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2篇 |
免费 | 346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9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122篇 |
综合类 | 663篇 |
基础理论 | 156篇 |
污染及防治 | 84篇 |
评价与监测 | 32篇 |
社会与环境 | 45篇 |
灾害及防治 | 2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某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梯级开发的关键工程,其进水口高边坡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该电站进水口边坡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边坡开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其变形机理,说明此高边坡存在如下变形破坏形式:①楔形体滑动破坏;②扩展式的平面型塌滑和滑移型崩塌破坏;③卸荷松弛变形破坏。采用三维块体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这类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115.
通过对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中的条分理论和响应面法的研究,针对边坡可靠性计算往往没有明确的解析表达式,以及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和响应面法(RSM)的特点,将响应面法中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以条分模式中的稳定性系数隐式方程的迭代计算方法代替,建立了条分模式下的边坡可靠性计算的极限状态方程,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可靠性响应面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响应面法原理简单,计算效率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精度,适用于对边坡可靠度的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116.
为有效评价与预测滑坡的稳定状态,提出基于卸加载响应比参数的滑坡稳定状态划分的新方法.在阐述卸加载响应比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损伤力学角度探讨并建立了卸加载响应比与损伤变量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分析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与损伤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卸加载响应比与滑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量关系.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卸加载响应比值划分了滑坡稳定状态区间.并以新滩滑坡为例,计算所得卸加载响应比所对应的滑坡稳定状态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可以用卸加载响应比参数对滑坡稳定状态进行评价,它与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一样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118.
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边坡滑坡灾害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工程在强降雨后所发生的滑坡灾害,香港土木工程署当时根据滑坡 后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滑坡的起因,并提出了整治措施,为香港地区其它人工填土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也为类似滑坡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对Janbu普遍条分法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anbu普遍条分法(或称严格Janbu法)是第一个基于任意形状滑面且考虑滑体所有平衡条件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该方法存在的严重不收敛问题一直困扰着边坡理论和工程界近半个世纪。本文基于Janbu普遍条分法的基本原理和假设,重新推导出数学上更为简洁的安全系数积分表达式,指出传统计算格式不易收敛性是推力二阶导数的不合理数值误差所致,应用数值平滑技术可减少这个误差,使计算过程稳定收敛。研究表明,改进后的Janbu普遍条分法不失为理论相对严格、工程较为实用的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0.
梳子坝淤砂形态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水槽试验,探讨梳子坝淤砂的形态特征、淤砂长度和回淤坡度等,初步得到:(1)梳子坝在全闭塞时,淤砂形态与实体坝相似,在淤砂区的前部,淤砂高度大致等于坝体高度,在淤砂区的尾部,都有一个明显的陡坎;梳子坝在部分闭塞时,淤砂形态与不闭塞情况下淤砂形态相似,在淤砂区的前部,都有一个缓坡。不闭塞时形成的缓坡坡度稍大于部分闭塞时的缓坡坡度,但都明显小于水下休止角,表明梳子坝淤砂形态异于狭缝坝。(2)梳子坝淤砂长度与切口宽度有关,大致有随着切口宽度的增大而减短的趋势;切口密度和泥石流浓度对淤砂长度有影响,淤砂长度有大致随切口密度的增大而堆积长度减短的趋势。(3)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梳子坝回淤坡度与实体坝相比大致相近,波动范围很小;在相同的切口宽度条件下,切口密度对回淤坡度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证明沟床坡度和泥石流的物质级配、容重及规模对回淤坡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