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335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81.
乳状液膜法迁移及分离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以叔胺N7301为流动载体、兰113A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膜溶剂、NaOH作内相试剂的乳状液膜体系迁移分离铬(Ⅵ).研究了其迁移机理,确定了适宜制乳、迁移分离及破乳等有关条件,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含铬(Ⅵ)水样经液膜处理后,其含铬(Ⅵ)量均降至0.5μg·ml~(-1)以下,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82.
Permeation of Cu(II)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a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SLM) containing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D2EHPA) carrier dissolved in coconut oil has been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u(II), pH (in feed), H2SO4 (stripping) and D2EHPA (in membrane)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D2EHPA-coconutoil has also been evaluated. High Cu(II)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flux from 4.1 × 10-9 to 8.9 × 10-9 mol/(m2·s) within the Cu(II) concentration range 7.8×10-4-78.6×10-4 mol/L at pH of 4.0 in the feed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in the membrane phase. Increase in H2SO4 concentration in strip solu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copper ions flux up to 0.25 mol/L H2SO4, providing a maximum flux of 7.4 × 10-9 mol/(m2·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u(II) transport are, pH of feed 4.0, 0.25 mol/L H2SO4 in strip phase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membrane) in 0.5 (m pore siz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membran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Cu(II) flux across the membran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ions.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developed to copper plating bath rinse solutions has been found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recovery of Cu(II). rane. It  相似文献   
283.
阚平  卢益 《四川环境》2007,26(3):18-20
在日化工业磷酸盐解析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污水中各磷酸盐含量特征,对树脂床高度、淋洗液流速和用量等因素作了选择研究,确定了分离污水中各种磷酸盐及测定其含量的条件和步骤。  相似文献   
284.
印染废水处理的磁混凝-高梯度磁分离协同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混凝过程作为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在混凝过程中降低污泥产生量并提高污泥分离速度是该技术发展的方向,基于上述目标,通过将磁粉引入絮体使之磁化并在自行研制的高梯度磁分离装置中实现磁混凝与磁分离的协同作用.以高浊度的印染废水作为试验废水,以色度、COD及SS作为考核指标,重点考察了磁混凝反应及磁分离的影响因素.当印染废水的色度约为900倍、COD约为595 mg/L、SS约为500 mg/L时,在pH=8.5、FeSO4500 mg/L、PAM3.5 mg/L、磁粉400 mg/L的适宜磁混凝反应条件下,相应指标去除率比传统混凝法分别高出17.3%、21.7%及24.2%,此时絮团沉降速度增大了64.3%,污泥体积减少了61%,污泥压缩比为0.39.在电流强度8 A、流速2.5 L/min和介质填充率1%的操作条件下,该磁性絮体流经高梯度磁分离装置时的水力表面负荷达到61.0 m3/m2·h,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85.
一体式光催化氧化-膜分离流化床反应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光催化氧化和有机膜分离技术的耦合,设计了一种新型一体式光催化氧化-膜分离流化床反应器,并通过利用颗粒状TiO2催化剂(粒径0.28~0.33 μm)对浓度为10 mg/L的酸性红B模拟废水的降解实验,研究了反应器的性能.结果表明,反应器中TiO2的加入量以2 g/L为宜,废水脱色率达98%;膜组件底部的曝气装置可大大减轻膜污染,"表面冲洗 反冲洗"的清洗方法能够有效地恢复膜通量.  相似文献   
286.
热解技术处理废弃电路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回收废弃电路板的热分离方法,综述了热解技术在废弃电路板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其所具有的优势。阐述了废弃电路板热解产物的资源价值及热解油的分离与提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热解技术处理废弃电路板过程中消除剧毒有机溴化合物及HBr回收的研究进展,同时简介了真空热解技术的研究概况,并指出真空热解技术是今后处理废弃电路板的研究方向之一,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7.
用硅橡胶平板复合膜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测定了体系的总传质系数(Kov),分析了温度、盐离子强度、跨膜压差(△p)、膜厚度对Kov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ov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增加,传质通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当△p〈0.1MPa时,Kov与压力无关;当△p〉0.1MPa时,压差升高可提高传质系数,但会导致膜的致密化;离子强度改变了苯酚在相间的分配系数,进而影响传质过程;膜厚度降低能有效提高膜的Kov;在膜活性皮层厚度4μm、pH12.5~13.0、温度323.15K、废水流量1205mL/min、废水中苯酚质量浓度7.78g/L、无压差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运行8h后,Kov为16.1×10^-7m/s。  相似文献   
288.
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板片型式及板间距对除雾器除雾效率及压降的影响规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除雾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操作条件对压降和流场影响较小,而板片型式特别是迎风面的几何结构是影响流场与压降的关键因素;随着气速的增大,除雾效率增高,但当气速增到某一临界值(4~5 m/s)后,除雾效率随着气速的增大而迅速减小;除雾器压降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除雾器内存在2个回流区,回流区是产生除雾器临界气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除雾器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89.
线路板蚀刻废液资源化处理零排放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白云区南溪化工厂开发出的一套对线路板蚀刻废液集中资源化处理的零排放处理新工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了最关键的三个工艺条件,即混合生石灰加入量为碱式氯化铜泥重量的0.8倍,焙烧温度为500℃,粉碎粒度为100目。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物料,通过摇床分选后得到的氧化铜纯度达96.5%,回收率达97.1%。由于这套工艺通过在固相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并用重力分选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克服了原有工艺的缺陷,使废液中所有的成分能够在较低的处理成本下全部分离回收,完全无“三废”排出,达到了清洁生产的要求。此工艺已经投入运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90.
张丽丽  庄媛  胡春  石宝友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25-4233
多相催化氧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水深度处理技术,实际水环境中微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通常受到水中共存物质如天然有机物(NOM)的影响.因此,在多相催化体系中,基于污染物与氧化媒介在催化剂表面的作用及转化过程调控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对于复杂环境中污染物的高效靶向去除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以过氧化氢、臭氧和光为媒介的多相催化氧化技术的固液微界面调控原理,以及基于固液微界面调控的水处理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催化剂表面性质对氧化媒介和目标污染物在表面分解和转化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的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通过不同的手段极化催化剂表面,使表面电子分布不均匀,形成氧化位点和还原位点,使目标污染物失电子氧化同时活化表面吸附氧化媒介形成更多吸附态·OH,是促进复杂水环境中目标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