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545篇
综合类   723篇
基础理论   142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443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区域经济发展靠产业集群的支撑。在我国的压缩型工业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维持其可持续性的空间愈来愈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生态化趋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而产业集聚为产业生态化创造了条件。加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能够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以“3R”为原则.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聚。在重、化工产业优先创建生态工业园.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功能引入企业和集聚产业,构成资源循环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改造原有的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促使其向生态化层次升华.引导新的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型产业.推行保护性开发。产业集聚与生态园建设并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92.
研究1990—2004年上海户籍人口分布变动情况。发现1993年上海人口分布变动出现拐点。1994年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明显活跃。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对上海人口郊区化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均GDP、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投资这三个经济因素对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产生重要影响;上海人均GDP恰好为2000美元时,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明显活跃。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人口郊区化活跃形成对比。  相似文献   
993.
循环经济概念下的资源稀缺已由传统经济下的含义扩展为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稀缺。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出发,在定义了资源稀缺度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得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994.
以制约认证审核质量提高的五大矛盾为基础,阐述认证市场监管发展方向,从增强认证行业自律角度提出建立以认证认可协会为主体、全体认证公司参与的同业复核制度,以提高审核有效性,促进认证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95.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与广东节约水平现状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贯穿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包括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节约支撑能力、资源禀赋变化与弹性系数等4领域共51个指标。应用该指标体系估算结果表明,广东省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污、资源化等核心指标目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每年均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行政管理费用所占GDP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反映广东与其它地区的差异已经从数量的差异发展为结构性差异。GDP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出粗放型特征没有根本转变。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偏低,在制度支撑、科技支撑、教育支撑指标等方面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996.
997.
市场经济中的安全工程专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市场经济背景和煤矿企业改革现状,阐明了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专业改革的迫切性和发展的方向,探讨了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安徽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区域经济差异普遍存在。这种差异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合作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若增长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扩大地区贫富差距,阻碍区域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准确定位和疏导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地方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县为单位,对安徽省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安徽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共生开发,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现象,研究意义重大。以湖南旅游资源为对象,以景区为共生单元,通过景区旅游资源类型结构确定红色主导、绿色主导、蓝色主导、古色主导、娱乐科教主导五类,依据景区质量指数和景区间便捷程度指数计算共生势能,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运用Ucinet和ArcGIS软件分析发现:湖南旅游资源共生势能存在五个等级,表现着纯利他的首要联络中心、利他主导的次要联络中心、对称互利的重要联络点、非对称互利的一般联络点、纯利己的松散联络点属性,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共生势能的显著优势。旅游资源共生系统由五大共生群落组成,红色旅游资源发挥了显著的组织作用,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的内部联系最紧密,具有良好的共生势能;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共建,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和环洞庭古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内部联系依次降低;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与其他四个共生群落均有联系,与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而湘南古色、红色、蓝色旅游资源共建的与湘西南绿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之间联系较紧密。红色旅游资源是湖南旅游资源共生系统核心区的主体,核心区53个景区中,红色主导型景区占33.96%;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为优势的共生群落中占50.9%。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资源表现着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支持作用和协同作用,体现了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旅游市场开发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催促着旅游业发展的脚步。文章结合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旅游市场开发的原则、措施、方法、过程和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并探讨了旅游市场开发的利弊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