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4篇 |
免费 | 743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2篇 |
废物处理 | 84篇 |
环保管理 | 88篇 |
综合类 | 1165篇 |
基础理论 | 146篇 |
污染及防治 | 511篇 |
评价与监测 | 8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11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考察一次性降温和阶梯式降温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SBR)脱氮性能的影响。一次性降温方式(30 ℃降至15 ℃),阶梯式降温方式(30 ℃降至25 ℃,再降至20 ℃,最后降至15 ℃)。温度30 ℃时,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97.3%和98.5%,总氮去除速率为5.12 mg·(g·h)-1,ΔNO2--N/ΔNH4+-N为1.33,厌氧氨氧化活性(SAA)为0.139 g·(g·d)-1。一次性降温至15 ℃时,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降至47.9%和55.1%,总氮去除速率降至2.74 mg·(g·h)-1,ΔNO2--N/ΔNH4+-N升至1.51,SAA降至0.071 g·(g·d)-1。阶梯式降温至15 ℃时,NH4+-N和NO2--N的去除率降至51.6%和61.2%,总氮去除速率降至3.22 mg·(g·h)-1,ΔNO2--N/ΔNH4+-N升至1.48,SAA降为0.083 g·(g·d)-1。阶梯式降温方式脱氮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273.
274.
研究了折流厌氧反应器(ABR)运行中碱度的变化情况及其与ABR各格室中VFA、pH和COD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碱度沿程变化与反应器的VFA浓度变化密切相关,碱度和pH值的最低点出现在VFA浓度最高点.碱度条件是通过pH值影响系统的运行.ABR沿程碱度和pH值变化都存在一个先降低后上升的过程.碱度控制一般以保证ABR沿程最低pH值不低于6.0为准,6.5以上为佳.进水碱度的下限与反应器的进水浓度密切相关.在低负荷COD条件下[3.7 kg/(m3·d)],保持ABR运行良好的最低碱度为800 mg/L. 相似文献
275.
以实际养猪沼液为研究对象,考察分步进水间歇曝气序批式生物反应器(IASBR)在低温条件下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IASBR反应器的硝化性能临界水温为10℃,水温低于10℃时硝化性能急剧下降,水温10℃以上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且水温15℃以上氨氮负荷极限可达到0.30 kg·m~(-3)·d~(-1);低碳氮比(COD/TN)1.7±0.3条件下,反硝化性能临界水温为20℃,20℃以上时TN去除率可保持在80%以上,最高达90%,20℃以下时脱氮效率明显降低,出现亚硝态氮积累现象.此外,IASBR反应器脱氮除磷效率高,温度对TOC和TP去除率的影响不敏感.不排泥条件下,进水COD/TN为3.1±0.4时,TN去除率高达90%以上,TOC和TP去除率分别高达83.6%±3.9%和58.5%±17.8%;随后COD/TN降低至1.7±0.3后,TN去除率仍高达80%以上,TOC和TP去除率仅略有降低分别为77.3%±4.6%、53.1%±10.1%. 相似文献
276.
3DBER-S反硝化脱氮性能及其菌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TN去除问题,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法,探究了3DBER-S(三维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脱氮工艺)的强化脱氮机制及其菌群特征. 结果表明,I(电流)和HRT(水力停留时间)对3DEBR-S中氢自养和硫自养反硝化作用所占比例的影响较大,但对脱氮效率影响不显著. 当进水C/N〔ρ(CODCr)/ρ(TN)〕为1、ρ(NO3--N)为35 mg/L、I为300 mA、HRT为4 h时,NO3--N和TN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80%和74%以上. 16S rDNA克隆文库结果显示,反应器中β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群,占47.89%〔以OUT(操作单元)计〕. 在β变形菌纲中,与具有反硝化功能的陶厄氏菌属(Thauera)相似的细菌所占比例最大,为52.94%;与可分别利用硫和氢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脱氮的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食酸菌属(Acidovorax)相似的细菌分别占17.65%和14.71%. 3DBER-S中存在异养联合氢自养和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去除硝酸盐氮的作用,可为反硝化脱氮提供充足的电子供体,节约了有机碳源消耗,并保证了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277.
为了获得具有菲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本研究从多环芳烃污染区植物体内分离得到2株能够降解液体培养基中高浓度菲(200 mg·L-1)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P1和P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将菌株P1和P3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细菌.菌株P1和P3均为好氧生长,28℃、150 r·min-1摇床培养7 d,2株菌对无机盐培养基中菲(100 mg·L-1)的降解率均高于90%.条件实验表明,温度20~30℃,pH 6.0~8.0,盐含量0%~4%,装液量10~30 mL(100 mL三角瓶)2菌株生长良好且对菲降解率高于70%.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30℃,pH为7.0,盐含量≤4%,装液量≤30 mL.综合比较2株菌对菲的降解特性,P1菌株高温耐受性稍强,而P3菌株对环境pH改变和缺氧的耐受性稍强. 相似文献
278.
人工湿地对化粪池出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四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化粪池出水COD、TP、NH3-N和SS的净化效果,试验系统均采用间歇式进水,时间间隔为1d。为期7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标准,其中潜流(水平流)+垂直流(上行流)湿地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好;垂直流(下行流)+垂直流(上行流)湿地系统对TP、NH3-N、SS去除效果最好;选用含钙石灰石和含铁矿粉做填料、采用间歇式的运行方式可以提高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79.
280.
研究了无烟煤作填充介质时其粒径对复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脱硝效果的影响.选择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无烟煤粒径:平均粒径D分别为1.9mm和4.0mm.研究了两种粒径介质的反应器出水中的NO3--N、NO2--N、pH变化, 并对电流效率及处理负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一定电流下, 两反应器的NO3--N去除率均能达到98%;在同样操作条件下, D为1.9mm反应器的脱硝能力优于D为4.0mm反应器, 前者比后者对水中NO3--N的去除率高10%左右.D为1.9mm反应器的NO3--N最高容积负荷、NO3--N最高电极负荷、电流效率分别为0.015kg(m3·h)、0.037mg(cm2·h)、360%, 均高于D为4.0mm反应器约10%.以小粒径无烟煤为介质的反应器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大粒径介质反应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