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9篇
  免费   3946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安全科学   347篇
废物处理   177篇
环保管理   860篇
综合类   5869篇
基础理论   276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01篇
评价与监测   396篇
社会与环境   332篇
灾害及防治   426篇
  2025年   126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435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以黄葛榕落叶中可溶性有机质(DOM)和不可溶性有机质(NDOM)为研究对象,分析用DOM、NDOM和DOM+NDOM改良碱性(Al-P)、中性(Ne-P)和酸性紫色土(Ac-P)后,土中Cu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各改良紫色土中离子交换态Cu含量均明显降低,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u含量均逐渐增加。老化后,供试改良紫色土中Cu表现为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的趋势,Cu迁移能力整体降低,降低幅度为44.22%~68.99%。  相似文献   
952.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难以降解且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农作物食品安全且具有潜在人体健康风险,其中以镉(Cd)、砷(As)污染尤为突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电动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其中,基于超富集植物的重金属抗性、活化和超吸收机制以及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修复效率的强化作用,微生物-植物联合生物修复已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关注农田土壤及农作物中Cd、As污染与土壤修复技术,在阐述土壤Cd、As污染现状基础上,综述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植物内生菌和根际促生菌等)-植物(东南景天、龙葵、美洲黑杨、蜈蚣草和樟子松等)联合修复Cd、As污染农田土壤的研究进展,阐述联合修复的过程作用机制(重金属抗性、解毒、活化、转运及微生物-植物共生),重点讨论不同微生物-植物联合技术的修复效率、作用机制、应用条件、限制因素及应用前景。合理利用微生物-植物联合技术修复体系,可充分发挥微生物与植物效力优势,提高污染土壤修复效率,以期为提高Cd、As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效率和保障土壤种植安全及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53.
以某城市为例,研究城市建筑泥浆的污染现状,并分析泥浆受到污染的原因.结果表明: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限值,调研的4个工地泥浆水全部超标;该城市地层土壤中的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高是泥浆水超标的重要原因,工地制浆使用的地表水和污水也不能满足Ⅳ类水质的要求.在建筑工地的管理中,应...  相似文献   
954.
土壤中微生物在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华北某焦化厂土壤为研究对象,在5个采样点(每个点分6层)采集30个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环境因子(理化性质和PAHs浓度)、微生物丰度及群落结构,探讨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丰度为5.33~8.89,与土壤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PAHs、有机碳、全氮浓度呈正相关(P<0.05);土壤中优势细菌类群(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占比最高达90%,其次是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其占门水平分类细菌数量的64%~97%;细菌类群与环境因子冗余分析表明,焦化厂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是PAHs污染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pH与速效钾、PAHs、全氮浓度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影响明显,PAHs潜在降解菌Proteobacteria丰度与PAHs、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5.
土壤盐渍化是滨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解天津平原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沿永定新河、海河干流和独流减河3条入海河流海陆方向开展堤外土壤盐分采样调查,结合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分析海陆方向土壤盐分的空间梯度和变异特征,以期为天津生态保护修复和陆海统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盐含量和碱化度整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重度及以上盐渍化土主要分布在海岸线向陆地纵深15 km的滨海新区,其中盐土、重度碱化土主要分布在大港距海10 km内、塘沽与汉沽距海5 km内;中度盐渍化土主要分布在独流减河沿线距海15~60 km内;轻度盐渍化土主要分布在海河干流沿线距海10~60 km内。土壤阳离子以Na+为主;从海岸线向陆域方向,土壤阴离子从以Cl-、 SO 4 2 - 为主逐步过渡到以 SO 4 2 - 、 CO 3 2 - + HCO 3 - 为主。独流减河一线盐渍土类型以硫酸盐-氯化物和氯化物-硫酸盐为主;海河干流中部平原区盐渍土类型以硫酸盐-苏打为主;永定新河一线盐渍土类型以硫酸盐-氯化物和苏打-硫酸盐为主。  相似文献   
956.
    
Assisted natural remediation (ANR) has been highlighted as a promising, less expensiv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ution to remediate soil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We tested the effects of three amendments (10% compost, C; 5 or 15% phosphate sludge, PS5 and PS15; and 5 or 15% marble waste, MW5 and MW15) in combination with microorganism inoculation (rhizobacteria consortium alone, mycorrhizae alone, and the two in-combination) on alfalfa in contaminated soil. Plant concentrations of Zn, Cu, and Pb were measured, along with proline and malondialdehyde production. The microbi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ining soil were evaluated. Application of the amendments allowed germination and promoted growth. Inoculation with the rhizobacteria consortium and/or mycorrhizae stimulated plant growth. PS and MW stimulated the production of proline. Inoculation of alfalfa with the rhizobacteria-mycorrhizae mix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W allowed the safe cultivation of the legume, as shown by the low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in plant shoots. Zn and Pb concentrations were below the limits recommended for animal grazing and accumulated essentially in roots. Soil analyses show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amendments on the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ll treatments increased soil pH (around 7),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assim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Notably, an important decrease in soluble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Overall, our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applied treatments reduced the risk of metal-polluted soils limiting plant growth. The ANR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restoration of polymetallic and acidic mining soils us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lfalfa, microorganisms, and organo-mineral amendments.  相似文献   
957.
总结了海洋风电场建设中水下噪声的主要类型与声学特性,基于国内外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海洋风电场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尤其是近岸海域海洋风电施工期冲击式打桩噪声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参考《海上风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海洋风电场水下噪声测量与评估方法,以及控制与降低噪声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58.
将两性(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修饰磁化炭分别以质量分数0、1%和2%加入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CX)、南部(NB)、嘉陵(JL)和合川(HC)沿岸土中,考察各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混合土样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58.36 mmol/kg~366.85 mmol/kg,添加等量两性磁...  相似文献   
959.
概述了生物炭制备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物炭修复与改良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提出了开展生物炭在实际矿区污染场地的长期性与稳定性行为研究,以及探讨生物炭与不同土壤改良剂的优化组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研究电熔焊接界面在长期服役期间的老化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以服役30 a的PE燃气管道电熔焊接管件和新焊管件为样本,通过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和解剖的方法分析焊接界面的结构性能,通过氧化诱导时间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和结晶度测试对PE管的中间部位、焊接界面的老化行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服役焊接管件附近土壤进行分析,确定影响管件服役老化的化学介质。结果 长期服役的PE电熔焊接界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缺陷,尤其在焊接界面处发生了明显的性能弱化。焊接界面的热氧稳定性和结晶性能均低于管材中间部位,而管材中间部位的性能则低于新焊界面。相比新焊管件,服役30 a的PE电熔焊接界面出现C—O—老化峰,发生一定程度老化。经检测,土壤中存在的胺类、酮类和醇类有机物(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具有显著的化学活性,会对PE材料产生老化作用。结论 土壤的温度及化学介质带来PE燃气管道电熔焊接部位C—O老化基团的产生,将破坏聚乙烯的结构规整性,导致其结晶度的下降,影响到了电熔焊接界面的力学结合性能。本研究证实了土壤环境对PE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应加强关注土壤环境对PE燃气管道的长期服役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