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篇 |
环保管理 | 42篇 |
综合类 | 304篇 |
基础理论 | 84篇 |
污染及防治 | 12篇 |
评价与监测 | 10篇 |
社会与环境 | 87篇 |
灾害及防治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相似文献
122.
在河南省新乡市某电池厂东南污灌农田区不同距离处挖掘土壤剖面6个,高密度采集剖面样品,并在污灌农田区和电池厂西部不同距离处采集表层混合样12个,共获得土壤样品238份,同时在污灌农田区采集粮食样品13份.用ICP-MS法测定Cd、Ni、Pb、Cr、Cu和Zn含量,AFS法测定Hg和As含量,并对土壤重金属的垂直迁移、污染状况、来源及污染农田的分类管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灌农田耕层Cd平均含量均高于其风险管制值(GB 15618-2018),其他重金属几乎全部低于筛选值.Cd是最主要的致污因子,其他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贡献可以忽略.耕层Cd、Ni和As含量随着距电池厂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大多数剖面中Cd、Ni、Cr、Cu、Zn和As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聚性,Pb含量自上而下逐渐递减,Hg含量上下基本一致.污灌农田Cd、Ni和As主要来自污灌,同时受电池厂的干湿沉降影响,是工业源重金属;Cu、Zn、Cr和Pb属于农业源重金属;Hg是自然和人为混合源重金属.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及农产品质量综合确定距离电池厂大约3.5 km以内的污灌农田属于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应尽快禁止食用农产品的种植,代之以苗圃、林地. 相似文献
123.
为探究锌(Zn)污染对农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分别以猪粪和尿素为肥源进行室内培养实验,对比分析不同含量Zn (0、50、500、1500和5000mg/kg)对N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在培养第52d向所有处理再次添加尿素以探究其长期效应,共培养80d.结果表明:第1次添加肥料阶段,在尿素为肥源处理中不同含量Zn均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P<0.05),而猪粪为肥源处理中除50mg/kg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它含量处理均显著促进N2O排放(P<0.05).第2次添加肥料阶段,不同肥源条件下Zn的作用规律一致,即50mg/kg无显著影响(P>0.05),500和1500mg/kg显著提高N2O排放而5000mg/kg处理与之相反(P<0.05).此阶段500、1500和5000mg/kg处理以猪粪和尿素为肥源时其N2O累积排放量与同肥源对照的比值分别为3.49、3.13、0.01和2.53、2.74、0.04,可见同等含量Zn在猪粪为肥源条件下作用更强,500和1500mg/kg Zn的促进机制为Zn提高了土壤中NH4+-N、NO3--N含量以及控制反硝化过程N2O产生和还原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比值(nirS/nosZ),而5000mg/kg Zn抑制了土壤中NH4+-N进一步转化为NO3--N,从而降低了N2O排放. 相似文献
124.
ROSS B. CUNNINGHAM† DAVID B. LINDENMAYER† MASON CRANE† DAMIAN MICHAEL† CHRISTOPHER MacGREGOR † REBECCA MONTAGUE-DRAKE† JOERN FISCHER† 《Conservation biology》2008,22(3):742-752
Abstrac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n agricultural land is a major issue worldwide. We estimated separate and joint effects of remnant native woodland vegetation and recent tree plantings on birds on farms (approximately 500–1000 ha) in the heavily cleared wheat and sheep belt of southern Australia. Much of the variation (>70%) in bird responses was explained by 3 factors: remnant native-vegetation attributes (native grassland, scattered paddock trees, patches of remnant native woodland);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lanted native trees; and the size and shape of tree planting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species, remnant native vegetation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tree planting, in a 3:1 ratio, approximately. Farms with high values for remnant native vegetation were those most likely to support declining or vulnerable species, although some individual species of conservation concern occurred on farms with large plantings. Farm management for improved bird conservation should account for the cumulative and complementary contributions of many components of remnant native-vegetation cover (e.g., scattered paddock trees and fallen timber) as well as areas of restored native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125.
岷江上游退耕还林与生态恢复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因地域的差异存在不同的问题。长江上游山区本质属于受干扰山地系统,生态恢复需从多尺度和多角度入手。作为一个契机,退耕还林对生态恢复的作用在持续性和生态性上存在着矛盾和统一,同时也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针对岷江上游区域,在分析了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对比,讨论了人工林种植后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抚育较好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指数增加,人工林需要加强人为的干预,并根据在该区域的社会经济调查,指出了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的油菜(Brassica napus L.)配施螯合剂对铅(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品种秦油1号(QY-1)和白菜型油菜品种三月黄(SYH)在0%、 2%和4%的水溶性壳聚糖(WSC)处理下对中国北方河南和南方广西两种典型Pb污染农田土壤中Pb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并进一步在河南某Pb污染农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两个油菜品种在WSC条件下的修复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与对照处理相比,QY-1和SYH的生物量受WSC含量和土壤类型影响显著,随着WSC含量增加QY-1的生物量在两种土壤条件下呈下降趋势,而低含量WSC处理下SYH生物量显著提高,在高含量WSC处理下生物量下降.如广西Pb污染土壤上2%WSC处理下SYH生物量上升最明显,与对照处理相比,生物量提高了80.96%.两个油菜品种不同部位Pb含量也受WSC含量和土壤类型的影响,QY-1地上部分和根部分在河南Pb污染土壤上随WSC含量的升高而增加,在广西Pb污染土壤上随WSC含量的升高而降低.Pb提取量是评价植物修复效率的关键.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YH配施WSC处... 相似文献
127.
基于选择试验模型的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市场价值是基本农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本农田价值的全面认识与科学评估,有助于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建立。针对目前中国耕地和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研究中尚未引入选择试验模型的现状,论文尝试将选择试验模型引入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展开实证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认知差异;然后运用选择试验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偏好及其可能的异质性来源;最后评估并比较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得出德清县基本农田的非市场价值。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①城乡居民对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偏好存在差异,其认知偏好受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收入、行为和态度变量的影响;②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平均年支付意愿为143.04元/户,农村居民平均年支付意愿为27.47元/户,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显著影响其支付意愿;③Mixed Logit模型能够揭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选择偏好的异质性及其可能来源,且模型拟合程度更高,解释力优于MNL模型,但是,在应用MNL模型和Mixed Logit模型评估属性的支付意愿时,估计结果存在差异;④计算结果表明,2009年德清县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为2.58×108元,单位面积非市场价值为1.27×104元/hm2,占基本农田总价值的54.17%。 相似文献
128.
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2~2013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重心模型法,对12 a间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项目平均规模受地形影响较大,项目平均投资额与项目区区位条件、地形条件、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有关。2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及项目投资额的重心移动均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呈现波动变化,但基本集中在全市的中部位置,全市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均衡性。项目重心整体呈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重心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受政策因素影响明显。3根据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和项目投资额的重心点及其移动轨迹可以将重庆市12 a间农用地整治项目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成熟阶段四个阶段。最后对重庆市农用地整治政策制定和项目布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9.
农民非农收入与农村土地流转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流转能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协整方法对农民非农收入影响农地流转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非农收入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却存在波动.同时,农民非农收入水平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早期农地流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弱.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提供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与素质;培育完善农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0.
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调整农田保护和农地发展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对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证,基于生态外溢的视角,运用选择实验法计算基于市民支付意愿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并修正得到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介于683.10~6 169.60元/hm~2之间。进一步依据粮食安全法将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划分为17个支付区和25个受偿区,得到各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最后依据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和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计算出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县(市、区)间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绝对值总和为44.0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提供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