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471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1111篇
基础理论   648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213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阐述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草地、农用地和整个山地生态系统环境退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即加强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分区分类治理;不同区城不同退化亚系统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同时,就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出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2.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为耕地、有林地(森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迹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并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驱动力做了分析.以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测结果为基础,对各种地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重新赋值,进而估算近30年大宁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30年,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变化趋势是林、灌、草地经历了不断破坏和缓慢恢复的过程,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后减,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历了一个先损害后恢复的过程,表现为生态服务价值从1973年到1995年不断减少,而1995年到2002年连续增加.  相似文献   
113.
深圳宝安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深圳宝安区199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其逐日降雨量资料,应用Costanza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应用SCS模型对该区主要污染物氨氮(NH4-N)、总磷(TP)以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4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了31.36%;氨氮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别增加了4.12%、5.73%,总磷的面源污染负荷减少了1.64%。进一步对三种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2004-2020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不同规划方案下,到2020年,宝安区总体生态服务功能将比2004年下降3.79%、10.97%和30.76%。但其下降速度都将得到明显遏止;氨氮、总磷和CODMn的面源污染负荷也将有较明显的增加,且皆以规划方案1增加最小,方案2居中,方案3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114.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河兰角洲湿地是全球暖温带最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依据每种生态功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分别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的方法对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湿地10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中,蓄水调洪和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价值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单位面积价值大约是全国湿地平均单位面积价值的10倍,其中自然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远高于人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本研究结果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湿地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为湿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有效补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及影响其退化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受损生态系统的退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受损生态系统类型的确认有助于了解其退化机制,进而采取适当的修复和恢复措施。根据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可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即结构受损类型、景观受损类型以及混合类型。在结构受损的生态系统类型中,重要物种(如关键种、建群种)的丧失以及种间关系的解构可能在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关键种、建群种的恢复和保护对于生态恢复是十分关键的。边缘效应、岛屿效应、小种群效应(如Allee效应、近交、遗传漂变)等的强化则可能是导致景观受损类型的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这种受损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系统面积、 降低空间隔离程度、建立片断生态系统间的连接是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6.
上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途径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上海潮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高程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66km2,0m以上滩涂面积为896km2,-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513km2,-5m以上的滩涂面积达2699km2。这些淤积潮滩每年以20~350m的速度不断地向海淤涨。但以自然淤涨的速度与上海市建设需求的土地相比,仍然入不敷出。据统计,近50年来上海市圈围土地8.0×102km2,而城市建设占用农业耕地面积15×102km2。因此,必须通过人工促淤途径,加速中、低滩沼泽化和围涂造地的速度,扩大土地面积来满足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滩涂的开发要适度,要遵循自然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需要与河口的综合开发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7.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丰富,在非汛期尤其是用水高峰期,存在供需水矛盾和河道外用水挤占河道内用水现象。基于水量分配方案,以控制断面为节点,考虑河道外需水,兼顾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系统提出计算流域控制断面最小控制需水量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抚河流域为例,把流域划分为12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沙子岭、黎川、南城、洪门、廖坊、石门、廖家湾、娄家村、马圩、焦石、柴埠口和李家渡,各断面的最小控制需水量分别为740、380、2873、1200、4981、261、5085、7168、050、10894、1556 和1030 m3/s。通过水文监测控制流域断面流量,为落实水量分配方案、保护流域水环境和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以最小需水量并与实测流量比较,确定各用水区余缺水量,为实施流域非汛期水量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8.
东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具有敏感性强、退化趋势明显等生态脆弱性特征。本文利用1986、2002年两期TM/ETM影像,揭示了吉林西部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依据Costanza R.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6年来,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耕地、盐碱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草地、水域和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衰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地减少。吉林西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86年的767.1亿元/a下降到2002年的624.1亿元/a,减少幅度达18.6%,年均递减速率达1.6%。16年来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和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给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9.
黄河上游玛曲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参考Costanza等人提出的方法和谢高地等人的研究成果估算了玛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为96.25亿元/年,远高于经济产品1.93亿元/年的现价。基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要求,提出了以改变超载过牧为目标、以生态补偿为核心内容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的政策设计,生态补偿的标准应不少于0.93亿元/年。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开发和产业转型、生态移民和牧民定居、草场管理、技术推广以及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等。  相似文献   
120.
鄱阳湖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及湖水位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对鄱阳湖水文过程和湖盆地形特点的分析,利用3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各种类型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生境、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湿地植物是以根茎为主要繁殖器官的克隆繁殖植物,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点。在宏观尺度上受地形高程、湖水位和洲滩出露时间制约,不同植物群落沿水分梯度分布;在景观尺度上受到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结构影响,形成水平镶嵌结构;微观尺度上还与微地形和土壤养分密切相关,部分区域表现为复合体结构。湿地植被对水分梯度的敏感性,导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易变性和脆弱性。近年来,鄱阳湖水位过低且持续时间长,使生态系统遭受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