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367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In order to achieve 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DNPA)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ith synthetic wastew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acetate was used as the sole carbon resource in the influent, the sludge acclimatized under anaerobic/aerobic operation had good phosphorus removal ability.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was observed soon when fed with nitrate instead of aeration following the anaerobic stage, which is a vital premise to DNPA. If DNPA sludge is fed with nitrate prior to the anaerobic stage, the DNPA would weaken or even disappear. 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nitrate fed in the anoxic stage, the longer anoxic time needed, the better the DNPA was. Induced DNPA did not disappear even though an aerobic stage followed the anoxic stage, but the shorter the aerobic stage lasted,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s of phosphorus removal via DNPA to total removal.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4, 25(6): 92–96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42.
罗珊  胡锦昇  唐翔宇  耿春女  程建华 《环境科学》2023,44(11):6399-6411
磺胺类抗生素和氟苯尼考(FFC)是浙江省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在土壤上吸附弱而易于迁移,存在较高的环境风险.近年来,粪源抗生素对农田土壤潜在风险的研究多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添加粪肥的方式进行,无法评估自然施肥状态下抗生素的污染风险.因此以浙江省长期施用不同肥料(鸡粪、猪粪和化肥)的5种旱地农田土壤[临安(LA)、嘉善(JS)、龙游(LY)、开化(KH)和金华(JH)]为对象,选用4种常用的抗生素[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T)、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和FFC],进行批量平衡实验,探究土壤不同类型和粪肥类型对抗生素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生素在实验土壤中的吸附都较弱,吸附次序为:SMT(1.44~13.23 mg(1-(1/n))·L1/n·kg-1)>SMZ(0.73~6.05 mg(1-(1/n))·L1/n·kg-1)>SD(0.16~5.57 mg(1-(1/n))·L1/n·...  相似文献   
143.
生物膜法除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生物除磷技术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膜法同样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除磷技术.文章介绍了生物膜法除磷的生化机理、工艺选择、影响因素,探讨了国内外生物膜法除磷技术的发展状况.该领域的研究为污水的生物除磷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4.
周浩  张硕慧 《交通环保》2001,22(1):22-23
介绍了船舶在航更换压载水的各种方法,包括逐一更换法,注入顶出法和稀释法。并将各种方法从对船舶和船员的安全所造成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5.
间歇式活性污泥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淑琴  尹萍 《环境工程》1997,15(6):13-16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除磷的试验研究表明,生物除磷需要一定的厌氧条件,且须在厌氧阶段后进行充足的曝气。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灵活性非常适合生物除磷的环境条件。厌氧与好氧相结合,能够提高磷的去除率或降低出水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6.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上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采用DFJ 1型五段分级采样器 ,对衡阳市区冬、夏两季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组成和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应用ICP AES法测定了各形态中元素的含量 ,计算了元素在各种形态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 ,衡阳市大气环境中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小于 2 0 μm的细颗粒上 ,Mn、Zn、Cu和Co主要分布在氧化态、水可溶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中 ,Pb和V主要分布在不溶态中  相似文献   
147.
研究了γ 6 6 6在有机碳含量分别为 <0 0 8% ,0 40 %± 0 0 6 %和 1 0 0 %± 0 2 8%而铁含量依次增加的三组土样中的光解动力学 ,γ 6 6 6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当土样中的铁含量相对不变时 ,γ 6 6 6的光降解动力学常数与有机质含量成负相关 ;而当土样中的有机碳含量相对不变时 ,光解动力学常数与铁含量成线性正相关 .为进一步验证土壤有机质对γ 6 6 6的光解的作用 ,采用土壤化学逐级分离法将一土样中的碳酸钙和有机质逐一去除而得到一级和二级土样 ,发现γ 6 6 6在这两级土样中的光解动力学常数依次为 0 0 12 9h-1和 0 0 2 31h-1,再次证明土壤有机质对γ 6 6 6的光解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8.
朱亮  徐向阳  郑昱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448-1456
研究了序批式气提生物反应器(SABR)处理氯苯胺类(CAs)有机废水过程中好氧污泥的颗粒化.SABR运行15d后,反应器内出现细小污泥颗粒,通过缩短循环时间与污泥沉降时间,并逐步提高COD与CAs进水负荷,SABR运行48d后污泥颗粒化明显;反应器在循环时间为12h、污泥沉降时间为6min、表面气速为2.4cm.s-1、COD负荷为1.0~3.6kg.m-3.d-1、CAs负荷逐步提升至800g.m-3.d-1的条件下继续运行50d,SABR污泥颗粒化趋于成熟,COD、CAs去除率稳定在90%、99.9%以上.根据污泥形态、最小沉降速率、SVI和目标污染物降解性能的变化,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可分为启动期、颗粒污泥形成期、生长期和成熟期.成熟好氧颗粒污泥粒径为0.9~2.5mm,平均颗粒密度为64g.L-1(以MLVSS计),污泥最小沉降速率为68.4m.h-1,SOUR为167mg.g-1.h-1;颗粒污泥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呈橙黄色,结构较致密,颗粒内外分布有丰富的类球菌、类短杆菌,与胞外多聚物交织共存.  相似文献   
149.
土壤中铜的形态及其转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报告了使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加铜培育的黄棕壤、水稻土、红壤、砖红壤中铜的形态,并初步考察了土壤酸度、氧化还原状况等因素对铜形态的影响,对铜在不同矿物之间结合形态的转化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50.
Selenium was determined from 25 topsoils and 25 plants in the semi-arid Central Spain where large extents of soils are developed on evaporitic materials. Some species of veget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m are of the genera Astragalus, Salsola, Mercurialis, Phlomis, Thymus and Atriplex. Total selenium in soils was determined and its bioavailability assessed by chemical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Se content in soils was adequate (in the range 0.17–0.39 mg kg−1) or large (in the range 0.50–4.38 mg kg−1) and appeared in highly and/or potentially available forms. Several plant species showed high Se levels (in the range 5–14.3 mg kg−1), which can be a potential risk of toxicity to animals.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tudy area can be used as a guide to the range of values in soils and plants of the European Mediterranean area that are relatively unpolluted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allowing comparison with more polluted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