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63篇 |
综合类 | 160篇 |
基础理论 | 31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9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50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Korhone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1,63(4):367-375
Industrial ecology (I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ystems based on recycling of matter and cascading of energy through coop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local/regional industrial ecosystem approach is reflected in two examples from Finland. The local forest industry system is based on renewable resources, waste materials and energy utilisation between forestry companies, a saw-mill, a pulp mill, a paper mill and a forest industry power plant. Waste energy from electricity production i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heat and process steam. Regional city energy supply systems in Finland are also to a large extent arranged around power plants that utilise waste energy. The potential of combining the forest industry system with the energy supply systems of cities is considered and the conditions for success in the Finnish cas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52.
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提出加快落实2030年国家碳达峰任务。考虑到城市在国家碳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和极大潜力,以及其碳排放在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深入认识中国城市碳达峰趋势的类型特征,对地方政府设计和开展差异化达峰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碳达峰趋势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与K均值聚类算法,对中国286个样本城市的达峰趋势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达峰类型可以划分为5类,根据其特点可概括为低碳潜力型城市、低碳示范型城市、人口流失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其中,低碳潜力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是决定我国能否落实2030年达峰行动的关键。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本文对城市碳达峰的目标设计和行动重点提出了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253.
近年来,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在我国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本研究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收集广州、太古、昆明、厦门、南昌、绵阳、南京、青岛、北京和天津等10个城市及五指山地区的大气颗粒物,利用被动采样技术收集除南京和天津外9个城市和地区的大气颗粒物,调查颗粒物中的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acid,PFO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主动采样方法揭示了PFAAs的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上,10个典型城市中,PFOA浓度范围为0.08—25 pg·m-3,0.11—36 ng·g-1;PFOS浓度范围为(0.12—14 pg·m-3,0.19—9.4 ng·g-1),五指山PFOA(0.23—1.2 pg·m-3,0.16—0.83 ng·g-1)和PFOS(0.31—0.93 pg·m-3,0.31—1.1 ng·g-1)的浓度低于10个典型城市.PFOA和PFOS浓度整体上呈现东部 > 中部 > 西部 > 背景点的趋势.时间变化上,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PFOA浓度没有呈现显著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PFOS浓度在秋冬季(4.2±4.7 pg·m-3,2.1±1.9 ng·g-1)低于春夏季(6.3±3.9 pg·m-3,4.7±1.6 ng·g-1).五指山PFOS浓度在旱季(0.48±0.23 pg·m-3,0.57±0.22 ng·g-1)和雨季(0.52±0.24 pg·m-3,0.56±0.27 ng·g-1)处于同一水平.其他9城市PFAAs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具有显著差异.10个典型城市PFAAs的来源主要与排放源的分布有关,背景点五指山主要受长距离迁移的影响.大气被动采样获得的PFAAs浓度与主动采样具有显著差异,较长的采样时间可能造成PFAAs的积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被动与主动采样获得的浓度变化趋势呈现一致规律,揭示了被动采样方法的适用性.PFOA的采样速率为18±16 m3·d-1,PFOS的采样速率为3.1±2.4 m3·d-1.针对PFAAs的被动采样捕集理论和适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4.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共28项考核指标(集中供热率仅考核北方城市),其中11项指标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测类指标是环保模范城市考核中定量考核的主要方面,也是在创模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笔者根据多年参与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的体会,提出了各项指标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255.
随着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现代技术与人居环境的高度融合加剧了城市问题的凸显,“城市病”现象愈发严重。研究聚焦于住房与交通两大核心领域,深入探讨了它们对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在住房方面,房价与经济实力的匹配度、居住空间对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以及住房支出对育龄人口的影响均得到了详细分析。 在交通方面,考察了道路资源、通勤距离、通勤耗时、高峰期拥堵以及城市交通对初入职场者的影响,揭示了城市交通难题对居民生活和城市效率的负面效应。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居民生活压力,降低了生活品质,更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因此,人居环境解耦的重要性得以强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被视为解决土地资源紧张、住房短缺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根本途径。为解决这些问题,引入了高架城市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有效利用城市立体空间来应对“城市病”,有助于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增加住房供应并改善交通状况,从而为现代城市的高效、健康发展提供一条可行路径,有望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56.
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社会城镇规划与自然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城镇规划体系需要纳入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首先以发达国家及世界著名大城市为参考,对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措施分别进行了综述和提炼;然后,以上海为例,对照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及存在的脆弱性,包括城镇发展规划与气候环境的相容性考虑不够、城镇化过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缺乏充分论证、城镇基础设施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低、气候变化对城镇人体健康的影响未给予高度关注等;最后,指出了我国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即充分考虑区域气候容量、大力构建生态绿色通风廊道;深入开展城镇功能布局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加强城市气候变化研究和实验,不断更新城市规划设计参数和标准规范;加大对脆弱人群和外来常住人口生命安全和人体健康监测预警;积极完善城镇化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等,以期为城镇发展体系的编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57.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能力建设水平较低.所需环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城镇供水)建设技术不能照搬国外或东部发达地区现有的技术.为了深入了解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现状与技术总体需求状况。开发适合中国西部小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旋经济适用技术。论文对西部30余个小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适合中国西部小城镇社会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的拟选经济适用技术,以期为技术开发和集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8.
大连和青岛城市经营模式的对比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经营为城市创造出独特的品牌资产。使城市拥有了一种垄断性资源。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连和青岛在经营城市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大连市以环境提升竞争力.招商引资,发展外经外贸。实现经济腾飞;青岛市以工业立市,依托产品和企业扩大经济实力。推进城市建设。两个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本文在概括和总结这两种模式特征的基础上对其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连模式高瞻远瞩。适合于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高度发达的城市地区。因而长远意义重大;青岛模式切合中国国情,适合于现阶段的一般城市。现实价值更高。城市经营的成败还在于人,在于主要领导者和关键部门。要提倡经营城市,学会经营城市,善于经营城市。 相似文献
259.
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般问题外。西部资源型城市还面临诸如交通条件差、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严酷、文化观念落后以及科技含量低和人才短缺等特殊的制约,但同时西部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抢抓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两个生态环境。营造经济转型环境。积极主动地实施经济转型是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60.
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4):27-31
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本文在分析、总结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