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6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4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受地形约束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水平扩张常伴有垂直爬坡过程。通过分析建设用地坡谱曲线形态及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认识该过程的时空分异及演变规律,进而科学指导相关国土规划实践。论文以深圳市及其所辖10个区为例,利用DEM及2000—2015年遥感影像构建地面坡谱和4期建设用地坡谱,借助陡峭度、均匀度、累加关键值等坡谱研究手段,分析该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爬坡与填海共存,且以爬坡为主,总体爬坡速度保持相对稳定;该市各辖区建设用地坡谱曲线呈现不同变化特征,可归纳为爬坡主导型、填海主导型、混合型和稳定型;各辖区建设用地布局均集中于平缓区域,建设用地上坡程度整体属于轻度至中度,建设用地主流上限坡度分布范围为4°~14°,建设用地极端上限坡度分布范围为7°~20°。深圳市仍将面临建设用地继续爬坡的压力,相关坡度上限标准的科学制定与严格执行是把控建设用地爬坡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2.
不同雨强下黄土裸坡水-沙-氮磷流失耦合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6种雨强3种坡度下黄土裸露坡面水沙及氮磷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与土壤入渗速率,坡面产流产沙量的线性拟合决定系数均大于0.8,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2)25°黄土坡面下:NO3--N初始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呈波动性减少,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NH4+-N初始流失浓度由90mm/h雨强下0.6057mg/L增至120mm/h的1.3076mg/L,但其浓度随降雨历时均不断减小;TN流失浓度在雨强为90,105和120mm/h时分别为0.6056,0.8011和1.3076mg/L,随雨强增大而增大;TP初始流失浓度在105mm/h时最大,90mm/h时最小,且不同雨强下TP流失浓度相互交错,不稳定;3)养分流失与坡面产流量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与产沙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15°坡面时,氮素流失在6种雨强下均以颗粒态为主,平均约占72%,但在雨强增大过程中,颗粒态所占比例先减少后增加;而磷素流失颗粒态所占比例均大于90%,与降雨强度和坡度均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3.
针对岩质边坡危险性分级的不确定性,选取坡高、坡角岩体结构特征、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12项定量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根据有限区间云模型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模型,求出露天采场边坡实测数据的云模型特征参数,利用正向云发生器生成云滴图进行量性概念的转化,通过改进的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求出不同采场隶属于不同危险等级的综合隶属度,实现边坡稳定性等级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利用CRITIC算法求取的权重值,可以考虑各评价指标的综合信息量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系数,使评判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同时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出边坡稳定性分级,进行安全预测,为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4.
为解决交叉道口冲突范围定义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航空器交叉滑行冲突概率模型。该模型针对交叉滑行道结构特点,以T型交叉口为例,综合等待位置、机身长度、喷流范围等要素,扩展冲突区域,基于实时速度、位置变化构造冲突概率模型,并利用速度分布密度函数对模型求解。仿真验证表明:模型能计算不同运动状态的中型机在T型交叉口处的冲突概率,T型道口等待位置对冲突概率影响较大,等待位置较近将造成冲突判断延迟,等待位置较远会产生虚警误判,致使滑行中断。利用实际滑行轨迹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再现T型道口上2架中型机滑行冲突产生、发展及解脱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能为管制员、飞行员提前判断冲突,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5.
基于DEM数据,使用ArcGIS10.2软件提取了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地区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水系等地貌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对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形起伏度在38~2088m之间、地形起伏度较大,地势总体上呈SW高、NE低的趋势;研究区总体坡度较大、地势较陡,断裂SW盘山体坡度值大于NE盘。甘孜-玉树断裂带活动影响下,断裂两盘地貌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区内山体走向、河流流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地貌形态受构造活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56.
从高陡边坡变形预测的机理出发,综合考虑三维点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变形的时间效应。根据三维实体变形预测理论,利用Matlab编制变形预测程序,建立了高陡边坡三维实体变形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监测资料,回归出相应的参数,并进行后续变形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相接近,相对误差在4%以内,由此为滑坡预警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7.
Objective: Slow eyelid closure is recognized as an indicator of sleepiness in sleep-deprived individuals, although automated ocular devices are not well validat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hanges in eyelid closure are evident following acute sleep deprivation as assessed by an automated device and how ocular parameters relate to performance after sleep deprivation.

Methods: Twelve healthy professional drivers (45.58 ± 10.93 years) completed 2 randomized sessions: After a normal night of sleep and after 24 h of total sleep deprivation. Slow eye closure (PERCLOS) was measured while drivers performed a simulated driving task.

Results: Following sleep deprivation, driver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more eyelid closure (P < .05), greater variation in lane position (P < .01) and more attentional lapses (P < .05) compared to after normal sleep. PERCLOS was moderately associated with variability in both vigilance performance (r = 0.68, P < .05) and variation in lane position on the driving task (r = 0.61, P < .05).

Conclusions: Automated ocular measurement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detecting impairment due to sleep loss in the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158.
汶川地震灾区小流域山洪不仅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是泥石流等灾害的激发因素,探寻一种准确且可操作的洪水峰值流量计算方法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不同产流和汇流计算方法,组合成不同水文模型,进行小流域洪水过程计算,对模拟结果和参数选择进行对比,旨在探究最适合该地区的小流域水文计算方法。分别选择SCS曲线法、Green-Ampt入渗法、初损稳渗法进行坡面产流计算,应用SCS单位线法、Snyder单位线法和运动波方程进行坡面和沟道汇流计算,组合成5种小流域产汇流计算模型,利用6场洪水进行参数率定和结果验证。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SCS曲线法是最适宜的产流模型,其与SCS单位线、运动波汇流计算方法组合而成的SCS和SKK模型,峰现时间的模拟误差最小,在0~25 min之间;洪峰流量模拟的相对误差较小,平均误差不超过4%;洪水总量模拟误差在10%左右。另外,这两种模型参数设置及确定较简单,更适合在数据稀缺的小流域中进行洪水模拟应用。研究可为汶川地震灾区小流域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的流量估算提供方法和参数借鉴。  相似文献   
159.
为了使作者提出的基于颗粒流的爆破模型更贴近于实际,将原模型从二维模拟推广至三维爆破细观模拟。模型的基本原理为基于能量守恒理论,假设爆炸时刻产生的能量全部由爆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承受,并转化为动能,进而能量在碎裂的岩块中传递、吸收,最终达到平衡,爆炸过程结束。将原模型方程改为适用于三维爆破模拟方程,并调整了能量分配和参数设置。使用PFC3D模拟了在露天矿边坡内A3爆破点处100kg TNT爆炸直至岩体回复平衡的细观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速度矢量、位移矢量和CForce变化趋势后,可将该过程分为3个阶段:Step 1~100、Step100~350、Step350~4690。其时间远小于原模型模拟至平衡时间,这主要是由于模型从二维转化为三维所造成的。颗粒动能减小为原模型的0.085~0.128倍。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连通容器内气体爆炸规律,采用Fluent(经典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柱形连通容器内预混气体爆炸过程进行模拟,模拟了不同点火位置和火焰传播方向条件下连通容器内火焰传播过程和压力变化,并分析了连通容器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场.结果表明:火焰面在传播过程中并非完全对称,当火焰到达传爆容器后,湍流燃烧剧烈,火焰不规则变形显著;端面点火后在传爆容器内产生的压力峰值和压力波动比中心点火时更大;当起爆容器为大容器时,传爆容器内气体预压缩程度更大,压力峰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