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7篇
  免费   906篇
  国内免费   1858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159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2831篇
基础理论   50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45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从芒硝法(Na2SO4)氟硅酸钠生产工艺过程分析了氟硅酸钠母液废水的来源和主要成分,剖析了现有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存在的三个方面缺陷,并从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完善治理设施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全面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32.
通过对大连重工集团五台文丘里—麻石除尘器脱硫率的测定、各关键点pH值的测定、渣池中各金属含量的测定,说明了以锅炉冲渣水为水源进行湿法除尘,既经济又可达到稳定脱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3.
研究溶液浊度、pH值及不同光源等因素对 2 ,4 二氯酚降解的影响 ,确定了UV/H2 O2 光氧化降解 2 ,4 二氯酚反应器的水质适用范围 (浊度小于 6NTU)。在 30W的紫外光照射下 ,2 0mg/L 2 ,4 二氯酚 ,H2 O2 的投加剂量为 1 .2 8mg/L时 ,90min内 2 ,4 二氯酚去除率可达到 95 % .实验证明UV/H2 O2 光氧化技术是低浊度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34.
采用间歇式静态杯罐试验方法,对残余NH3-N浓度5~15mg/L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了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和不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期间pH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残余NH3-N,对于本试验中的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在最佳次氯酸钠投药量为0.1%(Vcl/VH2O),最佳反应时间在30~50min,其对NH3-N去除率为65.3%,经过氧化处理后,其水质可以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对NH3-N≤5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335.
姜锋 《环境工程》1997,15(2):45-46,38
扼要报道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法处理金川铜自热熔炼烟气生产焦亚硫酸钠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36.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与其它生物脱氮技术相比,除无污泥膨胀、污泥量少、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外,还可以提高硝化反硝化速度、增强硝化反硝化菌的抗毒性及节省碳源消耗等。  相似文献   
337.
在抚仙湖北岸构建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对窑泥沟入湖河道污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水力负荷年平均为37mm/d,氮负荷年平均为3.315g/m2·d,对污水中NOx、NH+4、TON和TN去除率年平均分别为62.7%、53.8%、62.4%和57.5%.  相似文献   
338.
河岸缓冲区氮素截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缓冲区对氮素的有效截留以阻止其进入河流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是美国资源局所认可的一种最佳管理措施。总结河岸缓冲区中氮素截留的主要机制、影响因素及缓冲区的管理原则。最主要截留机制为反硝化作用与植物吸收,相应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缓冲区的水文特征。为达到较好的氮素截留效率,必须重建退化的缓冲区、保护缓冲区的完整性与不受干扰,并与其他流域管理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339.
以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污水厂在冬季低温下的实际运行为例,重点分析了低温生物脱氮的影响因子,并探讨影响低温生物脱氮的因素.根据污水处理厂冬季水温特征和低温脱氮影响规律,结合污水厂运行经验和数据分析提出太湖流域污水厂低温生物脱氮的适合措施,以达到低温下保证运行效果使出水达标,并结合冬季低温下太湖流域污水厂的特点,为保证总氮出水达标提出来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340.
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基本的形式到后来的各种变形,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模式上都发展迅速。文章首先给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沟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和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这几种典型的交替式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问题和其发展方向。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灵活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