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态足迹方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中部6省大区域框架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中部6省1989—201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6省1989—2011年的生态承载力较为平稳,其中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4省的生态承载力略有上升,而山西、安徽两省的生态承载力有下降趋势。中部6省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消耗远大于生态系统本身的承载能力,并且这种差距正在不断增大,导致生态赤字不断增大。考察期间,山西省生态赤字的绝对值最小,平均生态赤字为0.49 hm2 cap-1,湖北省生态赤字最大,平均值为1.15 hm2 cap-1,其次为河南和湖南,生态赤字增长最快的是山西省和河南省,增长倍数分别达到了7.38和4.27倍。中部6省6种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平均来看,6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在中部6省总的生态足迹中所占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耕地、化石能源地、草地、建筑用地、水域、林地。耕地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总的生态足迹中所占比重最大,中部6省耕地的生态足迹时间序列数据比较平稳,在考察时间内从1989年的0.4241上涨到2011年的0.5851,上升趋势较平稳,但由于耕地生态足迹所占比重大,尽管增长速度缓慢,但对中部6省生态足迹总的影响较大。建筑用地和林地生态足迹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由于基数小,因此建筑生态足迹和林地生态足迹对中部6省生态足迹总的影响较小。草地、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基数大,增长幅度也大,加上耕地生态足迹,共同决定了中部6省人均生态足迹的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2.
基于时空尺度的中国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深入了解各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性和公平性,论文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构建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计算1996-200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生态基尼系数和经济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从生态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处于"高度不平均"状态;从经济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位于"相对平均"区间。同时,提出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以评价2008年各个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公平性和差异性,利用贡献系数矩阵对各个区域进行类型划分,阐述各个类别的特点,以期为国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43.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local communities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and how governance structures can foster or undermine adaptive capacity.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in general,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 mountain regions, in particular, ar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lti-level and multi-sectoral nature during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involvement of numerous state and non-state actors at local to national levels produces a variety of networks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se relational patterns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adaptive capacity. It thus proposes an expanded concept of adaptive capacity that incorporate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ctor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low between these actors. The paper further advocates the use of formal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assess these relational patterns.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research on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a Swiss mountain region vulnerable to floods and other natural hazards illustrate the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main arguments.  相似文献   
44.
农民工大规模外出的影响和作用十分复杂.利用反设事实法,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湖南省200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并对于湖南省2001-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进行了进一步推断.研究结果:如果不存在出省打工的数百万农民工,同期湖南将实现净增长428%,年均经济增长率18.10%,比现实经济增长率高出0.5个百分点.这表明农民工大规模外出尽管带来了可观的劳务收入,但也使得流出地区实际经济总量低于其可能的潜在总量,导致其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从而也间接证明了农民工大规模出省打工对于农民工流出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在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劳务经济”发展战略在带来较多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当前不宜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对各级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45.
网络团购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团购产品的覆盖范围也已非常广泛.揭示了民族地区旅行社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团购的内在相关性和作用机理,并探讨了适合民族地区旅行社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团购模式,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旅行社电子商务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6.
中部六省区制造业地理集中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六省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采用Eillison和Glaser设计的公式计算了中部六省区制造业17个行业从2007-2010年间的地理集中指数.通过对地理集中指数的分析发现,中部六省区制造业存在“小范围小幅度集中,大范围大幅度扩散”现象,且集中主要存在于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从制造业17个行业扩散大于集中的现象可见,中部六省区目前还处于聚集效应的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47.
为深入分析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下同)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及安全风险,通过调研产业转移现状,统计典型地区产业政策、转移企业数量、转移时间及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产业转移带来的安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呈现明显地域趋势,从以江苏、浙江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等地区转移;转移时间集中在2个阶段,分别是:2002—2008年、2017—2020年;转移集中在精细化工、炼焦、煤化工等产业,医药等高端产业未发生转移;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重经济,轻安全”现象突出、转移项目安全风险高、承接地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针对呈现的产业转移安全风险,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及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危险化学品产业转移安全风险管控政策措施制定提供相关数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8.
环境安全:21世纪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深层次地分析了环境安全问题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出:第一,我国应将环境安全的保证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应将环境安全观作为指导我国21世纪两大战略-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49.
西部大开发中一些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基本理论,对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指出西部大开发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0.
With the help of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s were detected between aerosol's contribution to apparent reflectance(ACR) derived from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on board Terra and hourly PM_(10)mass concentration measured at 30 ground-based locations in Beijing for the August of 2003 and 2004.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CR and PM_(10)(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0.56).On the basis of this relationship,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PM_(10)derived from MODIS were analyzed and two frequently heavily-polluted regions were found,namely downtown of the city and the district near Xishan Mountain.These two regions coincidently are also urban heat island centers.The foundings of this paper will be greatly useful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urban planning for Beijing,especially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 to be held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