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3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马庄山金矿区位于星星峡一卡瓦布拉克地块、古生代岛弧东段北侧活动大陆边缘,有多种火山宕、次火山岩和侵入岩,而与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西中、晚期次火山岩。该矿区次火山岩有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简称花岗质岩)和辉绿岩。因此,在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着重对次火山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认为.该矿区花岗质岩为高硅富钾贫铝钙碱性同熔(1)型花岗岩类,岩浆源区来自中下地壳;辉绿岩则为富钠碱性正常型基性岩类,岩浆源区来自下地壳。前者含Co、Pb、Zn、Sn、As、Bi、W、Mo、An、Ag、Tc等元素较高,有重要找矿前景;后者含Ba、Pb、Zn、Tl、As、Bi、Au、Ag、Tc等元素较高,也可为成矿提供物源。这些认识,对该区次火山岩特征、性质、成矿关系和构造背景,以及进一步找矿都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选取重庆某地区3个页岩气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个钻井平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废水基和油基钻井岩屑中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和石油烃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两类钻井岩屑中Ba元素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废水基钻井岩屑的重金属以Zn、Ba、Cr、Ni、Cu、Pb为主,废油基钻井岩屑中的重金属以Ni、Cu、Zn、Pb、Ba、As、Cr为主且Ni、Cu、Zn、Pb平均含量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2007)标准限值.废水基和油基钻井岩屑中PAHs的范围分别为1.74~14.8mg/kg和302~595mg/kg,均未超过GB5085.6-2007标准限值.废油基钻井岩屑石油烃含量为112~213g/kg,远超GB5085.6-2007标准限值.同时,废水基和油基钻井岩屑中BaP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标准限值;废油基钻井岩屑中部分PAHs(BaP、BbF、BkF、DahA)浓度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筛选值,岩屑中石油烃含量远超管制值.  相似文献   
73.
西南喀斯特流域枯季地下水电导率特征及水-岩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西南喀斯特流域水动力过程与物质循环过程复杂,利用单一水文信息分析该地区水动力过程具有较大难度。地下水电导率受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显著,可以综合反映区域水动力条件与岩性特征。论文选取贵州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及地下水电导率原位测定,结合流域地形、岩性及落水洞、岩溶泉等岩溶地貌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喀斯特流域枯季地下水电导率空间分布及其受水-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丘区地下水电导率较低,主要由于喀斯特山区是岩溶裂隙/管道网络发育的强径流区,水-岩接触时间较短。随高程降低,地下水电导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地下水流速度减缓,水-岩接触时间变长。地下水电导率受岩性特征影响显著,石灰岩区水-岩作用强烈,易形成较高电导率地下水,平均电导率650 μS/cm,白云岩区水-岩作用减弱,地下水电导率降低,平均值523 μS/cm。  相似文献   
74.
根据干馏工艺流程配入适量氧气,可以降低载热气体需要预热的温度,以实现低能耗、易于工业生产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新型的有氧干馏工艺流程。有氧干馏工艺因其过程中存在可燃性混合物,有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通过实验对所收集的不同温度下的干馏气体的成分与含量进行了分析,结合爆炸极限理论,对该有氧干馏工艺流程的不同温度、不同惰性气体含量条件下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可燃气体的浓度在整个反应升温过程中始终没有进入爆炸危险区域,说明该实验装置不具备爆炸危险性;对干馏工艺流程中氧气的输入量的控制,可以防止该工艺流程的火灾爆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土岩爆破作业安全评价与事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打分法对城市土岩爆破作业的严重伤害可能性进行评价,并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其严重伤害可能性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及可采用的预防途径,为实际伤害事故的预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矿山企业开采的生产效益及确保施工中设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用现场声波测试试验与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得出的力学参数,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在空区顶板-矿柱体系简化为弹性矩形薄板-H-K体流变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空区处理与残矿回采对围岩及地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矿区三中段充填回采过程中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Ⅲ-10开采之后,右帮壁形成了9. 8 MPa的压应力集中区;拉应力区域主要存在于充填体内,且大部分拉应力超过了充填体抗拉强度幅值0. 12 MPa;地表移动带范围内垂直方向位移保持在0~1 mm。实际施工中应采取加强充填体强度达0. 27 MPa以上或保留部分矿体支撑顶板等措施确保回采安全。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巷道风流参数的影响因素、预测风流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热湿交换理论,建立了风流与围岩壁面之间热湿交换的数学模型,以及贴体坐标系下围岩内部温度场的导热微分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将围岩内部的导热问题与影响风流参数变化的热湿交换问题耦合起来,并以大柳塔煤矿52505综采工作面为例进行计算,得到了与实测参数较为一致的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温度受原始岩温、入风流温度、局部热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风流相对湿度与入风流温、湿度以及井下湿源的数量和强度有关;巷道壁温作为将围岩温度场与风流参数之间关联起来的主要因素,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其数值取决于壁面与风流之间热湿交换以及围岩原始岩温。  相似文献   
78.
针对煤岩在屈服破坏过程中有微震和电荷信号产生这一特征,利用自行设计的微震和电荷感应信号监测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组合比例煤岩在变形破裂过程中微震和电荷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震和电荷信号是低频信号,信号频谱集中分布在0~80 Hz,应力突变与微震信号和电荷信号的产生及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加,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减小,试样屈服破裂时微震和电荷信号幅值增大,同步性增强,试件破坏的突发性增强;试件破坏过程中电荷比微震信号数更多,初次明显的电荷信号也早于初次明显的微震信号。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爆破动力荷载作用下隧道中隔岩稳定性评价标准,以福州地铁2号线为工程背景,结合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和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中隔岩塑性区贯通、位移超过规范值、计算不收敛3种判据,综合对隧道中隔岩进行动力安全系数分析,研究隧道不同净距、不同开挖进尺后行洞隧道爆破开挖对隧道整体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隔岩塑性区贯通时特征点位移和规范中位移限值较为接近,可共同作为评价中隔岩稳定性的最终评价标准;隧道净距越大、进尺越小,隧道整体安全系数越高;对围岩质量较差且净距小于1.6 m的双线隧道进行爆破开挖时,建议将爆破进尺控制在2 m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The Okchon black shale in Korea provides an important example of natural geological materials containing toxic elements; the Chung-Joo, Duk-Pyung, Geum-Kwan, I-Won and Chu-Bu areas are underlain by these black shales and slates of the Guryongsan Formation. This formation is part of the Okchon Group which is foun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Korea. Geochemical surveys were undertaken in these five study areas in the Okchon Zone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level of enrichment and dispersion patterns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in rocks and soils. After appropriate preparation, samples were analysed by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for a range of elements. Arsenic, Cu, Mo, V, U and Zn are highly enriched in the Okchon black shales and their mean concentr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black slates. These element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ne another from a geochemical viewpoint and may be enriched simultaneously.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s, Mo and U in soils derived from black shales occurring in the Duk-Pyung and Chu-Bu areas are higher than the permissible level suggested by Kloke (1979), and the enrichment index decreases in the order of Duk- Pyung > Chu-Bu > Chung-Joo > Geum-Kwan = I-Won areas. Uranium-bearing minerals such as uraninite and brannerit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black shales from the Chung-Joo area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Uraninite grain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onazite and pyrite with a grain size ranging from 2m to 10m whereas brannerite grains occur as a euhedral form 50m in diame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