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75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土地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营养失调、土地污染严重.保护措施: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使用审批手续;有效控制土地减少趋势,抑制交通,城建用地过快增长,合理开发荒地、闲散废弃地和复垦;完善法制建设,严格依法管理、调整现行土地税费体系;采取有力措施防治乡镇、企业水污染、化肥污染、应用薄膜污染等.  相似文献   
122.
内蒙古主要作物农田优化灌溉动态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灌溉是预防或减轻旱灾的有效手段,适时适量灌溉是节约日益匮乏的有限水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土壤一作物一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资料,确定出春小麦、春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土壤水分控制的下限标准,提出了两种作物根系生长动态模拟方程和蒸散系数模拟方程,在土壤水分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报灌溉日期的方法,并以春小麦、春玉米农田为例进行了检验,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3.
朱迪  张朝晖  王智慧 《环境科学》2022,43(4):2115-2123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毛尖镇高寨水库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农田泥炭藓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和重金属的污染来源,选取了该区域附近的农田泥炭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泥炭藓及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采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和农田泥炭藓中的重金属含量排序分别为:V>Zn>Cr>Pb>...  相似文献   
124.
为探究湖南省典型工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以氟化工厂、皮革工厂和电镀工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周边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估和风险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解析,利用Monte-Carlo模型对于区域生态风险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中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Zn,其均值为背景值的4.46和2.73倍;3个典型工厂周边土壤中Zn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氟化厂周边土壤中Cd处于偏中度污染水平;典型工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自自然源、工业活动源(“三废”排放、矿产挖掘、金属冶炼等活动)和交通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氟化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处于高风险等级,皮革厂和电镀厂生态风险处于较高风险等级,Cd是主要贡献元素.Monte-Carlo概率生态风险评价结果降低了确定性评价的不确定性,可为区域实现精准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微塑料(直径<5 mm的塑料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土壤及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本研究基于黄河中游大理河流域采集的21个沉积泥沙和12个农田土壤样品,分析了大理河流域不同介质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和组成差异,揭示了不同介质中微塑料来源及 沉积泥沙中微塑料丰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沉积泥沙和农田土壤中都受到微塑料的严重污染,其丰度分别为440~1190个·kg-1和1180~2930个·kg-1,其中,小粒径微塑料(粒径<500 μm)为主要组成,分别占泥沙和土壤中微塑料颗粒总数的50.12%和72.5%.纤维是泥沙和土壤中微塑料最常见的形状,分别为66.95%和48.3%;薄膜和小球微塑料在农田土壤中较多,比沉积泥沙中高6.51%和13.83%.通过拉曼 光谱仪测试,沉积泥沙中微塑料聚合物组成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农田土壤中主要微塑料聚合物组成为聚乙烯(PE).农用地膜是农田土壤中主要微塑料来源,生活污水和固体废物是泥沙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此外,沉积泥沙中微塑料丰度的主要影响 因素为速效磷含量和径流流速.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黄河中游流域微塑料污染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城乡经济转型及农村人口快速城市化促使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利用方式发生转变,农户家庭耕地生存依赖度弱化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1 14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运用Biprobit模型分析不同主体功能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调研区域41.10%的农户家庭参与土地流转,土地流入转出租金分别为2 751.12元/hm~2、4 391.33元/hm~2,土地流转发生率较高但租金水平整体偏低,且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重点开发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较好,流转参与率及租金水平较高;农产品主产区流转参与率较高,但租金水平较低;生态功能区土地流转参与率及租金水平较低,流转市场发育迟缓。(2)区域间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空间差异明显。其中,生态功能区农户耕地资源利用的食物生产功能弱化明显,而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则明显弱化耕地资源的养老就业功能。(3)整体而言,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显著。其中,家庭耕地利用在经济贡献、养老就业及食物生产等方面承担的功能越强,其家庭做出土地转出决策的可能性愈小;而选择土地流入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家庭耕地利用所表征的选择馈赠功能越强,其家庭越倾向于留存土地,且区域差异明显。重点开发区的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较高,作用方向与整体基本一致;生态功能区的相关系数及显著程度最低,且作用方向偏离整体幅度较大。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土地流转发育受耕地利用功能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7.
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调整农田保护和农地发展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对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证,基于生态外溢的视角,运用选择实验法计算基于市民支付意愿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并修正得到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介于683.10~6 169.60元/hm~2之间。进一步依据粮食安全法将武汉城市圈42个县(市、区)划分为17个支付区和25个受偿区,得到各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最后依据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标准和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面积计算出武汉城市圈地方政府县(市、区)间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的绝对值总和为44.0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农田生态补偿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构建提供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8.
Cultivated and settlement areas were studied in a small area (14 km2) in South Wollo, Ethiopia, by aerial photos, satellite images, field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Areas for cultivation/rural settlement decreased a few per cent between 1958 and 2013. Cultivated land per household slowly decreased in 1958–2003 but in 2003–2013 the annual decrease was 3–4 times higher. New farm buildings are often built on cultivated land, and abandoned buildings areas return to cultivation. Rainwater harvesting ponds have increased the areas with perennial crops that are important as a source of income. Tin roofed buildings are signs of improved livelihood. Very small farm size and rain-dependent agriculture combined with climate variability make food security vulnerable. Land-use inventories including remote sensing and local knowledge would be a valuable approach to assess livelihood needs. Further, it should involve decision makers at different levels, but loca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fficers may play a central role.  相似文献   
129.
根据江西省2013年采集的16582个农田耕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等相结合方法,研究了江西省耕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7.90、1.58和0.52 g·kg~(-1),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平均值分别为11.72、38.29和3.38,土壤C∶N∶P比平均值为34.44∶3.03∶1,说明P是江西省耕地土壤主要的限制因素.此外,由于碳、氮、磷三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性,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中不存在稳定的"Redfield ratio";半方差函数表明,江西省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空间变异特征主要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经ANOVA检验显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显著(p0.05),土壤SOC和TN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TP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水旱轮作,土壤C∶N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旱地,土壤C∶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N∶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两季旱地.总体而言,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是农田利用方式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C∶N∶P比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及养分的限制性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0.
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对绿洲气候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新疆南部干旱区最近几年的戈壁绿洲开发已改变了整个地州的气候变化,使其变为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戈壁绿洲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2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2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