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241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068篇
基础理论   213篇
污染及防治   219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山大气气溶胶新粒子生长特性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9月22日~10月28日黄山地区大气气溶胶、二氧化硫和臭氧观测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气溶胶新粒子的生成-增长特征.分析发现,在33个有效观测日中,有新粒子生成-增长的观测日占总数的18.2%,其中晴天的发生频率为37.5%,新粒子生成-增长都开始于晴天上午,与无新粒子观测日相比,太阳辐射量、风速、SO2及O3浓度较高,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较低.气溶胶新粒子的增长具有由小及大的特点,核模态气溶胶粒子(10~20nm)数浓度最先增加,爱根核模态粒子(20~50nm)数浓度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但浓度峰值依次下降,平均增长率为3.58nm/h. SO2浓度先于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到达峰值,其氧化后的产物H2SO4为新粒子的核化提供前体物,并且参与新粒子的增长过程,当SO2浓度较低时,不会发生新粒子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2.
袁刚  祁建华  丁雪 《环境科学》2021,42(3):1280-1297
2018年3月~ 2019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连续采集了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出样品中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溶解态总氮(DTN)、溶解态总磷(DTP)、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分别为(7.13±6.59)μg·m-3、(17.42±9.88)ng·m-3、(8.34 ±7.03) μg·m-3...  相似文献   
3.
株洲市工业区大气中SO2转化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湖南省株洲市工业区的下风向布点,同时测定大气中SO2的浓度、TSP和<0.25μm细粒子中SO2-4的浓度.结果表明,大气中SO2浓度随着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迅速下降,和SO2相比,颗粒物中SO2-4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程度要慢得多.同步测定的SO2浓度和细粒子SO2-4浓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风向、风速和新产生的细粒子中的SO2-4浓度及大气中SO2的浓度计算了株洲教育学院处SO2的转化速率,春季湿度大,SO2转化速率也大,为4.8%/h,秋季湿度小,SO2的转化速率变低,为1.5%/h.春季中路铺SO2转化速率为3.1%/h.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图像识别处理技术与铁路装备造修设备技术融合、提高铁路安全控制水平,首先指出控制机车车辆轮轴的造修安全是关键,保障操作者职业健康也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目的;然后着重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轮轴磁粉探伤系统的工作机制,对比分析现场试验数据与历史数据。结果表明:基于图像处理的轮轴探伤系统不仅可以提升装备质量、有效控制铁路运行安全,而且缩短操作者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源中的接触时间,有效保护操作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5.
郭凯  赵文  王珊  戴玉新  张荣坤  李东明 《环境科学》2015,36(12):4430-4435
于2013年10月对辽宁省白石水库水质、颗粒有机物及底泥沉积物中δ~(13)C和δ~(15)N值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POC的平均浓度为(1.76±0.98)mg·L~(-1);TP的平均浓度为(0.04±0.03)mg·L~(-1);TN的平均浓度为(1.80±0.08)mg·L~(-1),TP和POC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TN的水平分布变化不大.小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平均为(-24.6±0.9)‰;δ~(15)N值平均为(4.8±0.4)‰.大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平均为(-22.5±0.9)‰;δ~(15)N值平均为(6.7±0.5)‰,颗粒有机物的δ~(13)C和δ~(15)N变化范围都很广,小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和δ~(15)N值最大差异可达4.6‰和2.7‰,大型颗粒有机物的δ~(13)C和δ~(15)N值最大差异分别为3.3‰和1.8‰.底泥沉积物的δ~(13)C值平均为(-24.2±1.2)‰;δ~(15)N值平均为(4.1±0.7)‰.大型颗粒有机物与小型颗粒有机物之间的δ~(13)C和δ~(15)N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颗粒有机物和底泥沉积物中δ~(13)C和δ~(15)N值的水平分布具有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大的规律,颗粒有机物与沉积物之间的δ~(13)C和δ~(15)N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垂直分布中,颗粒有机物的δ~(15)N值是表层大于底层,TN和大型颗粒有机物的δ~(15)N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POC与颗粒有机物的δ~(15)N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白石水库水中和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浮游生物和土壤有机质,颗粒有机物的δ~(13)C值与POC和TP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隧道工程开挖过程中外部荷载对隧道围岩多重扰动的影响,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不同冲击荷载(0.6、0.7、0.8 MPa)和冲击方式(等幅与不等幅冲击气压)下的循环冲击试验,以此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含孔洞岩石试件的动力学特性、损伤特征、能量耗散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和界面连续条件得到适用于含竖向孔洞岩石试件计算的改良损伤计算公式;竖向孔洞的存在会影响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在经历数次冲击后尤为显著;花岗岩损伤积累随平均应变率增大呈幂函数增长,且随冲击荷载的增加呈现良好的规律性;积累比能量吸收值随循环冲击的进行逐渐增大,且试件的破坏模式经历了横向拉伸破坏、横向拉伸-轴向劈裂组合形式、轴向劈裂破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电解浮选用于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金銮  万晶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6,27(11):2333-2338
