述了饮用水源污染致癌早期预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检测技术,内容包括SNPs技术及其应用研究领域,癌症敏感基因与SNPs,饮用水源致癌早期预警SNPs监测技术等。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早期诊断、预警、预防、控制饮用水源污染致癌,保护人体健康,保障后代生命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8.
思小高速公路是云南省一条穿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保护区本身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公路产生的交通噪声对该区域内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交通噪声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危害,提出了降噪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9.
为探究盐湖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2排放速率及影响因素,以新疆达坂城盐湖沿岸小獐毛、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群落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4~12月采用Li-8100A监测了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2排放特征,分析了CO2排放与5(ST5),10(ST10),15cm(ST15)土壤温度、含水量、电导率的关系.结果如下:4~12月小獐毛群落土壤CO2日排放呈单峰曲线,7月土壤CO2排放速率最高,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7月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和撂荒地土壤CO2排放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16:00左右,其余月份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同一植物类型不同月份土壤CO2排放存在显著差异(P<0.001).4~12月芨芨草群落土壤CO2累积排放量最高(2508.01g/m2),大于撂荒地(2235.01g/m2)、鸢尾(1903.03g/m2)、黑果枸杞(1690.27g/m2)和小獐毛(550.34g/m2)植物群落处理.小獐毛群落土壤CO2排放与ST15显著相关(R2=0.739,P<0.05),且对ST15变化最敏感;鸢尾、芨芨草、黑果枸杞群落和撂荒地处理土壤CO2排放与ST5相关性较高(R2=0.708~0.821),对ST10变化响应敏感.小獐毛群落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最大值出现在6月(7.97),鸢尾(21.74)、芨芨草(13.21)、黑果枸杞(18.23)和撂荒地(7.65)处理则出现在11,12月.不同植物群落土壤CO2排放与含水量相关性较低;一元线性方程(logeCf=-0.149EC+0.943)能较好的模拟土壤电导率(EC)与CO2排放(Cf)的关系.除土壤温度外,盐分也是影响盐湖沿岸土壤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考虑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时不能忽略盐湖生态系统,以及盐分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分析了天山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两个黄土剖面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位于海拔2074m的鹿角湾剖面与海拔527m处的大佛寺剖面黄土粒度特征比较相近,但鹿角湾剖面黄土整体细于大佛寺黄土,并且其细颗粒分布范围也大于大佛寺剖面,而粗颗粒的则相反。鹿角湾剖面中全新世以来地层磁化率与成壤作用相关,显示成壤增强模式,其下末次冰期地层磁化率及大佛寺剖面磁化率与粗颗粒沉积相关,显示风速论模式。造成两个剖面粒度及磁化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形导致的沉积颗粒分选及降水量不同引发的成壤作用差异。全新世中期以来大佛寺剖面记录的气候整体处于干旱状态,而鹿角湾剖面同时期地层受地形影响则记录了相对湿润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