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75篇
综合类   1226篇
基础理论   698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217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5年   2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基于传统生态风险研究的缺陷,从景观尺度研究了人类活动和自然胁迫造成的生态风险,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了其相应参数.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研究案例,计算其各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得出了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遥县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区域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扩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剖析浮游植物生长特征和其集群结构与Si的重要性、Si的输入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Si限制浮游植物时间,揭示了在北太平洋的近岸水域,从秋天的雨季结束(11月)到春天的雨季开始(5月)之前,Si都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在北太平洋的远离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生长一直都受到Si的限制;探讨北太平洋风场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与中国的沙尘暴发生、频率和强度,首次提出了北太平洋水域Si的提供系统,并且用框图模型说明了提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个流程。当北太平洋缺少Si时,该系统就向其水体输入大量的Si,来维持了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为了补充输送到海洋的Si量减少,该系统提高了运行能力,造成内陆干旱、沙化面积扩大、沙尘暴强度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北太平洋水域,北太平洋的季风与北太平洋边缘的雨季在时间上密切相嵌,顺利完成近岸洪水和河流的输送与大气的输送之间的相互转换,一直保持向大海的水体输入大量的Si。而且,沙尘暴与北太平洋Si的缺乏在时间上紧密配合,其强度大小与Si缺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因此,人类在制定应对自然灾害的政策和战略时,要从人类的角度和地球的角度来共同考虑,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生存,更应该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3.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是表征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重要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能简单快速的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所带来的影响,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子长县为例,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进一步耦合InVEST模型和FLUS模型,并设置四种不同的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景,预测子长县2037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和碳汇产生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1)子长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效果显著,17年间共有31627.98 hm2耕地退耕为林地和草地,境内的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53.26%增长至2017年的64.20%;(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子长县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碳储量由2000年的39.19×106 t增长至2017年42.34×106 t,增加量集中在工程实施主要阶段(2000—2008年);(3)未来子长县若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其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且会获得一定的碳汇经济价值。预计到2037年子长县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A、B、C、D四种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将分别达到:43.78×106 t、44.10×106 t、44.32×106 t和44.54×106 t,并将由此获得碳汇经济价值净收益分别为1627.88万美元、1979.89万美元、2231.39万美元和2471.67万美元。耦合InVEST-FLUS模型,不但能利用InVEST模型简单快速的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而且还能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做出测算。  相似文献   
944.
山区小城镇的生态化建设在中国山区的城镇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株洲市炎陵县山区小城镇生态化建设是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山区城镇特有的地形和生态特征,以株洲市炎陵县下村乡为例,尝试从生态城镇的三个结构构成部分: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山区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挖掘的发展优势,提出相应的山区城镇建设策略,来探讨山区小城镇生态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5.
收获后不同小麦品种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收获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12个冬小麦品种的研究证明,在低氮和高氮两个施氮处理中,硝态氮残留量均表现明显的品种间差异.籽粒产量高的品种由于吸氮能力强,其硝态氮残留量低.由此可通过选育高效吸收氮素的品种,达到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6.
    
An interactive simu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sensitivity model\" (SM) during the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cess between the founders of SM and the authors. And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M is developed into the interactivel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break down a complex urban ecosystem into simple and visual 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actors. By studying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ystem to the changes of the inputs and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future trends in urban development can be predicted and strategies formulated. The whole process is realized on micro-computer in the course of 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ts potential use is shown in a case of Tianjin City.  相似文献   
947.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河南省30个站1967~1996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并对其进行了EOF分析。结果发现全省干热风日数场主要呈“南少北多”空间分布型,另外还有其它几种空间分布型;随时间推移,全省干热风发生日数呈减少趋势;对时间系数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具有准6年和准3年周期;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第一、第二模态时间系数与全省小麦单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8.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ecology concept by Frosch and Gallopoulos in 1989, and the apparent success of the Kalundborg Industrial Symbiosis project, attention to planned eco-industrial park (EIP) development projects has grown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rticle includes data from six of these EIP development projects. Three of the projects discussed are located in the Netherlands and three in the U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roject approach and results on a national level. The approach suggested is derived from the available EIP development literature.Initi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Dutch EIP projects are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ir US counterparts. This difference in success can be,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US projects are initiated by loc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that see the project as a way to improve the local/regional economy with access to substantial government funds. Because of this heavy government involvement, US companies are, in general, not interested in the project. The more successful Dutch projects, on the other hand, are mostly initiated by the companies themselves with financial and advisory support from the loc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949.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以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示范县洪雅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退耕还林前(1994-1999年)、后(1999-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利用程度呈减弱趋势,土地利用处于衰退阶段;退耕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明显;退耕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显著变化,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90×108元,可能是由于退耕还林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各项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中,食物生产功能价值下降,其它各项功能价值上升,以水源涵养功能上升最大,水源涵养价值增加0.78×108元;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变化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0.
收缩情境下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康  李耀川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121-1134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市收缩这一新现象逐渐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空间中呈现,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挑战之一。在简要梳理城市收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主线,重点关注收缩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及其政策、空置土地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维度,对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变化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模拟在分析和预测收缩情境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研究情景,复合模型将具有更好的解释力。(3)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诉求,绿色空间存储制度是促进收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城市收缩产生的空置土地为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空间,应发展适用于我国城市收缩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在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模式\"甚至\"减量模式\"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城市收缩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维度的研究,要积极借鉴并整合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收缩研究的方法创新和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