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0篇
  免费   1227篇
  国内免费   6641篇
安全科学   388篇
废物处理   411篇
环保管理   993篇
综合类   10825篇
基础理论   3230篇
污染及防治   1821篇
评价与监测   813篇
社会与环境   390篇
灾害及防治   157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626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616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776篇
  2015年   785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1316篇
  2012年   1148篇
  2011年   1177篇
  2010年   885篇
  2009年   865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925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氮的分级浸取技术,研究了胶州湾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的赋存形态.研究表明,胶州湾沉积物中可转化态氮可分为离子交换态、弱酸浸取态、强碱浸取态和强氧化剂浸取态.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占可转化态氮的比例各不相同.在细、中和粗粒级沉积物中,强氧化剂浸取态氮是可交换态氮的优势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氮的35.38%、44.38%和58.69%.在中、粗粒级沉积物中,强碱浸取态氮是无机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26.31%和25.85%.在细粒级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是优势态的无机氮,占可转化态氮的27.67%.相关分析表明,对于胶州湾来说,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氮的含量就越高,各形态氮大致与细、中粒级沉积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粗粒级沉积物含量呈负相关.研究还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数量、叶绿素a以及上覆水体中硝酸盐的含量大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这一方面说明了沉积物对上覆水体元素的含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沉积物中的氮对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有着较好的指示和十分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952.
模拟可见光下土壤表面石油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冬  赵雅芝  全燮  陈硕 《环境科学》2007,28(9):2052-2057
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分析了土壤中的初始含油量、土壤类型和土壤pH值对石油在土壤表面光降解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石油在光降解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在土壤表面上的光化学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实验测得石油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002 6~0.017 2 h-1,半衰期为40~267 h.GC-FID分析结果表明,在光降解50 h后,石油的饱和烃组分中高碳数的烷烃相对含量降低,低碳数的烷烃相对含量提高;芳香烃组分的大部分色谱峰有明显地降低或消失.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光照60 h后土壤萃取液中可能产生了羰基类化合物,说明石油在光降解过程中逐渐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953.
为提高乳品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去污脱氮能力,以新型螺旋状纤维填料作为载体,采用多级氧化槽内不同种类微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系统(food chain reactor),详细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COD、TN、NH4-N、TP等的去除率及其去除机理,并对污泥减量化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42~1 843  mg/L、TN为36.3~92.2  mg/L、NH4-N为30.1~52.1  mg/L,HRT=6 h时,系统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3.3%;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3%和80.7%,出水COD、TN、NH+4-N平均值分别为79.4 mg/L、9.6  mg/L、6.1 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的一级标准.该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去污脱氮效果,而且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极少,其污泥产率的平均值为7.7%.该系统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长期运行稳定,可应用于城市污水、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餐厅污水、食品工业废水)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954.
POPs污染物莠去津在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朱鲁生  谢慧  宋艳  孙瑞莲  张夫道 《环境科学》2007,28(12):2821-2826
在建立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该药在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土壤中的莠去津残留物用丙酮提取,经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后,气相色谱检测.莠去津的最低检出量为6.4×10-12 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6.4×10-9 g·kg-1,土壤中0.11、1.1、11.0 mg·kg-1这3个浓度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1.41%±4.36%、93.58%±4.54%、 90.35%±3.59%,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运用该残留分析方法研究了莠去津在长期定位施肥处理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CK、NPK、NPK+M、NPK+S施肥处理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0.6、 23.0、 28.5、 33.2 d,由LSR分析可知,NPK肥和有机肥的施入明显加快了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单独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均证实莠去津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3、0.982?6和0.952?1,原因可能是这些土壤养分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碳素和氮素,微生物活性较高,从而致使莠去津在土壤中降解加快.  相似文献   
955.
以昆山市为典型区,采集了126个表层土壤样品,通过多元统计学、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采用基于协同区域化理论的因子克立格法探讨了长三角多个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区域分异,并在剖析不同空间尺度有效态重金属的空间结构特征基础上,应用空间相关分析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来揭示引起这种分布格局的成因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昆山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较大,有效态Cd污染最重.重金属有效态在空间上可划分为块金尺度、小空间尺度(15 km左右)和大空间尺度(40 km左右),它可用3个尺度的实验(交叉)变异函数的协同区域化模型线性拟合.空间相关分析中,Cd和Zn在3个尺度中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且元素在小尺度和大尺度的相关性比块金尺度更强,大尺度的负相关特征较其它尺度明显.空间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尺度的空间污染来源不同.重金属有效态第一、二主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工业活动、污水灌溉和土壤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6.
对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凹版印刷设备和使用水性油墨的柔版印刷设备无组织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进行了实际监测,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无组织排放VOCs的收集效率。结果表明:(1)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凹版连续印刷过程非甲烷总烃(NMHC)最高均值达到5 975.67 mg/m3,约为使用水性油墨的柔版印刷(191.67 mg/m3)的31.2倍。虽然使用水性油墨可明显降低NMHC的排放,但其操作空间的浓度依然存在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的现象。(2)印刷车间应该设置专门的调墨室,能缓解印刷车间内挥发性污染气体浓度的波动。(3)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显示,设置合理的集气罩可有效降低VOCs的无组织排放,收集效率为70%~75%。  相似文献   
957.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 i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 in the atmosphere. However, the simulations of SOA, which could help to elucidate the detailed mechanism of SOA formation and quantify the roles of various precursors, remains unsatisfactory, as SOA levels are frequently underestima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SOA formation model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emission and evolution of semivolatile and ...  相似文献   
958.
Although marine and terrestrial emissions simultaneous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in coastal areas, knowledge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sources of water-soluble matter in these areas is still scarce. In this work, taking Qingdao, China as a typical coastal locati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M2.5 during winter 2019 was analyzed.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as combined with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model to explain the component...  相似文献   
959.
底泥中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释放机理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体底泥(沉积物)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总结了底泥中氨氮、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理,也指明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释放机理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对其释放机理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60.
基于各3种采集环境样本、国家标准物质的土壤和沉积物,以当前环境监测行业常用的3种消解方法,探讨20种混合酸系统条件在消解条件变化中对复杂样本硒元素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土壤和沉积物消解的组合为王水系统(盐酸∶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3∶1∶1∶1∶1),各消解法的处理结果部分(n=5):水浴法消解时间仅需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