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Developing prototypes of pressure sensitive mats and testing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were the aims of this study. Two contact plate mats we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rubber-rubber (R) and metal-metal (M). A recipe for rubber mixes and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were prepared. Two laboratory test stands for measuring the actuating force, response time, static pressure resistance,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mats were constructed. Computer software was written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those test stands. Methods of testing pressure sensitive mats were based on PrDIN 31 006 (Deutsches Institut fur Normung [DIN], 1990) and EN 1760–1 (Comite Europeen de Normalisation [CEN], 1997). Both prototypes of contact plate mats were tested under laboratory and industrial conditions.

The test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was correct, the setup requirements were fulfilled, and the mats wer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in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2.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flow,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micro sensor using the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technology. It was inserted into the high temperat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HT-PEMFC) for local real-time measurement. The integrated micro sensor is made of 40 µm thick stainless steel base material, and its protective layer is formed by polyimide (PI) that has better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he integrated micro sensor has three functions, and is favorably characterized by small size, good acid resistance an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quick response, real-time measurement, and being able to be put in any place for measurement. After calibration, and its reliability confirmed, the integrated micro sensor is inserted into the HT-PEMFC for local microcosmic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03.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水中BO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20B型BOD快速测定仪,对标准样品、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BOD进行测定,与五日生化培养法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032mg/L;加标回收率在85%~117%之间;相对误差<6%,相对标准差<9%,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测定地表水、生活污水与五日生化培养法有较好的可比性,测定工业废水存在一定的局限.同时还阐述了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测定BOD与五日生化培养法,并对其优缺点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GaAs霍尔传感器及其放大器的温漂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整体补偿思想,经实验验证,其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1%。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针对现行混凝土温度-应力试验机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家"211工程"项目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环境箱,可用于研究温度,湿度和风速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创新性的采用了管道分流和内置加湿结构,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湿度和风速调节.  相似文献   
106.
微生物传感器技术原理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 《四川环境》1993,12(1):31-34
微生物传感器技术产生于70年代,并且,已在水环境监测中得到应用,例如,BOD、NH3、NH4^+、NO2^-、NO3^-等项目分析;毒物测定和毒性评价;致突变物的筛选等。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快速、灵敏、易于自动控制、成本低廉等优点;可以相信,它必定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07.
以机械设备为起因的工伤事故中,叉车事故比较常见。首先介绍了日本国内叉车事故的分类统计数据,从硬件设备方面,概述了叉车减灾的主要措施,针对驾驶员在行驶中将肢体伸出驾驶仓外时易发生冲撞或挤压事故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光幕及激光扫描器的驾驶员肢体伸出仓外的监控方法。然后根据叉车的不同刹车性能指标,探讨了如何设定检测领域大小的问题。对蓄电池式1.5t叉车进行的实验表明,在检测系统能直接控制刹车的情况下,我们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智能手机采集数据的施工活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人员的活动监控对施工安全管理及预防职业疾病至关重要。为提升施工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对楼板钢筋工程施工中的8个主要活动进行识别。为弥补单一传感技术采集维度不足的缺陷和集成传感技术对系统灵活性的限制,采用智能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采集试验人员模拟施工人员活动时的加速度和倾角数据,并提取平均值、标准差、协方差、四分位距(IQR)为活动的特征矢量。通过决策树中的CART算法建立分类训练模型,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样本个体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95.28%,预测准确率为92.86%;样本总体的分类准确率为89.67%,预测准确率为94.82%。研究表明,基于智能手机采集数据的决策树模型可以用于施工人员的活动识别。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决主要通风机在测风量过程中在线实时监测等问题,建立了以无线传输技术为基础的三层传输系统框架,并将改进的数据融合算法引入到风量值数据处理当中,通过选取阙值区间利用二次曲线函数来消除阙值点处相互支持的模糊性,取得最优融合传感器组,并对实测数据进行抗干扰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线传输方式有利于风量数据的在线实时监测;改进的数据融合算法能及时有效地消除传感器的测量偏差、提高风量数据的测量精确度。研究结果对煤矿主要通风机风量在线远程监测具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在认识物联网的特征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了物联网感知安全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物联网感知安全行业所需的技术,着重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识别技术、信息传感核心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运用物联网感知安全技术可以为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