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6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1383篇
安全科学   324篇
废物处理   656篇
环保管理   977篇
综合类   3518篇
基础理论   46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810篇
评价与监测   291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游离氨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吴莉娜  彭永臻  王淑莹  张树军 《环境科学》2008,29(12):3428-3432
为了考察游离氨(free ammonia,FA)对高氮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采用“两级UASB-缺氧-好氧系统”处理实际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首先在UASB1中实现同时反硝化与产甲烷反应,COD在UASB2中进一步去除,在A/O反应器中利用残余COD进行反硝化以及将NH+4-N彻底硝化.试验共进行79 d,经历3个阶段,即稳定短程硝化(40 d)、短程硝化破坏(19 d)、短程硝化恢复(20 d).结果表明,适当的游离氨浓度(40~70 mg·L-1)可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如在阶段1中亚硝态氮积累率为97%,氨氮的去除率为99%.但游离氨浓度在160 mg·L-1左右会抑制全部的硝化反应.在阶段3中,通过稀释原水降低了游离氨浓度,在短时间内就恢复了短程硝化.可见,游离氨是实现和维持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2.
优化脱酸工艺参数,合理使用脱酸剂是净化烟气、严防二次污染的关键步骤。通过对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净化中脱酸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探索适宜的脱酸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43.
纸包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消费量巨大,废物的产生量也巨大,但我国对其产生特性和回收体系研究较少。首先分析纸包装的生产量、消费量、废物产生量和回收量,指出我国纸包装废物回收率,远高于废纸的统计回收率;其次,综合分析纸包装废物的回收特性和回收体系状况,指出纸包装废物主要流向和关键环节;然后,对纸包装消费趋势进行预测,最后,提出纸包装废物回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44.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multilayered barriers regarding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an analytical method. The bottom boundary of the liner system is defined by assuming concentration continuous and flux continuous conditions of the contaminant between the bottom liner layer and the underlying soil. Five different liner system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solute breakthrough time.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 that breakthrough time of the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for a 2-meter-thick compacted clay liner (CCL) can be 3-4 orders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e breakthrough time for a geosynthetic clay liner (GCL) composite liner. The GM/GCL and GM/CCL composite liner systems provide a better diffusion barrier for the hydrophilic organic compounds than that for the hydrophobic compound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Henry's coefficient. The calculated breakthrough times of the organic contaminants for the Chinese standard liner systems were found to b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ose for the GCL alternatives, for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examined. If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to 2.8 for the hydrophobic compounds or 1.0 for the hydrophilic compounds, the thickness of the attenuation layer needed to achieve the same breakthrough time as the standard liner systems can be reduced by a factor of about 1.9-2.4. As far as diffusive and adsorption contaminant transport are concerned, GM or GCL is less effective than CCL.  相似文献   
945.
对矸石土样及植被材料进行采样测定,研究分析矸石的供肥能力、微量有毒元素含量、矿区植物中微量有毒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对Cu、As元素吸收能力大于其它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rois)对Zn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其他植物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对Cr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依据矸石废弃地立地类型特点,矸石废弃地人工植被景观恢复过程中应选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作为先锋树种,宜优先选用刺槐×沙棘×荠菜(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Capsella)、刺槐×沙棘×狗尾草(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viridis)、臭椿×沙棘×狗尾草(Ailanthusaltissim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 viridis)群落与刺槐林、臭椿林配植模式。运用生态恢复的方法对矸石废弃地进行人工植被景观恢复与重建,恢复其受损伤的生态系统,这对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6.
SPME-GC/MS法测定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的方法,并用于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对影响萃取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选用涂层厚度为85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纤维,在搅拌速度为1200r/min、NaCl浓度为20%、pH2.0和室温条件下萃取60min。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L,检出限为0.03μg/L,精密度为6.6%。应用本方法监测了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沥液中BPA的含量在生物法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47.
文章主要研究模拟高放废液加入沸石预处理经碱矿渣水泥固化后Cs+的浸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含Cs+高放废液固化体中加入沸石,能使Cs+浸出率降低";两步法"掺入沸石固化体抗Cs+浸出性能更有所提高;pH值升高Cs+的吸附比增大。  相似文献   
948.
以甲苯废气吸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污泥法降解吸收液中的污染物,研究了吸收液与生活污水混合比,重点分析了反应体系降解中污染物COD、SS、SCOP和甲苯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吸收液与生活污水体积比为5:95,曝气量5L/min,连续曝气4h的条件下,COD、SS、SCOP和甲苯的去除率达到77.18%、94.59%、100%和89.47%,甲苯的好氧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49.
为研究酸雨沉降条件下垃圾中重金属迁移过程,以重金属浓度变化为基础,建立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重金属浸出和淋出的地球化学迁移过程模型和地球化学迁移的数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重金属的浸出顺序为As、Ni、Cr、Co、Cd、Mn、Cu、Zn、Sn、Hg、Pb、Fe,淋出顺序为Mn、Co、Ni、Cr、Cu、Cd、As、Fe、Zn、Hg、Pb、Sn;对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大多为指数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对模拟酸雨条件下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重金属的淋出建立的数学模型大多为二次函数、幂函数,数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引进重金属元素释放系数建立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重金属淋出累积总量的模型,修正后的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的误差在千分之一以内,可用于预测填埋场内重金属溶出总量。  相似文献   
950.
硒的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等不仅仅与硒的总量有关,更取决于硒的形态。硒的连续化学提取技术是硒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硒七步连续提取方案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有机结合态、元素态、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的提取技术细节,讨论了不同液固比和提取剂对硒提取的影响,并对不同结合态硒提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硒的连续化学提取过程中,液固比为20:1到50:1时能够满足不同结合态硒提取的要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NaOH浓度0.1~0.5mol/L时能有效提取有机结合态硒;1mol/LNa2SO3溶液是元素硒的较好提取剂;而对于硫化物/硒化物结合态硒,600~700ml/min的载气气流能保证其还原所产生HSe气体的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