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71.
Many ecotoxicological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effects of contaminant exposure at various levels of biological organization.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exists on the effects of toxicants on wildlife populations. Here we examined exposure of populations of the greater white-toothed shrew Crocidura russula (Soricomorpha, Soricidae) occupying two protected Mediterranean sites (a polluted area, the Ebro Delta, and a control site, Garraf Massif). Bioaccumulation of selected elements (Pb, Hg, Cd, Zn, Cu, Fe, Mn, Cr, Mo, Sr, Ba, and B), a body condition index (BCI) and fluctuating asymmetry (FA)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hronic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CI was correlated neither to metal concentrations nor to FA, suggesting that this fitness measure only reflects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at a local level. However, shrews from the polluted area show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and metalloids (Pb, Hg, B, and Sr) and greater shape FA than specimens from the reference area. A correlation between FA was found for both first and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vectors suggesting that developmental instability increases as a result of exposure to multiple pollutants. Our results corroborate the suitability of C. russula as a bio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how that FA is an appropriate index to examine impact of developmental stressors in populations inhabiting disturbed areas.  相似文献   
172.
北京市建筑施工裸地的空间分布及扬尘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北京市作为中国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大城市之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内部存在大量的建筑施工裸地,工地扬尘效应造成了严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以北京市平原区为研究区,首先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反演了建筑施工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排放因子,在空间上定量分析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效应。结果显示,2012年全市平原区建筑施工裸地总面积为140.77 km2,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向外拓展的城乡过渡带。建筑施工裸地的扬尘效应分析中发现北京市平原区建筑施工裸地中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是31.53、16.66、9.16万吨,并且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城市发展新区与功能拓展区中较高,生态涵养发展区较小。以北京市的建筑施工裸地为例,示范了以遥感为技术手段结合污染排放因子的城市内部典型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污染排放定量化,为今后面源污染的快速准确监测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3.
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地下水有机污染点多面广、污染源不清、治理难度大,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威胁,是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关键.以典型污染场地为例开展有机污染源辨识研究,建立地下水有机污染源识别技术体系,并应用于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有机污染源的识别.在掌握污染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大量地下水分析化验数据中,确定污染场地特征污染物为四氯化碳,建立污染场地溶质运移模型,并结合单体同位素技术,通过模型反演和同位素溯源,确定了典型场地有机污染源的分布、污染现状,并对识别出的潜在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辨识出的两个历史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浓度分布结果可靠,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4.
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预测桥梁桩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鉴于京沪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沉降曲线在多级荷载作用下呈明显阶梯形基本特征,而常规沉降预测模型不能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引入荷载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变形过程指数模型,介绍了模型的求解过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并结合沉降实测资料,运用指数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指数模型能将架梁前期的观测数据纳入分析时间段内,其预测精度高,误差小,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进一步对模型参数的计算值进行粗差分析及归类,给出了不同地基土层、不同荷载作用下参数β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5.
应用灰色模型(G,M)预测软土路基沉降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软土路基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 ,以京珠高速公路灵山实验段沉降观测数据为例 ,建立了沉降量灰色预测模型 ,并与三点法、双曲线法的预测结果以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最后分析了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6.
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及修复指导限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青海某化工厂铬渣污染场地钻孔采样,分析了样品质地及铬含量,得到场地的水文地质及铬污染状况.根据场地区域生活现状,运用美国环保局健康风险计算模型,评估了现有条件下该场地对周边居民的潜在健康风险.同时,结合场地的修复目标,应用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及土壤中Cr6+的解吸曲线,探讨了场地污染物的修复指导限值.结果表明:场地表层0~4m为黄土状土,4~22m为砾砂,铬污染区域面积约4×104m2;现有条件下场地Cr6+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值为9.39,需要对Cr6+进行修复治理,而Cr3+的健康风险值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计算得到场地表层0~4m黄土状土Cr6+的修复值为60mg·kg-1;4~22m砾砂Cr6+修复值为15mg·kg-1.  相似文献   
177.
分析污水在生化过程中出现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污泥沉降性能下降,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污泥的活性得到改善,从而解决污泥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178.
通过构建包括居住条件,城镇生态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及城镇经济发展水平4大综合指标的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流域的18个县城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城镇人居环境的核心因子,流域各县城的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十个县城综合得分低于平均水平。流域城镇整体人居环境水平有待提高。并针对各个县城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79.
采用GIS查询统计与Voronoi图CV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公路及河流等环境因素对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规模较大,密度较高;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低,规模相对较小,密度也较低.公路交通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91.19%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距离主要公路距离小于1 500 m的范围内;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距离河流越远,农村居民点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180.
湖南地区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期文化发源地之一,为了更有效地了解新石器时期的人地关系,以高程、坡度、坡向、水体、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这7个指标构建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模糊指数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法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在ArcGIS中将各因子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叠加和综合等级类型分类,最终得到湖南新石器时期聚落遗址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结果:宜居度中等以上的区域面积最大,总面积为18.59万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87.77%;水体权重值占比最高;古人偏爱聚水而居,且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域,湘、资、沅、澧周边沿干流分布或在河流的交汇区域分布;适宜度等级较高的遗址类型偏向于丘陵型、台地型和平原型;宜居度中等及以上的遗址多分布在地形较低、朝南、微斜坡、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本文可为今后史前聚落遗址分布与自然环境分析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