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研究了双绞线的场线耦合模型,对外部电磁脉冲以及双绞线进行了建模.研究了在电磁脉冲激励下双绞线的终端响应.基于传输线理论,使用场线耦合模型,在远场强电磁脉冲入射的情况下,求解了电磁脉冲干扰信号耦合对双绞线终端的响应.最后,分析了不同终端阻抗对双绞线终端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2.
采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与接触氧化、接触沉淀相结合的工艺,针对实船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重启动、倾斜、海水及淡水海水交替冲洗厕所和水力负荷增加等情况,进行了特殊工况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在设计条件下(HRT为5h)重启动速度较快,可用于海水冲厕所产生的高盐度污水处理,耐受淡水海水交替变化的盐度冲击负荷变化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水力负荷增加潜力,并且不受倾斜影响。  相似文献   
263.
大型水面舰船目标雷达波散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型水面舰船超电大尺度和复杂外形结构特点,论述了大型水面舰船的雷达波散射机制,结合电磁理论,对大型水面舰船的各类散射源进行了结构划分,并运用现代计算电磁学和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分析了典型大型水面舰船的雷达波散射特征及各主要结构对全舰RCS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水面舰船上层建筑的平面直反射和面与面之间的多次散射是主要散射源.  相似文献   
264.
The effect of internal shape of obstacles on the deflagration of premixed methane–air (concentration of 10%)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a semi-confined steel pipeline (with a square cross section size of 80 mm × 80 mm and 4 m long). The obstacles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circular, square, triangular and gear-shaped (4-teeth, 6-teeth and 8-teeth) orifice plates with a blockage ratio of 75%, and the perimeter of the orifice was regarded as a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the sharpness of the orifice plate. The overpressure history, flame intensity histories, flame front propagation speed, maximum flame intensity and peak explosion overpressure were analyzed. The explosion in the pipelin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itial explosion and secondary explosion. The secondary explosion is caused by recoiled flame. The perimeter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recoiled flame and the ability of orifice plate to suppress the explosion propagation. In addition, the increase in the perimeter will caus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flame passing through the orifice plate, while after the perimeter of the orifice reaches a certain value, the effect of the increase in perimeter on explosion excitation becomes no obvious. The overpressure (static pressure) downstream of the orifice plat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explosion intensity and turbulence. The increase in perimeter leads to the increase in turbulence downstream of the orifice plate which in turn causes more explosion pressure to be converted into dynamic pressure.  相似文献   
265.
韩相奎  叶长兵  庄金鹏  毕冬  王雷 《环境科学》2008,29(11):3077-3080
以传质理论和双层分阶段厌氧多生物相(TSMPA)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厌氧污泥-生物膜异波折板复合式反应器,进行为期12个月的生活污水处理中试研究.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条件下,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此时所对应的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78.58%、 35.15%、 39.17%;最适厌氧污泥区百分比为45%~65%.HRT为6 h,温度降至7℃时所对应的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64.37%、 20.72%、 23.65%;最大比甲烷产率为1.85 mL/(g·h).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低温条件下应用本技术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可行.  相似文献   
266.
舰船编队EMC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编队各舰栽电子设备互不干扰地工作,以充分发挥海上作战体系的效能,必须保证整个编队系统的电磁兼容性。介绍了舰船编队电磁兼容预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分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着重阐述了各组成模块的工作机理和电磁干扰预测的计算流程。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对舰船编队进行电磁兼容预测的任务。  相似文献   
267.
采用Visual C++6.0为开发环境,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03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ADO(ActiveX Data Objects)接口技术搭建了舰艇电磁兼容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3个模块,分别为登陆界面模块、数据查询模块和数据库。该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科学管理,提高了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可以为舰船总体电磁兼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8.
对船舶生活垃圾和船舶机舱含油废水这两种典型船舶污染源展开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得到太湖流域船舶生活垃圾产生量和船舶油废水产生量,给出了船舶生活垃圾、含油废水和石油类产生量计算模式,构建了分段船舶污染负荷计算模式。成功应用于苏南运河现状船舶污染源强计算,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9.
船舶安全疏散作为保障船上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已逐步成为世界航运业关注的焦点。介绍了船舶人员行为及运动特征、船舶疏散模型和船舶疏散设施等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首先说明船舶人员行为及运动特征是船舶疏散研究的基础;然后介绍了现有的疏散模型研究、船舶疏散模型和仿真软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简要介绍船舶安全疏散装置和船舶疏散研究的关系;最后针对船舶安全疏散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船舶安全疏散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70.
提出一种适合污泥处理过程中的余热回收的新型隔板管壳换热器,并与同样规格的普通管壳换热器性能进行对比。建立了简化的壳程计算模型,应用FLUENT计算软件分别对普通管壳换热器和新型隔流板式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2种热交换壳程内部的流动分布、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并将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试验及模拟结果表明,新型隔板式换热器温度分布均匀、流动死区少、传热效率高,综合性能远高于普通管壳换热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