在装有Ti/RuO2-IrO2-TiO2阳极、Ti阴极的电解浮选槽中进行了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考察了影响电解浮选性能的操作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水力停留时间、电流密度、进水SS浓度和进水pH值.研究表明,电解浮选是高效的固液分离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和电流密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SS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污泥负荷增加,SS的去除率下降;pH值影响电解产生微气泡的尺寸和污泥性质,但对SS的去除影响不大,实际应用中可以不调节pH值.进水SS约1 000mg/L时,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0min,接触室电流密度为5 mA/cm2,分离区电流密度为2.5 mA/cm2,SS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此时的能耗为0.4~0.5(kW.h)/m3废水.电解浮选产生的浮渣含水率为95.9%,低于溶气气浮和二沉池的污泥含水率,对污泥减量化及其最终处置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仕意  曾立民  董华斌  朱彤 《环境科学》2015,36(10):3554-3565
利用大气PM2.5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在线测量系统(GAC-IC)于2014年6月9日~7月11日对华北地区乡村站点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进行了在线测量,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组分与气态前体物日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探讨了当地细颗粒物的气粒转化机制并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夏季曲周大气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与相关气态前体物的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观测期间,PM2.5中SO2-4、NH+4和NO-3的平均浓度分别是26.28、18.08和16.36μg·m-3,是PM2.5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约占PM2.5质量浓度的76.23%;气态前体物中,NH3浓度明显偏高、平均值为44.85μg·m-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农业活动排放;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是0.60和0.30,表现出明显的二次污染特征.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曲周大气PM2.5中NH+4与NO-3、SO2-4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表现为富氨状态,NH+4以(NH4)2SO4形式存在,NO-3的生成主要受HNO3的限制.对NH4NO3平衡进行研究发现:与夜间相反,白天曲周大气环境不利于NH4NO3生成和保持.结果也表明,二次转化是曲周夏季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堆肥与农田释放的NH3是导致高浓度二次无机颗粒物(SN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去除水中Br3-的问题,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Pd/Al2O3粒子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电催化还原BrO3-的效果.催化剂的结构表征表明该反应实现了Pd纳米晶的均匀负载,纳米Pd/Al2O3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较低的能耗,其最佳反应条件为3% Pd负载量,0.9 mA·cm-2电流密度和1 g·L催化剂投量,酸性条件可促进BrO3-的直接或间接还原.ESR检测证实了Pd的负载增强了反应体系活性物种[H]的生成,进而促进了BrO3-的间接电催化还原.  相似文献   
10.
连续5 a对惠济河(开封市区段)8个断面的底泥样品中Cu、Zn、Pb、Cd及Cr 5种重金属的浓度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监测结果表明:8个断面中除最上游孙李唐庄桥断面底泥未受重金属污染外,其余断面底泥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以皮屯桥断面底泥污染最重,达严重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惠济河底泥Cd为重度污染,Cu和Pb为轻度污染,Zn为轻微污染,Cr为无污染;除皮屯桥断面底泥综合污染指数高达6.74外,其他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为0.55~1.89。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惠济河底泥首要重金属污染物为Cd,平均流域地积累指数高达3.50,处于污染等级4,即偏重度污染;此外,Cu、Pb偏中度污染,Zn轻度污染,Cr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惠济河底泥中Cd为强生态危害,其他重金属为轻度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为强生态危害,这主要是Cd浓度过高造成的,其最高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达2 233.50,出现在皮屯桥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