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The use of functionalised metal sulphide nanoparticles (NPs) for nanoremedi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is rapidly increasing, which could lead to significant inputs in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ome NPs on marine organisms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genotoxic potential of Ag2S and CdS NPs on Mytilus edulis haemocytes was assessed. MPEG-SH (thiol-terminated methyl polyethylene glycol), was used as capping agent to avoid NPs agglomeration. TE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g2S NPs size was 13±7 nm, whereas CdS quantum dots had an average diameter of 4±1 nm. DNA integrity was evaluated by Comet assay following exposure to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series (0.01–10 mg/L). Both silver and cadmium NPs showed genotoxic effects at the highest dose. MPEG-SH was also found to exert a weak genotoxic activity, suggesting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genotoxic potential of functionalised NPs on mussel cells might be attributable to the capping agent.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genotoxic potential of Ag2S NPs for mussel cells and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CdS NPs is genotoxic in a marine organism.  相似文献   
62.
电解法处理废料贵铅的电极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金银铅废料制成贵铅为原料,利用电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对贵铅电解法实现金银与铅的分离和得到纯铅的电极过程极化行为与工艺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贵铅电解时的电解液组成为[pb2+]70g/L,温度为40℃,β-萘酚/胶联合添加剂等工艺条件.同时根据动力学的研究证明了贵铅电解的电极反应速度受扩散控制,其扩散速度常数K扩=1.917×10-3cm/s。扩散层厚度为0.0051cm,在ηk=75mV时的阴极过程活化能为16.10kJ/mol,为贵铅电解工业分离回收金银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3.
分析、疏理习近平同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及主要内涵,深刻理解这一理念是对农业农村发展观的重大革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发挥其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的理论支撑作用,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银颗粒(Ag NPs)是使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 NPs在水环境中的赋存、Ag NPs的环境行为、Ag NPs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 NPs毒性效应的因素,最后对Ag NPs在河口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将含银废液中的Ag+转化为Ag Cl,再用铝片包裹Ag Cl固体,在Na2CO3溶液中采用置换法回收银。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Ag Cl还原为银的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a2CO3溶液质量分数2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0 h,不搅拌静置反应。在此适宜的反应条件下,Ag Cl还原为银的转化率为95.32%。  相似文献   
66.
采用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通过络合-电沉积法制备了TiO2纳米管负载Ag光催化剂(Ag/TiO2NTs),通过FE-SEM和XRD等手段对Ag/TiO2NTs进行了表征。以偶氮染料甲基橙(MO)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Ag/TiO2NTs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柠檬酸钠可以有效调控Ag+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实现Ag纳米颗粒在TiO2纳米管表面的均匀负载。实验结果表明:以在n(柠檬酸钠)∶n(Ag NO3)=1、电流密度为0.4 m A/cm2、煅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制得的Ag/TiO2NTs作为光催化剂(Ag负载量为1.97%(x)),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初始溶液p H为9的MO溶液,光催化反应120 min后MO去除率为86.53%;经过6次的重复使用,Ag/TiO2NTs催化剂光催化降解MO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67.
以扬州第四水厂沉淀后的出水作为原水,模拟突发LAS污染,通过投加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进行应急处理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对LAS的吸附,在30min内能达到81%的吸附容量;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对LAS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式;溶液pH小于5时,吸附效果较好;对进水浓度小于4.75mg/L的LAS污染水样,接触时间在10min以内,便能使出水中LAS的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0.3mg/L的限值。  相似文献   
68.
以感光行业废水、电镀工业废水为实验对象,优化了逆王水电热板消解银的回流时间和逆王水用量,建立了逆王水消解水质银的电热板消解方法。并对地下水、生活污水、电镀工业废水、感光行业废水开展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逆王水消解,当消解液温度控制在80~95℃,回流时间为2 h,逆王水用量为3 mL HNO3+1 mL HCl时,消解电镀工业废水、感光行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地下水中银的加标回收率为85.0%~115%,相对标准偏差为2.9%~6.4%。将该方法与《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7—1989)前处理方法开展比对,2种方法消解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逆王水电热板消解方法可以用于水和废水中银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69.
高氯酸根离子是水质污染物中常见的污染源之一.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稳定、分散性好的纳米银溶胶颗粒(粒径为30~40 nm),并以此为基底,探究了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迅速准确地检测质量浓度为10-6~10-1 g/L的高氯酸根离子溶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当高氯酸根离子质量浓度为10-5~10-1 g/L时,随着高氯酸根离子浓度的降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0.
以原位化学沉淀;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Cl/石墨烯复合光催化材料。以罗丹明B为模型降解物,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引入使Ag-AgCl/石墨烯催化剂催化活性提高;当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为5 mg/L时,可见光照射60 min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99%;降解率随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Ag-AgCl/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