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1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7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2篇 |
废物处理 | 84篇 |
环保管理 | 87篇 |
综合类 | 1156篇 |
基础理论 | 146篇 |
污染及防治 | 510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322.
本研究的厌氧反应器具有UASB工艺与两相消化装置的特点,将发酸酵、甲烷发酵、沉淀分离3个工艺过程有效地组合成一体,并利用所产生的沼气及水位变化控制进行无需外加动力与设备的自动回流搅拌,以适应于处理高悬浮物的废水,并避免堵塞、短流与浮渣板结等问题。120L反应器在35℃下处理好氧剩余污泥的试验表明,在HRT3.53—8.57d条件下,其有机物去除率达51.4%—58.6%,在HRT为7.5d时,其有机负荷为2.97kgSS/(m~3·d),COD负荷为3.89kgCOD/(m~3·d),平均有机物去除率为55.3%,所产沼气含甲烷60%以上。 相似文献
323.
王洪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2):342-349
在系统搜集、整理明清苏浙沿海潮灾记录基础上,建立风暴潮频率辨识方法,复原台风风暴潮灾害750次,据此建立逐年风暴潮频率序列。分析显示,1460~1480年、1570~1595年、1715~1745年、1785~1810年、1880~1890年为风暴潮活跃期。明清苏浙沿海风暴潮存在45 a、25 a、14 a三种时间尺度周期,其中45 a周期最为显著。气候跃变分析表明,1402年、1457年、1566年、1624年、1652年、1711年、1846年、1880年风暴潮活动趋于活跃;1444年、1477年、1543年、1634年、1799年、1856年风暴潮趋于平静。与1470年以来温度距平曲线对比显示,气候冷暖与风暴潮发生频率有一定正相关性,全球变暖背景下苏浙沿海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风暴潮威胁。苏浙地区明清时期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大部分风暴潮记载集中于长三角、杭州湾地区,苏北地区风暴潮数量少但影响范围广,浙东地区受地形和经济发展程度影响,风暴潮记载数量少且集中于滨海。 相似文献
324.
紫外光降解反应器去除氯苯气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光化学反应过程出发,基于线性光源球面辐射能量分布(LSSE),以反应器内部空间的辐射能吸收密度、空塔停留时间、进口浓度等为主要参数,建立了气相环境中紫外光化学反应器去除氯苯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和预测紫外光化学反应器对氯苯气体的去除性能.氯苯气体的紫外光化学反应表现出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该模型包含了紫外光降解反应器设计的主要参数,同时被用于预测了反应器在不同进口浓度和不同空塔停留时间条件下的出口氯苯浓度,进而获得不同进口浓度达标排放所需要的最小空塔停留时间,为气相污染物的紫外光降解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25.
利用氢自养反硝化生物陶粒反应器处理硝酸盐废水,探讨了生物陶粒反应器中氢自养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过程.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硝氮负荷、进水pH值、温度、供氢量等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和48 h时,反应器对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54%和97.47%.在水力停留时间为5~16 h时,NO-3-N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而降低;进水NO-3-N浓度较低时,NO-3-N的降解速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O-3-N浓度大于110mg·L-1时,氢自养反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中偏碱性环境较酸性或碱性环境更利于反应器对硝酸盐的去除;反应器有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最适温度为25~30℃;当反应器供氢不足时,脱氮效果明显降低,表明了氢自养反硝化菌对氢气利用的专一性.在整个运行阶段,出水中亚硝酸氮浓度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26.
采用UASB-SBR-絮凝工艺处理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废水,考察了各个阶段的废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ASB稳定运行阶段进水COD约为15000mg/L时,COD去除率约为87%,出水COD在2500mg/L以下,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为4~6mmol/L,最佳容积负荷为15.0kg/(m3·d);采用SBR处理UASB出水,当容积负荷为1.5kg/(m3·d)时,出水COD在200mg/L以下,COD去除率在83%以上,ρ(NH3-N)在5mg/L以下,TP约为25mg/L。向SBR出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聚合氯化铝进行化学除磷,加入量为5mL/L,处理后废水TP为4~6mg/L。处理后废水的COD,ρ(NH3-N),TP均达到CJ343-2010《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A类要求。 相似文献
327.
The biological removal of methanol from condensate of ammonia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the purpose of reclamation using contact type reactor was studied. Methanol of 60 mg/L was removed completely under an HRT of 1.12 h. Optimal inorganic nutrient dose was determined on evaluating methanol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DHA) under different nutrition doses. The optimal inorganic nutrient dose only gave an increase of conductivity of ca. 10μs/cm^2 in the effluent on treating synthetic condensate containing methanol of 30mg/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iological removal of methanol was effective for the purpose of recovering the methanol-bearing condensate. 相似文献
328.
329.
接种自行培养的活性污泥,以模拟废水为基质,采用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及厌氧/好氧交替的运行模式,尝试了在SFBR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并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28 d时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所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呈黄色、形状不规则,且粒径较小(平均粒径0.56 mm),正常情况下的SVI保持在70 mL·g-1以下,EPS在59 d时达到最大值(以MLVSS计)373.24 mg·g-1,较培养初期增加了约2.5倍,运行后期由于颗粒出现解体,导致EPS急剧下降;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未能保持较高的污泥量,中后期MLSS始终在3 000mg·L-1以下;在63 d的运行时间里,除异常波动外,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90%左右,正常情况下出水COD小于100 mg·L-1,反应器对NH+4-N、TIN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去除率分别为44.45%~94.72%及43.87%~93.13%,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在44.50%~97.40%之间,正常情况下TP去除率可维持在60%以上;限于自动控制水平,夜间长时间的好氧饥饿期容易造成丝状菌过度生长,使得AGS在生长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AGS的解体. 相似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