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Mountainous forest areas are vitally important for water supply in dryland regions which suffer from high erosion risk and severe water shortage. Massive afforestation, mainly for erosion control, may reduce the water yield and threaten local water supply security. Moreover, many over‐dense forests due to a strict logging ban policy have produced remarkably negative impacts for both forests (e.g., low timber quality, restricted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high stand instability) and water yield. To satisfy the rapidly increasing demands on water supply and other services,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managing forest stands in a multifunctional way, which particularly addresses water yielding, is urgently required. For this purpose, we integrated the existing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designed an “ideal” stand structure to represent multifunctional forest (MFF) and determined its key parameters (a ground coverage of >0.7, a canopy density around 0.7, and an H/DBH ratio (tree height [m] to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cm]) of <0.7). Moreover, a decision process for MFF stand management was recommended as: (1) investigating the site quality; (2) identifying the site‐specific main forest functions; (3) quantifying the stand structure; (4) diagnosing the stand structure by comparing with the “ideal” one; and (5) arranging the functions/structure‐oriente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is way, the water‐yielding function can be improved and meanwhile other forest functions can be promoted.  相似文献   
242.
本研究利用北京理工大学最新研发的环境经济系统多主体模型,实现了对中国不同部门CO_2排放的中短期高精度模拟,研究在后疫情重建阶段中国财政刺激政策以及行业减排路径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新基建"等疫后重建活动较多针对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人类活动高度聚集部门,若财政刺激政策与疫情防控在时间上保持同步,则前者对CO_2排放的增加效果不超过0.4%。各行业减排组合情景下CO_2排放增长率在2021年中位值为4.7%,之后直到"十五五"初期,各情景中位值在1.0%~1.4%。碳排放增长率具体取决于行业的低碳转型速度。相对于"十四五"单位经济产出CO_2排放降低18%的目标,各行业若减碳速度加倍,对降低中国碳排放贡献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电力、钢铁、水泥、交通及石化。仅在电力行业加速减碳的各情景下,中国可以在"十四五"至"十五五"初期将CO_2排放维持在稳定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疫情减弱和经济系统中各主体适应性增强,中国GDP将维持平稳增长。上述结果表明,将疫后经济重建与绿色转型相结合,有望在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使碳排放按时甚至提前达峰。  相似文献   
243.
施鹏 《安全》2021,42(1):75-80
为更好帮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评测企业安全形势、预测企业安全趋势并进行有效干预,笔者基于安全管理六元素将影响企业安全形势趋势的因素划分为安全动力及阻力2种作用力,提出“安全形势趋势干预曲线(安全曲线)模型”。该模型研究企业在安全形势变化前应当如何于关键时机点进行干预,从而引导企业安全趋势走向。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化繁为简帮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宏观层面更好地掌控企业安全形势趋势,防减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4.
张树川  彭伟  胡祖祥  李重情 《安全》2021,42(3):47-50
为做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本文针对线上教学的特点,基于“六步网课教学法”理论,为《消防工程学》在线教学课堂设计了一种将课前准备和预习、课中学习和互动以及课后复习和督导融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式教学方法,同时为在线教学构建科学的课程考评体系、配置丰富的资源、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以及制定有力的课程保障措施。教学实践显示,《消防工程学》在线教学课堂的建设效果显著,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同质等效。  相似文献   
245.
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但其在轨道尺度上对未来气候影响的研究却很少。利用海-陆-气耦合模式,对早全新世(距今10 ka前)、现代和未来10 ka后的气候进行了一系列敏感性数值试验,主要探讨了在轨道尺度上自然强迫和人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季风区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自然强迫驱动下,未来10 ka后的地球气候与早全新世类似,北半球的地表温度和降水将高于工业革命前的水平,而南半球则相反。在人类活动驱动下,未来10 ka后全球地表温度将显著增加,除北美季风区外,所有季风区雨季的降水都将增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工业革命前相比,极端降水和大气有效降水也将增加。在自然强迫下,雨季大气有效降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动力作用引起的大气环流增强,而人类活动引起的现代和未来10 ka后大气有效降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热力作用引起的大气水汽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246.
新形势下,中国生态环境监测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标准方法体系等方面,举例浅析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从法律制度、业务体系、方法标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及不足,总结归纳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在此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