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189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变电站和送电线路设计中,严格执行环保法,按照避让、弱化、防控、修复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境保护,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
为监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异常生理状况,进而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与作业人员生命健康,在分析手腕处6个测量位置信号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佳信号采集位置,并结合事故成因,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中提取心率、脉搏周期、振幅等生理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制一款针对有限空间特殊作业人群的手腕处脉动生理信息监测设备;并进行系统稳定性测...  相似文献   
23.
输电塔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输电线路的破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统计显示,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结构的动态侧倾失稳是输电线路经常发生的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对风作用下输电塔结构的失稳破坏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场,分别采用Budiansky-Roth准则和动态增量法(IDA)结合位移相等准则这两种方法,基于ANSYS的非线性屈曲分析和时程分析模块,对沈阳某输电塔的抗风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的动力特性对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现行规范中按等效静力风荷载进行计算是偏于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24.
覆冰输电塔-线体系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流体诱发振动原理,结合已有覆冰计算模型,考虑降雨的分类,模拟了输电塔-线体系不同高度导线的覆冰和风荷载。以东北地区某输电塔为例,对覆冰输电塔-线体系在稳定风速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与不考虑塔线耦联的导线舞动分析结果及覆冰塔线拟静力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对塔位移、输电线位移、钢材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线耦联体系对覆冰导线风振有很大影响,覆冰输电塔抗风设计安全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5.
高压输电线路环境影响评价模拟类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按照《规范》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拟类比的说明,结合对输电线路下方形成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值的理论计算,通过分析影响线路下方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强度及空间分布的因素,总结出几点关于类比线路选取方面的经验,为今后电磁环评中模拟类比线路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6.
对北京市地面监测站点的CO浓度进行分析,探讨其浓度水平、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2014年春、夏、秋、冬四季北京市CO平均浓度分别为1.06、0.87、1.34、2.17 mg/m3。CO浓度均呈双峰型变化,第一个峰值出现在07:00-09:00,主要由交通早高峰的排放引起;第二个峰值出现在23:00左右,主要受交通晚高峰排放和夜间边界层高度降低的挤压效应的共同影响。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年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尤其是秋、冬季较为明显,体现了工业布局和区域传输对CO的影响。从全年来看,湿度对CO浓度的影响最大。对2014年冬季北京市的一次高CO浓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本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共同造成的,气象要素中地面气压对CO浓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7.
目前针对烟气颗粒物浓度的检测方法较多,但均存在不足。详细分析了基于微电荷法的烟气颗粒物浓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的技术难点,介绍了由于微处理器、数字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等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技术革新,技术的进步为其应用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并逐步在工业场合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8.
复合填料由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颗粒、水泥和水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制成,具有低导热性、抗冻胀和轻质特性。根据热阻力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法则,将材料视为由大量正方形单元体组成,其中心为一个球形EPS颗粒,这种单元体与总体的导热系数相等。运用AN SY S软件对复合填料单元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根据瞬态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推求不同EPS掺入比情况下的复合填料导热系数,分析EPS颗粒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发现材料导热系数随着EPS掺入比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将材料导热系数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作比较,发现有限元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传热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29.
西电东送生态补偿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电东送南通道规模不断扩大,电力开发过程导致电力输出地生态环境受损,但西电价格却尚未充分体现生态环境成本,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利益矛盾日益凸显,亟待生态补偿机制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协调.本文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视角出发,综合生态环境损失价值与恢复治理成本两方面内容,对发电各环节的生态补偿进行了估算.输出地视角下,本文区分治理与否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结合已治理电容比例,计算生态补偿平均额度,并设计低、中、高三套补偿方案.其中,中方案为火电0.134元/kwh,水电0.019元/kwho输入地视角下,本文综合考虑了广东省的电源结构和排污所致边际损失,估算广东省环境收益(意愿支付的生态补偿上限)为0.39元/kwh.按照中方案,西电项目中广东省2010年需支付生态补偿费70.5亿元,而获得的生态环境收益则高达304.7亿元.  相似文献   
30.
当高压输电线路跨越或邻近建筑物时,线路下方区域工频电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此时,传统的二维模型已无法正确描述该情况时线路下方工频电场的分布。利用自编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研究和分析高压输电线路跨越或邻近建筑物时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分布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