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06篇 |
免费 | 3915篇 |
国内免费 | 3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1篇 |
废物处理 | 158篇 |
环保管理 | 568篇 |
综合类 | 5627篇 |
基础理论 | 2711篇 |
污染及防治 | 990篇 |
评价与监测 | 37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4篇 |
灾害及防治 | 2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4篇 |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325篇 |
2022年 | 435篇 |
2021年 | 446篇 |
2020年 | 378篇 |
2019年 | 400篇 |
2018年 | 404篇 |
2017年 | 403篇 |
2016年 | 476篇 |
2015年 | 446篇 |
2014年 | 492篇 |
2013年 | 732篇 |
2012年 | 577篇 |
2011年 | 573篇 |
2010年 | 459篇 |
2009年 | 429篇 |
2008年 | 388篇 |
2007年 | 467篇 |
2006年 | 445篇 |
2005年 | 360篇 |
2004年 | 301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243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修复周期短和成本低等优势,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分析了1990—2022年场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化学氧化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表明,1990—2022年年度发文量呈增长趋势,中国和美国是发文量排名前二的国家,2010年后中国年发文量快速增加并位居第一,中国科学院在发文量及被引频次方面均高居榜首。基于关键词分析,总结归纳了化学氧化修复技术适用污染物类型、氧化剂种类和催化/活化方法以及化学氧化联合修复技术。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催化/活化方法研发、污染物降解机理探究以及在土壤和地下水中修复应用等方面;未来研究重点将聚焦于研发新型氧化剂和靶向催化/活化材料,探究材料迁移扩散机制和活性氧化物质产生机理,发展协同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体系并推进工程化应用,以及建立化学氧化修复全过程风险监测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8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颁布了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标准及基准背景技术文件,为发展中国家启动标准制订和开展基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参考.然而,由于各国在环境立法框架、基准推导过程、环境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人群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基准名称、基准功能、保护受体以及基准取值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综述基于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基准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国家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名称、功能及基准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暴露情景和暴露途径设定、致癌物可接受风险水平选择以及人体暴露参数确定等4个方面,对不同国家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区域差异制定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的对策与方略,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制定场地土壤环境基准和标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83.
本文对西部某老工业区土壤中As、Pb、Cr、Cd、Hg、Zn的含量、空间分布状况展开了研究,并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该老工业区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6种元素与陕西土壤背景值相比超标100%,表明其不适宜作为居住用地开发。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Pb、Cr、Cd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3.83、1.7、1.94、1.09,均超过非致癌风险可接受值1,表明该老工业区对人们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对于致癌风险,As、Cr、Cd元素的致癌风险值远大于致癌风险边界值,分别超过致癌风险值的2个数量级(2.64×10-4)、4个数量级(1.94×10-2)、1个数量级(6.12×10-5),表示As和Cr已经达到了显著致癌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284.
Kakulu S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3,89(3):233-242
Cadmium, copper, lead, nickel and zinc concentrations were analys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in surface soil and tree bark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of Abuja, Nigeria,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tmospheric trace metal input in the area.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some of the studied metals were observed in the soil and tree bark samples from the commercial/high traffic areas of the city compared to backgroundvalues. In soil sample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he metals were 0.6±0.4, 18.0±4.0, 281±39, 16±4 and66±23 g g-1 dry weight for Cd, Cu, Pb, Ni and Zn, respectively, whils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in tree bark were 0.3±0.2, 12±4, 133±32, 13±3 and 61±10 g g-1 dry weight for Cd, Cu, Pb, Ni and Zn, respectively. The trend in trace metal levels suggested that automobile emissions are a major source of these metals 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b and Zn were recorded in the commercial areas of the city known for their high traffic densities. The levels of metal in the study area were relativelylow compared to levels found in some larger and older cities in various countrie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285.
环境生态风险评估(ERA)流程已经被纳入全球环境政策中,既用于规范新化学物质的授权和营销(前瞻性环境生态风险评估),也用于评估潜在的污染场地(回顾性环境生态风险评估)。将土壤生态毒理学应用于风险评估,能阐明有毒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中生命有机体的危害程度与范围。笔者主要介绍了应用评估因子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基于效应数据进行的外推与估算,并综述了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框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情况等,为中国开展土壤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和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6.
287.
Kalra N Jain MC Joshi HC Chaudhary R Kumar S Pathak H Sharma SK Kumar V Kumar R Harit RC Khan SA Hussain MZ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3,87(1):93-109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1996–97at Gulawathi, Muthiani and Salarpur Villages, IARI Farm, NewDelhi and NCPP Campus, Dadri to evaluate changes in soil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mustard (Brassica juncea L.), lentil (Lence esculentaMoench.),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maize (Zea mays L.) byvarying amounts of flyash addition (up to 50t ha-1) in soils atsowing/transplanting time of crops. Flyash addition in areasadjoining NCPP Thermal Power Plant, Dadri, Ghaziabad, U.P.ranged from 5–12 t ha-1 yr-1 in 1995–96. Shoot and root growthand yield of test crop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fter flyashincorporation resulted in beneficial effects of flyashaddition in most cases. The silt dominant texture of flyashimproved loamy sand to sandy loam textures of the surfacesoils at the farmers' fields. The increased growth in yield ofcrops with flyash incorporation was possibly due tomodifications in soil moisture retention and transmissioncharacteristics, bulk density,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such as pH and EC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he response offlyash addition in the soil on soil health and cropproductivity needs to be evaluated on long-term sustainableaspects. 相似文献
288.
干旱区绿洲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Cd、Pb、Zn和Ni等重金属在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全量和各赋存形态,以及它们在盆栽试验油菜(Brassica cole)中的质量分数,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该区土壤-油菜体系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Pb、Zn和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在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Pb、Zn和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根据相关性分析,油菜根部和叶部的Ni质量分数均与土壤中Ni的各非残渣态分布系数有相关性,表明当土壤中Ni以非残渣态存在时,活动性Ni的质量分数较高,其被生物吸收利用的可能性也较大;油菜根部的Zn质量分数与土壤中Zn的碳酸盐结合态分布系数显著的正相关性;油菜各部位Cd和Pb的质量分数与土壤中Cd和Pb的各形态分布系数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89.
合肥城市绿地土壤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合肥市一环内绿地土壤和近郊蜀山森林公园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表层0~10 cm的理化特性,分析了全磷与速效磷,速效磷与潜在酸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区绿地土壤的容重平均值为1.41 kg/cm3,土壤电导率显著高于近郊森林土壤;城市绿地土壤pH值多在7.51~8.50之间,与森林土壤相比,碱性化趋势明显;城市土壤具有明显的富磷和贫氮特征,其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44 g/kg,全磷含量平均值为792.0 mg/kg、速效磷含量为50.6 mg/kg,分别是近郊森林土壤的0.64倍、2.9倍和5.1倍;城市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79,p=0.000);潜在酸度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00)。 相似文献
290.
从pH值和离子加入量两个角度研究了砖红壤中Al和Pb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 当低数量的Al和Pb共存时, 离子的吸附量与其单独存在下的情形相比都有所下降, 该现象在低pH值的条件下较为明显, 而随着pH值升高则逐渐减弱;若Al和Pb共存时的初始浓度均为 1.0mmol·l-1, 两者之间的竞争吸附在pH 3.5至 5.5范围内都较为显著;此外, 当0.1mmol·l-1 的Pb与 1.0mmol·l-1 的Al共存时, Al的吸附没有受到Pb的影响, 此时尽管Al和Pb的浓度比为 10∶1, 但土壤对Pb的吸附并没有被Al完全抑制, 反映出土壤表面某些吸附位对Pb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