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rapezoidal salt-gradient solar pond (TSGSP) has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top surface of solar pond has been covered with double-glass cove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vaporative and convective losses from the top. This results in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even in the top zone of the solar pond and leads to more volume utilization for heat storage in the pond. A reflector made of aluminium sheet has been used to enhance the solar intensity on the solar pond during sunny hours. A procedure, to determine optimum tilt angle of reflector in order to utilize maximum amount of solar energy at noon, has been proposed. The use of reflector enhanced the average solar intensity on the top surface of solar pond by 22%. The maximum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rapezoidal solar pond with glass cover and reflector has been observed to be 70.5°C. The thermal efficiencies of LCZ, NCZ and UCZ for the trapezoidal solar pond with double-glass cover and reflector have been estimated to be 32.73%, 23.22% and 5.30%,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he sunny area ratio of TSGSP has been theoretically compu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uboid solar pond having same top surface area and depth in order to see the effect of pond shape on sunny area ratio. The average yearly sunny area ratio of trapezoidal solar pond has been determined to be 11% higher than that of cuboid one.  相似文献   
52.
生物净化集成系统改善精养池塘水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7月-9月,将3个精养池塘分隔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除了对照池外,在另外两个试验池净化区构建了由水蕹菜、滤食性贝类和生物刷组成的集成生物净化系统来净化精养池塘的水质,并在8月初引进高分子纳米增氧管来改善池塘溶氧水平。2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生物净化系统在净化池塘养殖水中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互补,对水中TSS、TN、TAN、NO2--N、NO3--N、PO43--P和TP都有较好地去除效果。而高分子纳米增氧管使得池塘溶氧始终保持在5 mg.L-1以上。3个池塘两阶段的内梅罗水质综合营养指数表明,2号池第二阶段生物净化材料密度配置稍高。  相似文献   
53.
水解池-稳定塘工艺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色谱-质谱联机测定结果表明,水解池能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加速了污水在后续稳定塘中的降解。这使得新工艺比对照的传统初沉池-稳定塘工艺减少停留50%,占地面积50%以上。本文还研究了三氯甲烷,二氯乙烯,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烷和四氯化碳在新工艺中的去除情况,实验表明,水解池中存在还原脱卤过程,而挥发是稳定塘去除卤代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4.
综合生物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生物塘系统是一种新型稳定塘系统.本文报道了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净化、藻-菌共生系统代谢活性、异养活性的变化及出水水质的生态学修饰.结果显示综合生物增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这是一种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5.
研究了华北地区一个串联塘系统中的一个兼性塘。该塘系统由两个厌氧塘,一个兼性塘和一个好氧塘蛆成,处理河北省沧州市的城市污水。该污水中工业污水的比例约为70%。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兼性塘在去除BOD5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但对氨氯及SS的去除贡献甚微。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兼性塘的结构设计、进水配水及出水集水装置的布量合理,可以推荐使用。在运行和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种方法和参数,作为有关兼性塘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56.
新型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AIPS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资金和能源紧张,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AIPS新型稳定塘是由美国Oswald教授研究开发,并有30a成功经验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低投资,低运行费用、易管理、比普通稳定塘占地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7.
为诠释尾矿库溃坝后水砂演进过程,提升尾矿库事故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尾矿库全息影像,建立尾矿库三维数字高程模型,导入三维流体计算软件对尾矿库进行溃坝事故推演。结果表明:尾矿库实景三维模型能高精度还原尾矿库实际情况,尾矿库溃坝将淹没库区临时厂房建筑及下游村落;其中,上游沟谷临时厂房建筑水位高程最大达8 m,尾砂淤积厚度最高达10.5 m,下游沟谷村落水位高程最大达10 m,尾砂淤积厚度最高达2.5 m;通过对库区下游布设监测点,得出各监测点处水位高程和尾砂淤积厚度变化规律,分析溃坝主要影响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库风险防控、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封闭式存贮塘处理采油污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西油田的区域特点,从工程设计、气象、地质、投资等多方面对该地区利用封闭式存贮塘处理采油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该法可作为相似地区油田采油废水处理方法借鉴的观点   相似文献   
59.
农村水塘系统对非点源水污染的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辽阳市沙岭镇大闯屯村为例,对北方平原地区农村水塘系统污染现状、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控制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径流与村落生活污水的排放方式对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进行合理的生态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净化单元,对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卤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美国大盐湖卤虫(GSL Artemia)的急性毒性效应,挑选18~24 h内孵出的卤虫,继续培养24 h后得到Ⅱ~Ⅲ龄卤虫无节幼体,将其暴露于所设浓度梯度的拟除虫菊酯溶液中进行24 h急性毒性实验,记录卤虫无节幼体在各浓度溶液中的死亡情况,并将所得数据进行Probit分析。结果表明,卤虫对不同拟除虫菊酯的敏感性相差较大。氯菊酯、氯烯炔菊酯、炔咪菊酯、胺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卤虫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LC50)分别为4.68、14.82、18.12、38.21、>100、>100和>100 mg.L-1。因此,在含有卤虫的盐水环境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毒性较高的氯菊酯,而选择使用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毒性较低的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