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22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286篇
基础理论   8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火灾现象具有随机性、模糊性,是个复杂的模糊系统行为。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借助于M ATLAB计算软件,对中国火灾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类。根据2000年中国火灾统计资料,把31个省市分为重灾区、较重灾区、一般灾区、轻灾区等4类,与传统的概率统计方法相比,本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城市火灾分类是动态的,重灾区吸取教训,增强消防意识,增大消防投入,可减少火灾隐患;而轻灾区如不注意防范,也会增加火灾隐患。因此不论轻重灾区,均应时时增强防范意识,把火灾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2.
为推动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有效落地,提高风险预控能力,本文基于风险防控现状评估结果,探索性地研究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思路,构建了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提出了逆向与正向危害因素识别方法,明确了风险评价关键隐性过程原则,构建了风险-后果-能资分级防控决断模型。选取典型试点单位进行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是科学合理的,其他领域也可借鉴该模型开展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3.
张向倩 《安全》2020,(3):49-53
为评估并提高锂电池在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锂电池安全检测的相关标准,对标准中测试项目异同作了重点分析和对比,并讨论了锂电池的安全风险及风险分级情况。同时,鉴于锂电池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起火、爆炸等危险,探讨了电池检测过程的安全防护技术,并从样品区和试验区两方面提出了安全防护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44.
废荧光灯管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来源和社会来源,社会来源又包括居民来源,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机构来源,具有多来源的特性。废荧光灯管中含有汞,若不经过妥善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随着国内生活垃圾分类的开展,废荧光灯管作为生活垃圾中有害垃圾的典型类别被强制分类,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梳理了我国废荧光灯管的产生情况、LED灯替代情况,并对美国、欧盟、日本和我国国内典型城市的废荧光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我国废荧光灯管的回收现状,从责任主体、责任划分、收集渠道、资金机制等角度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为推动我国废荧光灯管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内涵、类别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愿减排项目是碳排放交易市场抵消机制的运行载体,灵活的自愿减排抵消机制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补充,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碳泄漏,作为严重影响抵消项目减排效率的热点问题值得关注。目前,中国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自愿减排市场,截至2018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共签发了约7200万tCO_2当量减排量,我国在建立健全自愿减排抵消市场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项目碳泄漏的负外部性这一实质,厘清其运行机理并积极应对。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该问题,并为进一步实现抵消项目减排潜力提供思路和方向:从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的内涵与定义出发,首先对项目碳泄漏的分类进行梳理,并依据产生途径的不同重点分析了活动转移排放、生命周期、市场路径、生态以及技术泄漏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其次从具体项目应用、系统项目应用和宏观应用三个层面讨论了应对自愿减排项目碳泄漏问题的管理对策;最后结合我国自愿减排抵消市场的实际情况,建议未来抵消项目碳泄漏的应对和管理应在分门别类对其概念进行精准定义的基础上将解决措施的成本效益考虑在内,此外,在评估泄漏量时需要同时测算不同类型的碳泄漏,探究其协同效应以免高估其泄漏程度。  相似文献   
46.
The effect of pyrolysis and oxid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explosion sensitivity and sever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MIE, 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MIT, minimum explosion concentration MEC,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Pmax, maximum rate of pressure rise (dP/dt)max and deflagration index Kst, of lauric acid and stearic acid dust cloud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 synchronous thermal analyser was used to test the particl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The functional test apparatuses including the 1.2 L Hartmann-tube apparatus, modified Godbert-Greenwald furnace, and 20 L explosion apparatus were used to test the explosion paramet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apid and slow weight loss processes of lauric acid dust followed a one-dimensional diffusion model (D1 model) and a 1.5 order chemical reaction model (F1.5 model),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rapid and slow weight loss processes of stearic acid followed a 1.5 order chemical reaction model (F1.5 model) and a three-dimensional diffusion model (D3 model),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lauric acid. The stearic acid dust explosion had higher values of MIE and MIT, which were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higher pyrolysis and oxidation temperatures and the larger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 determining the slower rate of chemical bond breakage during pyrolysis and oxidation. In contrast, the lauric acid dust explosion had a higher MEC related to a smaller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with a lower amount of released reaction heat and a lower heat release rate during pyrolysis and oxidation. Additionally, due to the competition regime of the higher oxidation reaction heat release and greater consumption of oxygen during explosion, the explosion pressure Pm of the stearic acid dust was larger in low concentration ranges and decayed to an even smaller pressure than with lauric aci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exceeded 500 g/m3. The rate of explosion pressure rise (dP/dt)m of the stearic acid dust was always larger in the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stearic acid dust explosion possessed a higher Pmax, (dP/dt)max and Kst mainly because of a larger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related to more active sit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yrolysis and oxidation reaction. Consequently, the active chemical reaction occurred more violently,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overpressure rose faster, indicating a higher explosion hazard class for stearic acid dust.  相似文献   
47.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探索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结合家具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运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的相关理论,详细论述了企业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要点及方法,并提出了双重预防体系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实践结果证明,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只有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将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性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和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需要及时进行监督、考核和调整。  相似文献   
48.
为减少风险分级排序时产生的风险结,在引入施工安全事故频率的基础上,采用单元格细化和Borda序值法改进原有的风险矩阵法。改进后的方法使得风险等级数量增加,风险结数量减少。将该方法应用于脚手架工程的风险因素的分级与排序,风险等级分为6级,且实现了12个因素的明确排序。  相似文献   
49.
突发事件的分级是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的基础,为了解决目前突发事件分级宽泛、主观性强和动态适应性弱等问题,将多分类器集成引入突发事件的分级过程中,借助随机森林组合分类器,针对突发事件特征,构建突发事件分级的随机森林模型,形成突发事件分级过程,进而对事前的应急预案制定、事中的应急资源配置和应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最后,以2014-2016年洪涝灾害突发事件为例检验构建的模型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通过检验随机森林组合分类器分类结果准确率达到97.56%,在突发事件分级的应用上是可行的,进而可为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提高管网地震监测点布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和动态分级法,提出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的动态分级优化布局模型。首先,利用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管段流量的影响系数,构建管段的影响系数矩阵,并利用信息熵确定管段权重;其次,标准化处理影响系数矩阵,通过聚类迭代提出供水管网地震流量监测点优化布局的动态分级方法,对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进行优化布置分级评定;最后,根据工程实例进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供水管网中的管线分类较为科学合理,地震监测点在供水管网上分布也比较均匀,而且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了震时管网的监控效果和日常建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