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393篇
基础理论   59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61.
“双碳”目标下,温室气体在线长期稳定监测技术是全面掌握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环境、气候效应,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保障。为了实时在线监测工业生产现场等环境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分析光声光谱信号产生机理及多组分气体混合监测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分析其吸收光谱特性,基于光声光谱的多组分温室气体的定性和定量监测技术,搭建温室气体光声光谱在线监测实验平台,分析监测器内部噪声和环境温度、湿度等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现场测试,分析试验数据,应用吸附法降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称安装传声器和非共振式光声腔能有效削弱外部噪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空气净化器能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低、高浓度混合气体监测结果偏差均小于0.5,与GC测试结果偏差小于10%。应用光声光谱技术的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监测范围宽,选择性好,且监测精度达10-6,适用于环境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262.
军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实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解决装备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新产品设计以及修订相应环境标准中缺乏装备环境应力实测数据的问题,通过技术论证和探索研究,开展了系列军用飞机机载设番环境的飞行实测工作,取得了实测机种典型任务剖面中的机载设备环境状态,掌握了有关设番舱的综合环境应力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编制飞机机载设备综合环境应力试验剖面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实测数据依据。积累了飞机机载设备环境实测的经验,为我国军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应力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3.
为明确工业噪声对大脑认知的负面影响,采集火电厂球磨机的工业噪声,征集10名在校大学生在90 dB(A)的稳态工业噪声状态下及安静状态下的32导联脑电图(EEC).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频域分析,提取δ频段、θ频段、α1频段、α2频段和β频段功率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噪声环境与静音环境相比较,被试在δ频段、θ频...  相似文献   
264.
利用已有的地震记录调整得到拟和规范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的方法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较粗略的比例调整法、比较精确的调整傅里叶幅值谱法、基于小波变换的调整方法和时域内叠加小波函数的方法等。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谱拟和方法的原理以及实现过程中的难点;通过算例分析,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已有地震动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相差较大时,可先采用比例调整法粗调,然后再采用其他三种比较精确的方法继续进行调整;后三种方法都能快速地由实际地震动时程纪录得到拟和规范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时程,并一定程度上保留原始时程的非平稳特征;相比之下,时域内叠加小波函数的方法精度最高,调整完后不用进行基线调整,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研究太安炸药在紫外光作用下的稳定性退化机制。方法 基于TDDFT(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pbe1pbe/6-311G**水平下对太安分子50个激发态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绘制吸收光谱,使用空穴–电子方法对最大吸收峰3个激发态(S9、S10和S11)的激发特征进行分析,这3个激发态对最大吸收峰的总贡献率达97.31%。将此3个激发态定为研究对象,对太安分子被特定的紫外光激发至激发态后弱键的Mayer和Laplace键级进行分析,并基于IFCT(Interfragment Charge Transfer)方法对太安分子激发至激发态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进行描述。结果 太安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位置为186.6 nm,小于实验测试的吸收峰位置8.4 nm。对此吸收峰的强度贡献最大的3个激发态中,S9态贡献最高,为48.27%,其余2个激发态S10、S11为简并态,贡献相同,为24.52%。通过空穴–电子的电荷转移分析结果可知,3个激发态均存在整体激发并带...  相似文献   
266.
为实现烃类火灾事故的光谱辨识,对丙烷火焰燃烧初期过程中的光谱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利用拉曼光谱仪等设备采集、提取丙烷扩散火焰光谱数据。分析燃烧初期OH~*,C2~*,CH~*,H2O分子谱带范围及特征峰值分布特性,揭示谱带光谱特征强弱的主要原因,阐述沿火焰轴向与径向C2~*,CH~*以及H2O分子光谱峰值强度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丙烷火焰特征光谱主要分布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250~380 nm的近紫外波段光谱强度较弱。C2~*的509.4,512.8,810.5 nm特征谱带,CH~*的431.4 nm谱带以及H2O分子的586.2,652.2 nm处振动-转动谱带可作为丙烷火焰燃烧的关键特征光谱,为烃类火灾的早期识别与防控提供光谱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67.
工业生产中爆炸事故往往是由多元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的,为研究乙烷(C2H6)、乙烯(C2H4)、一氧化碳(CO)、氢气(H2)对甲烷爆炸特性的影响,选取多组分可燃气体甲烷爆炸压力特性和自由基发射光谱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陕西省工业过程安全与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搭建的多功能球形气体/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和单色仪进行爆炸实验测试,同步采集时间—压力曲线、中间产物(OH,CH2O)的发射光谱信号,考察多组分可燃气体浓度对甲烷爆炸压力特性和中间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氧状态下,多组分可燃气体加剧了甲烷—空气混合体系的爆炸剧烈程度,随着体系中氧气含量的减少、由富氧状态变为贫氧状态、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转变为阻尼作用,爆炸压力特性与中间产物发射光谱参数的影响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均呈高度正相关;多元混合体系爆炸剧烈程度越大,自由基发射光谱达到峰值的速度越快,自由基更早、更快的积累是加剧爆炸程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68.
以新疆地区太阳能开发优越的自然条件分析为基础,介绍了太阳能发电抽油机技术、供热水的应用,以及太阳能发电供热水的技术原理、系统构成、重要技术参数等。通过实际应用,解析了太阳能利用中最关键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两方面的问题,并通过与常规燃煤火力发电技术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太阳能发电供热的技术优越性。太阳能发电供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对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高油田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创建绿色油气田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9.
冲击响应谱规范试验室模拟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响应谱试验已是航天产品必做的力学环境试验,本文介绍了目前试验室普遍使用的冲击响应谱模拟的手段,阐述了用电动振动台模拟和用机械式试验机模拟的差异,并对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0.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maximum power point (MPP) tracking of the solar arrays is needed. Under partially shaded conditions (PSCs), the solar arrays power–current (P–I) characteristic has multiple MPP. This paper presents various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tracking the MPP from a PV generator operating under PSC. Some comparisons, advantages, drawbacks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each method are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indirect methods use empirical data or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numerical approximations to estimate the MPP from the PV generator’s voltage, current and irradiance. Direct methods offer the advantage of obtaining the actual maximum power from the PV generator’s voltage and curr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do not need exact mathematical models. They can perform under parameter variation, load and supply voltage disturbances. Finally, novel methods require less number of iterations to converge, independent to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ll these algorithms can be included in some of the DC/DC converters and MPP trackers for stand-alone or grid-connecte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