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554篇
基础理论   129篇
污染及防治   155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针对高负荷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盐度抑制问题,通过批次试验探究了不同钠盐(CH3COONa、NaCl和Na2SO4)对中温混合发酵体系的影响,考察了添加不同浓度钠盐时混合发酵体系的甲烷累积产量、有机物去除率、挥发性脂肪酸(VFAs)累积量及水解、酸化、乙酸化和产甲烷速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H3COONa浓度的增加,相应的甲烷产量逐渐增加,但在高浓度时理论甲烷产量降低,当Na+浓度为8 g·L-1时,对产甲烷抑制率为21%.此外,NaCl和Na2SO4对甲烷累积产量具有抑制作用,相同Na+浓度下,Na2SO4对混合发酵体系甲烷产量的抑制作用更大;当SO42-浓度为8.3 g·L-1时,相应甲烷抑制率为23%.相反,Cl-浓度为3.1~6.2 g·L-1时,对混合发酵过程中甲烷抑制率为4.6%~7.7%;但随着Cl-浓度增至9.3~12.3 g·L-1时,甲烷产量提升了14.5%~37.6%.分析认为,NaCl对混合发酵过程有机物去除率的抑制作用主要是Na+的影响,而Na2SO4的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SO42-和Na+的协同作用.NaCl和Na2SO4对水解速率和产甲烷速率的抑制作用较大,而对酸化速率和乙酸化速率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92.
土壤酶对外源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非作物连续培养,研究了不同剂量、不同形态外源硒(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对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低剂量(10 mg·kg~(-1))无机硒(亚硒酸钠)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相同剂量有机硒(硒代蛋氨酸)处理时,3种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激活状态.高剂量(30 mg·kg~(-1))无机硒(亚硒酸钠)处理时,3种酶活性均表现先激活后抑制,其中对脲酶影响最大,对蔗糖酶影响次之,对中性磷酸酶影响最小.而施入高剂量(30 mg·kg~(-1))有机硒(硒代蛋氨酸)后,对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的激活作用明显大于无机硒的影响,但对磷酸酶的影响不明显.试验充分说明施入不同剂量、不同形态的外源硒,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并且有机硒比无机硒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能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N、P、C养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用有机硒替代无机硒作为外源硒源,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循环气提法脱除原油储罐中的硫化氢以达到降低储罐内硫化氢浓度的目的。某联合站卸油台零位罐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7h的实验,零位罐观察口硫化氢浓度可由484mg/m3降低至9mg/m3。文章主要介绍了循环气提法在轮三联合站卸油台零位罐的实验过程、除硫剂的筛选及在某联合站原油储罐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储罐内硫化氢浓度。  相似文献   
994.
This study designs and applies a new energy-conservation type solar-powered lighting system using a high-pressure sodium lamp to areas not having any utility company's electricity. The proposed system uses a zero-voltage-switching (ZVS) DC/DC converter in the batteries’ charge circuit to reduce the switching loss for a higher charging efficiency. Said system also adopts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technique to maximize the solar panels’ photovoltaic conversion capability. When dark, the batteries in the proposed system will discharge, with a raised voltage, through a push-pull DC/DC converter; said voltage, as the input voltage of the series-parallel resonant inverter, will be regulated to dim the lamp. To enable the efficient usage of the batteries’ stored energy capacity, this control schem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may adjust the night-time discharge time lengths, according to season difference, and compute the usable capacity for the load, according to the batteries’ charged voltage, so as to select a suitable pre-scheduled light-dimming curve for the lamp to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the batteries and continuity in lighting when dark.  相似文献   
995.
996.
邹兴  张懿 《环境化学》2000,19(5):470-473
研究了铬酸纳共存时对铝酸钠溶液种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铬酸钠的铝酸钠溶液中,铝铬比大于3.6时,铬酸钠的存在对铝酸钠种分没有明显影响;铝铬比小于1.8时,铬酸钠的存在对铝酸钠种分有明显影响,本文还试验了选择一定组成的实际铝酸钠溶液,经种分,使铬酸钠与铝酸钠完全有得到了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997.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光度法,成功地分离了水中几何可溶性硫化物,并用于废水分析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通过近三年实验室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校准曲线制作的一系列原始数据的收集,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校准曲线、-余标准偏差、斜率扩展不确定度、截距扩展不确定度开展了详细讨论,得出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校准曲线斜率(b)参考范围为:0.019 1±0.00044,截距(a)参考值范围:0.003 3±0.005 0.此结果对实验室分析人员判定硫化物项目校准曲线制作是否合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考查了初始p H值、反应温度、接种量等对硫酸盐还原菌菌株的生长和对重金属铅去除效果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XRD)、表面能量色谱分析(EDS)对沉淀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及去除铅的最佳条件为:p H=8.0,温度30℃,接种量10%,该条件下的去除率高达99.79%。所得到的沉淀物为硫化铅,立方方铅矿结构,结晶度良好。进一步研究了最佳条件下不同初始浓度硝酸铅对硫酸盐还原菌细胞中亚硫酸盐还原酶(SiR)和腺苷酰硫酸还原酶(APS)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铅质量浓度低于950mg/L时,亚硫酸盐还原酶和APS还原酶比活力受到轻微抑制,当硝酸铅质量浓度为1 100 mg/L时,其比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重金属铅对亚硫酸盐还原酶比活力抑制作用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对比选用有机巯基类高分子螯合剂(DDTC)、无机硫(Na_2S)和氢氧化钠(Na OH)作为电镀Ni的捕集剂,对模拟电镀废水中的络合Ni进行深度处理,重点考察了反应p H值、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以及絮凝剂种类等因素对Ni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络合Ni模拟废水ρ(Ni)=300mg/L,在p H9.0,Na_2S与DDTC投加比为ρ(Na_2S)/ρ(DDTC)=10,其中ρ(Na_2S)=600mg/L,ρ(DDTC)=60mg/L,反应时间t=6.0min,PAM投加量1.0mg/L时,Ni_2+的残余浓度为0.064mg/L,低于0.1mg/L达到废水排放标准;此外对Na_2S-DDTC与Ni反应生成的沉淀的溶出试验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该沉渣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形成二次污染;通过粒径分布统计分析以及SEM表面形态观察分析可知Na_2S-DDTC复配药剂对Ni的捕集作用主要为有絮凝-共沉淀的协同作用.通过本研究,可以为Na_2S-DDTC处理高浓度含络合Ni电镀废水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