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4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2939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167篇
环保管理   513篇
综合类   5012篇
基础理论   2258篇
污染及防治   668篇
评价与监测   341篇
社会与环境   298篇
灾害及防治   158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702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对某冶炼厂以南约30km^3的区域进行了Cd元素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造成Cd富集的原因。通过统计分析,总结了土壤中Cd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区域分布和垂向分布),并结合Cd元素的赋存形式、迁移机制对这些特征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解释。计算了该区cd的污染指数,以及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百分比。运用“化学定时炸弹”的理论,对该区土壤达到I}缶界含量的年限进行了估测。针对该区的污染来源及状况,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42.
爆炸波在饱和土介质中传播时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在Φ900平面波加载器中进行的饱和土爆炸波传播试验,通过试验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爆炸波在饱和土自由场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在刚性边界上的反射问题。试验表明饱和土中的气体含量是控制波传播规律的主要因素,在深度方向上自由场应力峰值可能随深度增加,而在刚性边界上荷载反射系数可能>2。对饱和土与非饱和土中波传播规律的区别,在确定饱和土中结构的设计荷载时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943.
镉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筛选籽粒Cd低积累型小麦品种,为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研究了 119个小麦品种植株各部位分别在1.5 mg·kg-1(低含量)和4.0 mg·kg-1(高含量)Cd污染土壤条件下对Cd的富集和转运特性,并探讨了小麦不同器官Cd含量的相关性和土壤Cd含量与小麦吸收Cd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供试...  相似文献   
944.
论述了土介质炸点痕迹特征参量及其控制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再分析和有效利用,得到爆源特征与炸点痕迹特征参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土介质上的炸点痕迹反演爆源特征的方法,并实现编程计算。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5.
为提高稻秆的降解率及其厌氧发酵甲烷产量,采用高氨氮畜禽废水作为氮源以驯化稻田土壤微生物,优化其降解稻秆的初始pH值,并评估水解产物液体发酵产甲烷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组驯化的微生物产纤维素酶活性及对稻秆木质素的降解率高于其它组及先前文献报道,分别达到4.01 IU和51.96%,且后期水解液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及还原糖含量最高.随着初始pH值的提高,稻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显著增加,稻秆水解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和TOC含量均显著增加,并在第7 d达到最高值.将水解稻秆7 d的水解液进行厌氧发酵显示,在初始pH=9.0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大,为37.60 mL·mL-1水解液.本实验结果表明, 驯化的稻田土微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解稻秆,提高水解液中TOC及VFAs含量,从而提高厌氧发酵的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946.
采用固定化技术处理土壤中菲、芘污染物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采用动胶杆菌(Zoogloea sp.)固定化技术包埋来降解土壤中菲、芘污染物,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系列浓度下,对降解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的接种量最为合理,在168h时,固定化细菌对菲、芘的降解率达84.89%和76.94%;而在相同条件下土著菌降解仅达到27.85%和19.65%,因此动胶杆菌(Zoogloea sp.)具有更好的降解能力.另外,还用电镜观察研究了动胶杆菌在载体中的分布形态,表明了固定化细菌降解土壤中菲、芘具有较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7.
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菜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   总被引:86,自引:3,他引:83  
在不同季节对11类、48种蔬菜的测定表明,硝态氮含量高于325mg·kg-1,达到4级污染水平的有20种,占调查总数的41.7%,包括全部叶菜类、部分瓜类、根菜类和葱蒜类蔬菜.其中硝态氮含量高于700mg·kg-1,超过4级污染水平的有5种,均为叶菜类蔬菜.叶菜硝态氮累积虽为严重,但其中部分蔬菜叶片的硝态氮含量却低于3级污染水平对不同类型菜地和农田土壤的测定发现,菜地0~200cma各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均高于农田土壤,常年露天菜地200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总量为1358.8kg·hm-2年大棚菜田为1411.8kg·hm-2,5年大棚则达1520.9kg·hm-2,而一般农田仅为245.4kg·hm-2.菜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严重威胁菜区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948.
油污染土壤气体抽排去污模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开展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机污染土壤气体抽排净化技术研究,在对油污染土壤的通风去污过程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化机理模拟模型.以华北地区典型土壤为实验土样,油污染物为例,通过一维土柱实验,研究了抽排气体流速、土壤含水率和土质对去污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抽排气体流速存在最佳值,土壤含水率对不同土质土壤净化时间影响不同,对粉砂土,含水率升高,净化效率增强;而对粘质土壤,结果正好相反.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模拟模型在实验限定条件范围内是准确和适用的.  相似文献   
949.
盐池封育草场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育是退化草场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封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土壤中种子库的状况。以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宁夏盐池县的退化草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性分析和排序方法对封育和未封育草场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封育区还是未封育区,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的土层,6~15cm土层的种子数很少;封育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大于未封育区,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H值较大,而D值较小,总体上看封育措施可以提高地上植被和土壤中种子的种类和数量,一些一年生植物、中生植物和盐生植物开始出现在地面或土壤种子库中。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分析结果则表明相同措施同一土层间种子库中等相似,而不同土层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封育措施导致了植被样方的相似性较低,然而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仍然较高,两者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0.
Abstract

Monensin (MON) is a coccidiostat used as a growth promoter that can reach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fertilization with manure from farm animals. To verify whether field-relevant concentrations of this drug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tropical soil bacteria, plate counts, CO2 efflux measurements,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 and community-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ing (CLPP) profiles were obtained for soil microcosms exposed to 1 or 10?mg kg?1 of MON across 11?days. Although 53% (1?mg kg?1) to 40% (10?mg kg?1) of the MON concentrations added to the microcosms dissipated within 5?days, a subtl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ulturable bacteria (<1 log CFU g?1), reduced (?20 to ?30%) or exacerbated (+25%) soil CO2 effluxes, a marked shift of non-bacterial fatty acids, and altered respiration of amines (1.22-fold decrease) and polymers (1.70-fold increase) were noted in some of the treatmen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N quickly killed some microorganisms and that the surviving populations were selected and metabolically stimulated. Consequently, MON should be monitored in agr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as part of One Health eff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